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社會越來越混亂,從皇室到地方,皇帝、貴族及大大小小的官吏,只知享樂腐化,欺壓人民,人民的生活已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這時,黃河中下游一帶先是發生了罕見的洪水災害,吞沒了好幾十個州縣,洪水退下去後, 又一連幾個月不下一滴雨,持續的干早又使剛長出的秧苗枯死大半,乾旱剛過去,蝗災又鋪天蓋地而來,那些快要枯萎的莊稼被蝗蟲吃得精光,最後又是瘟疫的蔓延,老百姓在接連不斷的災難下,死亡無數,活着的人也無法再生活下去了。
可是,朝廷卻因為洪水泛濫,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想起治理黃河了,於是從各地徵調了15萬民工,強迫他們去疏通黃河。這就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情緒。
這時候,黃河兩岸流傳開一首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謠在治河民工中也廣為傳唱着,不久,一些民工果然在河道底下挖出一個獨眼石人,消息立刻在民工中傳開了,人們認為天下反抗的肘候就要到了。
其實這個獨眼石人是進行秘密宗教活動的首領韓山童、 劉福通等人事先埋下的,他們決定利用這次治河的時機發動武裝起義。在這之前,他們一直以傳教為掩護,秘密組織反對元朝的力量,準備起義。他們見石人出世帶來這樣大的影響,便果斷髮動了起義。
1351年五月,薜山童、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徹阜陽縣)宣布起義,起義軍頭裹紅布,所以人們叫它“紅巾軍〃。這些起義軍大多信奉白蓮教,燒香拜佛,人們又叫它“香軍”。在劉福通等人的紅巾軍起義後,全國各地都相繼爆發了紅巾軍起義。
紅巾軍起義各地響應的地域分類
邳(pei)州〈今江蘇邳縣)人芝麻李和趙均領導的起義軍和蔽州(今安徽鳳陽)人郭子興的起義軍都接受劉福通的領導,屬於北方紅巾軍;
南方有著名的農民領袖彭瑩玉(又稱彭和尚)、徐壽輝領導的起義隊伍,屬於南方紅巾軍。
此外還有一些既不信仰白蓮教,也不裹紅布的起義隊伍,其中屬張士誠和方國珍領導的隊伍勢力最大。
響應起義軍的貧苦農民越來越多,聲勢越來越浩大。
紅巾軍起義,使元朝統治者惶惶不安,連忙調軍隊去鎮壓,但是紅巾軍突破了元軍的圍剿,分三路北伐,準備一舉攻克元大都,推翻元朝。其中一路一度抵達大都近郊,使順帝嚇得準備遷都逃跑。由於其他各路起義軍沒有很好配合,最後,三路北伐都失敗了,劉福通也在戰鬥中犧牲了,1363年北方紅巾軍最後失敗。
南方紅巾軍曾經幾起幾落,彭和尚在1353年就犧牲了, 後來又有漁民出身的倪文俊率領起義部隊,但是起義軍內部矛盾導致了互相鬥殺,影響了它的戰鬥力。
這時處在南北紅巾軍之間的朱元璋卻乘機發展起自己的勢力。朱元璋原是郭子興的部下,郭死後,他成了這支隊伍的統帥。朱元璋聽從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穩紮穩打,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力量,最後揮師北上,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 明朝,元末紅巾軍大起義終於以元朝的滅亡而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