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2025年05月14日13:43:08 歷史 1334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文|避寒

編輯|避寒

《——【·前言·】——》

南京長江大橋上的崗樓,是槍口對着風雪修出來的。

沒人願意記得它是怎麼建成的,但當年那個冬夜,橋上的雪沒能蓋住一個人的腳印,許世友的。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事件背景與決策動機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命脈,也是華東軍區的戰略咽喉。

1970年,南京軍區下達指令,大橋必須“一級戰備”,通車後,這座橋是鐵路、公路共用,車流密集,列車不斷,每一次通過都必須核對、登記、確認。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橋頭安保壓力極大,值勤士兵晝夜輪換,兩班倒,沒有哨所,只有鐵皮板房,甚至有時候連板房也沒有,橋上風大,夜裡冷得像刀子。

許世友親口說過一句話:橋要是塌了、守不住,再好看也白搭。

這句話不是在會議上說的,是在一次突擊檢查時說的。

1971年12月,深夜,大雪封橋。

許世友沒有通知任何人,帶着貼身警衛,從軍區出發,車開到橋下,步行上橋,橋面已經結冰,鞋底貼雪,幾乎打滑。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站崗的兵沒動,站得筆直,臉被風割得通紅,沒有大衣,沒有棉帽,穿的是舊軍裝,薄的。

許世友停在他面前問:“你冷不冷?”

士兵眼珠沒動,只回了一個字:“冷。”

許世友走了兩百米,三個哨兵,全是一樣打扮,沒人穿棉衣,沒人有取暖設備,崗台是一塊木板架高,一張破油布遮風。

橋邊風速極高,呼嘯聲穿透耳膜,他站了十分鐘沒說話,警衛員凍得直打哆嗦,許世友把帽檐壓下,說:“修崗樓。”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回去後當天夜裡開會,只說一句話:“給他們一個屋子。”底下沒人應聲。

次日,他找到獨立二師師長鄭永樂,命令部隊接手橋面安保,調撥軍需物資,全權負責崗樓建設。

同時下令:如遇任何阻力,軍區連隊直接調動,無需請示。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衝突的核心焦點

第一個提出異議的,是橋管委,設計單位也來了人,會在南京市召開,氣氛很緊。

有人說:“大橋講究對稱美,橋頭一邊一個崗樓,突兀得像插進去的兩個火柴盒。”

有人說:“崗樓結構影響風流方向,橋體振動可能增強。”

也有人說:“不在圖紙上,出了事誰負責?”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許世友坐在最前排,把筆摁在桌上,沒有講話。

設計圖紙調出來,崗樓位置畫了兩塊方形區域,確實沒有標註,沒有基礎承重數據,沒有材質說明。

一名工程師小聲說:“像在鋼筆畫里插了兩個蠟筆房子。”

許世友轉過頭,問他一句:“你穿過單衣在橋上站一晚沒?”那人沒吭聲。

他把桌子一拍:“你們忍心讓娃娃們凍死在橋上?”

全場安靜了。

他不是第一次因為橋動過怒,幾年前,大橋建成驗收,他調來118輛62式輕型坦克,輪番上橋壓載,總重超限兩倍。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有人攔,說太冒險,他說:‘你怕塌,我不怕,橋要是塌了,就不配叫大橋。’

這次,他更強硬,命令工兵部隊當天進場,材料從軍區後勤調撥,不走市政審批。

建好後,每個崗樓門口都釘了兩塊牌子,一塊寫“軍區命令”,一塊寫“許世友批”。

崗樓是磚混結構,一層,高度略高於橋欄杆,兩邊各一座,牆厚45公分,內設火爐,木床一張,班用電話一部,屋內兩扇窗,能看清來往車流。

橋管委再提反對意見,被駁回。理由簡單:軍事需求,戰時處理。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施工只用了11天,工兵吃住在橋下,輪班作業,夜裡趕工,焊接火花在雪裡炸開,像過年放鞭炮一樣,沒人敢靠近。

工程交接時,許世友帶隊檢查,門推開,屋裡暖氣撲面,爐火噼啪響,站崗士兵剛端起搪瓷缸,看到他,立刻站直。

他沒說話,只看了一眼牆上的“許世友批”,轉身離開。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衝突解決與崗樓建成

崗樓建起來以後,第一個發文質疑的不是工程單位,是宣傳部門,理由寫得不繞:“崗樓風格與橋體不協調。”

實際意思只有一個:不好看。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這事沒到許世友耳朵里,直接轉給了鄭永樂,鄭永樂批了一句話:“軍事工程,不歸你們管。”文件退回,沒再發第二封。

