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2022年02月22日23:11:02 歷史 1882

“嬌嬌,你怎麼不來看我啊?你要常常來看我啊!”

這是毛主席在臨終前幾天,緊緊握着大女兒李敏的手,不斷念叨的話。

嬌嬌是李敏的小名,她聽到父親的話後,心中雖滿是委屈,但怎麼也說不出來,只能含着眼淚不停地點頭。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和李敏

李敏是毛澤東無比牽掛的女兒,是他口中的“我們家的洋寶貝”。可就是這樣一個毛澤東最疼愛的女兒,卻在晚年父親病重時,只被允許探望了三次。

這是父親毛澤東的痛,更是女兒李敏的無奈。

作為毛澤東的女兒,李敏的一生經歷着太多難以言說的坎坷,有着太多常人難以接受的一切。走進她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光環之外的那些悲痛和溫柔。


“她可真是個可憐的小嬌嬌啊!”

1936年7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黨政軍由瓦窯堡撤離,移駐到保安縣城。

當時,毛澤東和賀子珍夫妻二人,住在一個非常破舊的窯洞中。在這裡,賀子珍生下了一個異常瘦小的女嬰,她就是後來的李敏。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和賀子珍

第二天,鄧穎超、康克清、劉英等戰友都來看望祝賀。

當時條件十分艱苦,沒有什麼營養品。賀子珍懷孕期間,始終在忙於革命工作,身體極為虛弱,產後沒有多餘的奶水餵養孩子。

鄧穎超抱着可憐的娃,心中十分憐憫,充滿憐愛地說:“她可真是個可憐的小嬌嬌啊!”於是大家也跟着喊這個小姑娘為“小嬌嬌”

毛澤東覺得這名字還不錯,讓他想起《西京雜記》之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這句讚美女兒家容貌的詩句,便給女兒取名為“毛姣姣”,只不過大家都習慣喊她“嬌嬌”。

女兒出生4個月後,毛澤東和賀子珍被迫將她暫時寄養在陝北老鄉的家中,打算革命勝利後再接回來,後來又把她送到了延安的“洛杉磯幼兒園”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和家人的合照

4歲前,嬌嬌沒有父母照顧,然而幸運的是她遇上淳樸善良的陝北老鄉,在他們的保護下健康地活了下來。

1937年9月,賀子珍忽然“賭氣”出走,只身前往蘇聯

當她不顧一切要去蘇聯時,毛澤東雖然萬分不舍,但最終並沒有強硬阻攔,只是一再給她發電報,懇求她能回到延安。

誰也不知道出走那天,賀子珍與毛主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是從那之後,主席閉口不提賀子珍。

曾經那麼恩愛的革命伴侶,最終走向這樣的結局,雙方心底皆有着難以言說的痛苦和悲哀

在蘇聯期間,賀子珍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兩個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她像親生母親一樣照顧他們的生活,漸漸走進了兩個孩子的心中。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周恩來、鄧穎超與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1938年5月,賀子珍在蘇聯生下毛澤東的第六個孩子。

當時因為極度缺乏營養,襁褓中的嬰兒沒有抵抗住蘇聯嚴寒的天氣,患上肺炎後不幸夭折

看着幾個月大的孩子死在自己懷中,賀子珍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精神幾乎崩潰。

毛澤東聽到消息大為震驚,思慮再三之後,決定將4歲大的嬌嬌送到母親的身邊,希望女兒能慰籍母親內心深深的痛苦與無助。


“我來蘇聯找我的媽媽賀子珍!”

不久之後,嬌嬌在朱德的女兒朱敏的照顧下,來到了蘇聯找媽媽。

賀子珍離開延安時,嬌嬌還沒有一周歲,現在的她已經是一個“能說會道”的4歲小姑娘了。

見到女兒的一刻,賀子珍破碎冰冷的心,充滿了溫暖、慈愛與溫柔。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賀子珍與李敏在蘇聯合照

嬌嬌說:“我是來找媽媽的,我的媽媽叫賀子珍,是不是你呀?”

賀子珍問她:“你給媽媽帶來了什麼啊?”

嬌嬌仔細想了想,認真地說:“我給媽媽帶來了嬌嬌呀!”

