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2019年11月14日15:25:08 歷史 1465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希臘神話中,有一群額頭上長有一隻眼睛的巨人,他們便是獨眼巨人。獨眼巨人強壯、固執,但是善於打造神兵,修建宏偉的建築。獨眼巨人並非完全來自於人類的想象,他們的原型是一種曾經生活在地中海島嶼上的迷你小象


西西里島上的獨眼巨人

地中海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燦爛的希臘文明便誕生於此。希臘人不僅是文明的創造者,而且是出色的航海家。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登上西西里島,島上此時已經有人類居住。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位於地中海之中的西西里島和馬耳他島,圖片來自網絡

在西西里島上,希臘人找到了一些奇怪的頭骨。與平常的人類頭骨相比,這些頭骨不但更大更厚重,而且缺少了人類的一對眼眶孔,僅僅在額頭中間有一個較大的開孔。正是根據這些奇怪的頭骨,希臘人創造了神奇的獨眼巨人。除了西西里島,在馬耳他島上也發現了“獨眼巨人”的頭骨。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西西里島發現的奇怪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獨眼巨人,圖片來自網絡

直到1867年,英國海軍醫生、古生物學家喬治·巴斯特(George Busk)在看到了西西里島的奇特頭骨後確定這是一種史前長鼻目動物(大象),於是將其命名為法氏象Elephas falconeri),種名獻給蘇格蘭古生物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休·法爾科納(Hugh Falconer),正是法爾科納提出了著名的間斷平衡理論(Punctuated equilibrium)。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蘇格蘭著名學者休·法爾科納,圖片來自網絡

2001年,古生物學家帕隆博等在重新研究了法氏象的化石之後認為其屬於古棱齒象屬,於是將其重新命名為法氏古棱齒象Palaeoloxodon falconeri ),又名歐洲矮象或西西里矮象。


巨象迷你版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體型巨大的古棱齒象,圖片來自網絡

古棱齒象是巨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而且是有史以來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之一,但是屬於法氏古棱齒象卻小得出奇,和一頭豬差不多大。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法氏古棱齒象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中三個個體分別代表了成年雄性(左)、成年雌性(右)及幼年(下),圖片來自網絡

法氏古棱齒象的成年雄性體長不足2米,肩膀約1米,體重300公斤。成年雌性的肩高0.8米,體重170公斤。要知道,剛出生的非洲象都有100公斤了,可見法氏古棱齒象是很小的。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法氏古棱齒象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法氏古棱齒象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法氏古棱齒象的體型非常小,但是其長相與我們熟知的大象相似,它們身體粗壯,腦袋前方長有長而靈活的鼻子,一對象牙從嘴中向前伸出來。法氏古棱齒象長有強壯的四肢,由於體型小、重量輕,所以走起路來還是非常快的。


遠離大陸,體型變小

法氏古棱齒象如此迷你可愛,要知道它們在歐洲大陸上的親戚身高可達4米,體重超過5噸!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們變得如此之小呢?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歐洲大陸大象及河馬進入地中海島嶼的路線,圖片來自網絡

在距今18000年前,當時地球正處於最後一次冰川期的頂峰,海平面比今天低110米。正是由於海平面的下降,讓馬耳他島、西西里島與歐洲大陸相連,體型巨大的古棱齒象於是南下來到了這裡。

後來隨着冰川期的結束,海平面逐漸上升,馬耳他和西西里再次變成被大海包圍的島嶼,而留在兩座島嶼上的古棱齒象面對島嶼有限的資源和食物,不得不縮小自己的體型,這種現象被稱為島嶼侏儒化(Insular Dwarfism)。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島嶼侏儒化在水牛身上的體現,圖片來自網絡

科學家研究發現,從4米高的巨象到1米高的迷你象,只用了大約5000年的時間。與法氏古棱齒象一起變小的,還有河馬等動物。於是,西西里島和馬耳他島變成了地中海中的小人國,這裡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大象之一。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生活在馬耳他的迷你象、迷你河馬和巨型天鵝,圖片來自網絡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圖註:被巨型天鵝欺負的法氏古棱齒象,圖片來自網絡

生活在地中海島嶼上的法氏古棱齒象看似遠離塵世,安享太平,但是最終難逃滅絕的命運。距今8000年前,最後一隻法氏古棱齒象死去,這個物種宣告消失。關於法氏古棱齒象消失,一般認為是人類到來和獵殺造成的,畢竟狹小海島上的物種數量密度很低,即便是較低強度的獵殺也會導致崩潰!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其實是遠古侏儒象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Palombo, M.R. (2001). Endemic elephants of the Mediterranean Islands: knowledge,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The World of Elephant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ctober 16–20, 2001, Rome): 486–491.

2.Busk, G. (1867). Description of the remains of three extinct species of elephant, collected by Capt. Spratt, C.B.R.N., in the ossiferous cavern of Zebbug, in the island of Malta. Transaction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6: 227–306.

3.Larramendi, A.; Palombo, M. R. (2015). "Body Size, Biology and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of Palaeoloxodon ex gr. P. falconeri from Spinagallo Cave (Hyblean plateau, Sicily)". Hystrix, the Italian Journal of Mammalogy. 26 (2): 102–109. doi:10.4404/hystrix-26.2-11478.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