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2022年04月18日09:04:22 歷史 1525

一直以來在網上有一個傳說,言稱香港九龍寨自清滅亡以來至上世紀中英談判時,其間一直有清兵駐守,被譽為現代版的孤軍。然而,且不論這是不是能稱之為現代版的孤軍,就其所謂的清兵堅守九龍寨近百年,其間能不知魏晉?這實在是荒唐!下面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歷史,以釐清事件的真相。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聯合法國入侵清朝,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清朝被迫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廣州府新安縣的九龍半島南部割讓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國又迫使清朝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即新界)租借給英國,期限為99年。在清朝官員的堅持下,清朝保留了對九龍城寨的控制權(留有700官兵駐守),並未將其與新界一起租給英國。自此九龍城寨成為香港境內中國唯一沒有割讓(香港島、九龍)或租借(新界)給英國的土地。

從此九龍寨成為香港的一座城中城,這也成了當時大清的邊疆之地。那麼為什麼當時的清政府會對九龍寨的歸屬地這般執着呢?因為曾經九龍寨是中國的鹽業基地,是極具戰略價值的軍事駐地。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食鹽是古代賦稅的重要來源之一,因為食鹽是每個老百姓的必需品,古代的食鹽提煉方式又並不出色,因此使得食鹽的地位堪比鐵器,“鹽鐵專營”是大多數朝代的統治者都在堅持的一件事。早在春秋時期,著名的宰相管仲就向齊桓公提出了“稅賦於鹽”的建議,而齊桓公聽從建議之後果然國家賦稅大增,這也就給了齊桓公稱霸諸侯的經濟基礎,在秦漢時期國家的軍費除了正常的土地賦稅之外全部來源於鹽業,甚至在宋朝的時候鹽業賦稅一度佔到國家稅收的百分之八十。那個時候國家對於鹽業雖然十分重視,但是依然有販賣私鹽的存在,畢竟富貴險中求,而宋朝正因為鹽稅較多,所以宋朝對於鹽業的管控相當嚴格,就這樣開始在九龍寨駐軍。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後世至元、明、清一直都有駐軍,後來清朝的皇帝們面臨著西方人到來,開始在九龍寨加強防務,但是沒想到幾十年後九龍寨所在的香港還是成為了殖民地,為了能夠對維多利亞港進行有效監控,清廷強烈要求九龍寨依舊屬於清政府的管轄範圍內,只不過受《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限制,所以不能留下過多的駐軍,只留下了少數的官員和捕快維持治安。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英屬香港總督卜力派兵接收新界。新界居民不願被英國殖民,於是奮力抗擊英國入侵,爆發了新界六日戰。由於武器落後,新界民眾慘敗,英軍侵佔新界,殺害了500多名居民。事後卜力懷疑清朝新安縣官府鼓動民眾抗英,於是派兵入侵九龍城寨。最後英軍佔領九龍城寨,將清軍全部趕走,自此九龍城寨陷入荒廢,再無清軍駐守。不久清朝向英國提出抗議,要求英軍撤出九龍寨城,但英國沒有同意。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同卜力交涉九龍城寨問題。李鴻章告知卜力,清朝永久堅持對九龍城寨的主權與治權,要求英國遵守所籤條約,歸還九龍城寨。最後卜力理屈詞窮,於是命令英軍撤出九龍城寨,將其歸還清朝。此後英國再未入侵九龍城寨,使其成為英國殖民香港時期唯一未控制的土地。由於清朝國力衰弱,無暇顧及九龍城寨,因此並未重新派兵駐守該地。


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民國政府堅持對九龍城寨的主權與治權,反對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要求收回香港。但由於民國時期中國國力衰弱,因此一直未能收復香港。同時由於民國時期戰亂頻繁,許多內地民眾逃到九龍城寨避難。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最後日軍擊敗英軍,佔領香港及九龍城寨,並將九龍城寨的城牆全部拆除。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中國收復九龍城寨。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向英國重申中國對九龍城寨的主權與治權,迫使英國放棄了拆除九龍城寨的打算。1982年中國與英國就香港問題開始談判,1984年中英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於1997年將香港歸還中國,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與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管理香港。

到1987年中英達成了拆除九龍城寨的協議,拆除完成後九龍城寨劃入香港。1993年九龍城寨開始拆除,1994年完全拆除,當地劃入香港的九龍城區。不久開始修建九龍寨城公園,1995年九龍寨城公園修建完成。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九龍寨城公園成為香港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相信大家一定在不少香港電影中看到那鱗次櫛比的房屋與招牌,那裡就是九龍寨城,在完成整改前,九龍寨城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曾經有居住在九龍寨城中的人如此評價這片土地:“說實話,我並不覺九龍城寨有那麼差,它給窮人提供了房子,給沒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有的人沒有身份證,有的人沒有錢,但九龍城寨收留了他們。他們需要有人把他們拯救。”它曾是香港的一個歷史回憶。

“最後的孤軍?”關於九龍寨清兵駐守的傳言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九龍寨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以來的興衰史,它的發展是與中國本身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嚴格來講,自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就再無清軍駐守於此。但它的主權,歷屆中國政府都在堅持,直到中英關於香港的談判完成後,雙方達成了九龍寨的拆除改造協議,並在完成後併入香港,到1997年一起回歸了中國。網上所謂的1997年以前一直有清軍在駐守,實為嘩眾取寵之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 天天要聞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6月22日,胡西晉在網上發文稱,中國的民營企業家與稀釋體制下的資本家有着本質不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根本上說也都是勞動者,普通人的利益與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雙向的,而絕非對立的。然而胡西晉的這一言論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晉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