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2019年10月22日09:20:11 歷史 1966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着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祖國是中國。但在古代,人們所說的"中國",並不是現在的"中國"。 古代的"中國",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國"的代名詞。在我國的文獻中,"中國"一詞有六種含義: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因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一般都處在各諸侯國的中間,所以叫"中國"。後來又發展為凡是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都叫"中國"。 3.指中原地區。 4.指國內、內地。清朝就把內地叫"中國"。 5.指諸夏族居住的地方。諸夏地區不僅居住着漢人,也住着許多少數民族,人們把這個地區叫"中國"。 6.指諸夏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從漢代起,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歷史上"中國"的範圍,除了王朝之外,還應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權和部落。

19世紀以來,"中國"則指我國的全部領土,與古代的不同。 "中國"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個王朝——商朝。由於商朝的國都位於它的東、南、西、北各方諸侯之中,所以人們稱這塊土地為"中國",即居住於中間的王國,它同時又是政治、經濟中心。 在古代,"中國"沒有作為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為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他們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族”這一家喻戶曉的稱謂,細算起來也只有103年的歷史,其創始人就是梁啟超。 在梁啟超創立中華民族一詞之前, 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現代的民族觀念,甚至連“民族”一詞也沒有使用過。習慣上所說的“華夏”、“漢人”、“唐人”、“炎黃子孫”,乃至外國人將中國稱之為“大秦”、“震旦”、等,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稱謂。所謂“華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種相對狹隘的樸素的種族意識。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救亡圖存的熱潮迫使先進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許多問題。在“保國、保種”的呼聲中,嚴復的《天演論》傳遞出一種世界民族之間相互競爭的族群理念,從而使國人意識到“合群”的重要性。遺憾的是,嚴復沒有進一步介紹西方的民族主義理論。梁啟超則沿着嚴復“保種”、“合群”的思路,漸漸以現代民族主義理論來思考問題。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後,比較系統地研究了歐洲的民族主義論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在民族問題上提出了許多新見解。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的由來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1899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通過對歐洲世界史著作的評介,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詞。隨後,他又從民族進化和競爭的理念出發,大膽提出了民族主義是近代史學的靈魂。他在《新史學》一文中明確指出:“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這裡所謂的人群進化,實質上也就是民族進化。梁啟超的民族觀念已經開始上升到理論層面。 1901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並將中國民族的演變歷史劃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是為中國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自發達、自競爭、自團結之時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統一後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為亞洲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與亞洲各民族交涉、繁賾、競爭最激烈之時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為世界之中國,即中國民族合同全亞洲民族與西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也”。 梁啟超在這裡反覆用了三個“中國民族”,而且從宏觀上勾勒出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顯然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1902年梁啟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先對“中華”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其云:“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接着,梁啟超在論述戰國時期齊國的學術思想地位時,正式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其云:“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 由“保種”、“民族”到“中國民族”,再到“中華”和“中華民族”,梁啟超基本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的創造。這是目前所見到的關於“中華民族”的最早詞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不過,梁啟超在具體使用“中華民族”一詞時卻比較混亂,有時指漢族,有時又指中國的所有民族,直到1903年其發表的《政治學大家伯倫知理之學說》一文中,才清晰地賦予了較為科學的內涵。其稱:“吾中國言民族者,當於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族對於國內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國內本部屬部之諸族以對於國外之族是也。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組成一大民族”。 1905年,梁啟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並斷然下結論說:“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啟超真正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性創造。這就是,中華民族指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漢滿蒙回藏等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由於梁啟超崇高的地位和影響,“中華民族”一詞一經提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留日中國學生所辦的報刊當中,無論是《浙江潮》、《江蘇》、《二十世紀之***》,還是《民報》、《國民報》、《童子世界》,都對民族主義以及中華民族的含義展開了討論。楊度這些很有水平的思想理論家也加入到討論的行列當中,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楊度在1907年發表了《金鐵主義說》一文,對中華民族的含義進行了詳盡的解說。楊度的高明之處在於超越民族的血統意識,提出中華民族與其說是一個種族融合體,不如看作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文化的一體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孫中山、章太炎這些革命黨人從“革命排滿”的立場出發,本來不大關心民族融合問題,但在梁啟超、楊度這些大學問家的影響下,也不得不思考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的問題。隨着中華民國的創立,孫中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理論,進一步將現代民族主義落到了實處。中華民族多民族共同體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成為國人的共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五十年代的會計培訓證書,字體漂亮,簽字優雅,難得一見 - 天天要聞

五十年代的會計培訓證書,字體漂亮,簽字優雅,難得一見

一張照片,一個人物,一段故事。挖掘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老照片的魅力。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五十年代的老照片。這些老物件的主人叫周文學。這些照片是一位網友分享給我的。這位網友喜歡收集老物件,他收藏了很多五六十年代的畢業證書
庚欣:七國集團正在走下坡路,而且很難回頭了 - 天天要聞

庚欣:七國集團正在走下坡路,而且很難回頭了

直新聞:七國集團峰會在一片內外交困中舉辦,您怎麼看這次峰會? 特約評論員 庚欣:這次七國集團峰會舉辦,有些新的重大背景。我把它簡稱為“兩戰兩選”。所謂“兩戰”是指俄烏、中東衝突依然僵持,使....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 天天要聞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攝影記者 李輝通訊員 謝依靈實習生 陳麗麗光谷十五小的學生用電腦操作演繹皮影戲,非遺傳人秦禮剛(右一)看了很驕傲 孫悟空還可以這樣動起來6月12日,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的智能皮影教室,一如既往的繁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雲夢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秦禮剛帶二年級的孩子們玩着傳統皮...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 天天要聞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騙人鬼編輯|騙人鬼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 天天要聞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6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經過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兩艘沉船的分布範圍已經探明,並提取出水陶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