真正讓反對聲停下來的,是崗樓用上之後的變化。

第一天啟用,換崗流程提前了半小時,士兵不再提前二十分鐘排隊集合,出崗後能直接進屋喝水、取暖、坐下。

值班表調整後,執勤時間由每班1小時降為40分鐘,夜間減少至30分鐘。

不到一周,橋面巡邏效率上升,白天崗樓窗口可觀察全橋車流,夜間用望遠鏡配合信號燈,對重點路段實時監控。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兩周後,開始出現自發彙報情況,有人看到路邊有異物堆積,有人記下不明車輛多次經過記錄,以前沒人管這些,因為沒人有精力。

橋警聯動系統建立,崗樓成了中轉站,鐵路公安、軍區保衛、地方交通三方信息匯總,由崗樓統一記錄上報。

那年冬天,沒有一起橋面事故,也沒有士兵因凍傷送醫。

崗樓里燒的是煤球爐子,油漆一層皮,牆上貼着風紀規定,桌角磨得發亮,槍掛在牆鉤上,擦得一塵不染。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不美觀,但實用。

管理人員後來口風變了,說是“崗樓影響橋體對稱”,但每次有人來參觀,總要先帶去崗樓看看。

許世友再也沒提這件事,崗樓也沒撤,它就那樣沉在橋頭,白天日晒,晚上起霧,一年四季站在那裡。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歷史評價與啟示

崗樓的圖紙,檔案室還有,兩頁半,畫得很糙,手繪線條,附了批示,名字壓得很重。

三年後,有人想拆,理由是“功能過時”,最後沒動,因為沒有第二套能替代的崗哨方案。

後來有個細節被翻了出來。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崗樓頂上其實做過改造,加了簡易電纜接口,可以接軍用電話,1974年實測時,崗樓成為通信中繼點,橋面監控首次與軍區指揮部實現同步彙報。

那不是它的原始功能,但它做到了。

許世友當年沒有留下回憶錄,他也從不談設計,他只說過一句話:“東西要能用,能護人,才算建得好。”

和壓坦克那次一樣,他不相信算術,他要的是現場,要的是活人站在那裡,不冷,不出事,不添亂。

有人批他,說“軍人干政”,說“干預設計,不講規範”。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這些話在後來的報告里出現過,有人把崗樓作為“軍事思維干預公共工程”的負面案例講解。

但也有人用它做教材,橋樑設計課上,講到人因工程和戰備需求融合處理方式,崗樓是第一個例子。

它不是橋的一部分,但成了橋的一部分。

再後來,崗樓改成電子崗亭,裝了攝像頭、信號發射器,連到城市防控系統。

士兵換成武警,再換成聯勤,爐子沒了,火也沒了,窗台上裝了紅外傳感器,只剩外形還在。

方方正正,灰白牆皮,角落風一吹就響,走近一點,還能看到那塊牌子“許世友批”。

沒人再提它的來歷,也沒人會再冷得發抖地站崗了。

許世友決定在南京長江大橋修崗樓,遭到管理人員反對:修了不美觀 - 天天要聞

崗樓建在那裡,是因為有人當年站在風雪裡,覺得這樣下去會出事。

他不喜歡爭辯,也不需要人同意,他拍板,命令施工,用軍權硬撬設計圖紙。

很多年後,那段橋面翻修時,有人建議把崗樓拆掉,說“材料老化”。

鄭永樂退休前在一次口頭交代中只留一句:“不許拆,那是軍令。”

崗樓留了下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 天天要聞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5月12日,隨着長江航道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柴盤子最後一座航標設置到位,柴盤子新航道正式投入運行。新投用的柴盤子航道,位於長江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以往船隻通航要經過忠水磧水域的右槽王家灘,而王家灘素有“川江瓶子口”之稱,地處三峽庫區水位變動回水區,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地形錯綜複雜。為解決該...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 天天要聞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5月11日,新疆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發布訃告,新疆巴州且末縣前任隊長王東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10日離世。5月12日上午,王東的追悼會和告別儀式在且末縣殯儀館舉行。且末縣藍天救援隊秘書組組長帕熱合江·圖爾蓀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王東因突發心臟病去世。訃告介紹,王東自2015年12月加入巴州藍天救援隊,2019年8月被任命為巴...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 天天要聞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李嘉誠終於讓步?四大條件暴露資本與國家的大較量96歲的李嘉誠揮着熒光棒看五月天演唱會的視頻,這幾天刷爆全網。網友都在調侃"首富的快樂咱不懂",但這場熱鬧很快被記者一個問題打破:"賣港口是不是在坑國家?"旁邊助理趕緊打圓場:"老爺子退休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