嬌嬌的到來,像一束無比溫暖的陽光,衝破了重重的陰霾,重新照亮了母親賀子珍的世界。

在賀子珍的一生中,她共為毛澤東生了六個兒女,其中只有女兒嬌嬌活了下來。可以說,嬌嬌承載着這位悲嗆的母親,對兒女的唯一精神寄託。

此前,嬌嬌也從來沒有想象過,有媽媽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幼小的她,曾以為自己是個孤兒。在童年記憶中,每逢節日或者周末,其他孩子都有父母來接,只有她是跟着阿姨、老師們一同住在保育院里。

來到蘇聯後,她不僅有了媽媽,還有了兩個疼愛她的哥哥。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

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地短暫。

1941年,蘇聯的衛國戰爭爆發後,物資開始嚴重匱乏。

賀子珍每天在工廠沒日沒夜地織毛襪,賺取十分微薄的收入,購買基本的生活物資。她對自己是省得不能再省,還堅持要給毛岸英買書,給毛岸青買紙筆和筆記本。

戰亂期間,她怕兄妹三人吃不飽,又想辦法開墾荒地,種胡蘿蔔、土豆、黃豆等。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中,賀子珍沒有可以取暖的木炭和柴火,每天吃的只有幾兩黑麵包和玉米面粥。

為了能讓三個孩子過得好一點,她作為一個母親,幾乎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

饑寒交迫之下,她的女兒嬌嬌患上了肺炎。

賀子珍聽到國際兒童院傳來的消息,內心陷入極度恐慌之中。因為肺炎,她不久前剛失去小兒子,現在唯一的女兒也患上這種病,她太害怕曾經的一幕再次上演。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賀子珍與李敏合影

戰爭時期,藥物十分匱乏,保育院長便將嬌嬌直接送到太平間旁邊的屋子裡等死

賀子珍得知後,在大雪紛飛的夜晚,一路哭着,踉踉蹌蹌跑到兒童院,從那個充滿絕望的房間里,將女兒小嬌嬌抱了出來。

回來後,她變賣了身邊僅有的禦寒衣物,買回一些白糖和牛奶,靠着這麼點營養和悉心照顧,嬌嬌終於活了下來。

賀子珍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只得將痊癒的女兒再次送到保育院,但是每天晚上都會來接走她。

保育院長拒絕讓賀子珍接走嬌嬌,斥責她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甚至毫無根據地責備她:“你們不勞動,不幹活,難道是想讓我們來養活你們這些懶傢伙嗎?”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左)與母親賀子珍(中)合影

賀子珍聽後十分憤怒,和兒童院的管理人員大吵起來。

為了保護孩子們,她被保育院長誣陷為精神失常,一度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在那段痛苦的歲月,嬌嬌獨自在蘇聯的一所國際兒童院,過着孤兒般的生活。


“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1947年,嬌嬌終於得以和媽媽再次相見。那時候的母女二人,身心都受盡了折磨。

二人重逢後,誰也不願意再呆在蘇聯,隨後決定一同動身,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的懷抱。

賀子珍和嬌嬌回國後不久,毛岸英與毛岸青兩兄弟,也相繼從蘇聯回國。毛主席知道賀子珍將兩兄弟視為己出,便將二人也送到賀子珍的身邊,讓他們陪伴着賀子珍。

對此,賀子珍也是感到十分歡喜的,她對兩個孩子一直悉心照顧着,母子四人的關係極為親密融洽。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賀子珍(前左一)與家人合影

由於4歲便去了蘇聯,回到中國的嬌嬌幾乎已經不會說漢語,平日里,她便和毛岸青哥哥一起再次學習中文。

回國後,雖然每天她都能聽到毛澤東的名字、看到毛澤東的照片和畫像,但是她並不知道她的父親便是毛澤東,也感受不到“爸爸”的存在。

有一天,毛岸青和嬌嬌坐在學校的禮堂裡面聊天。

毛岸青指着禮堂牆上的一張大幅照片問嬌嬌:“你知道他是誰嗎?”

嬌嬌覺得二哥問的問題有些莫名其妙,聲音響亮地回答:“我當然知道了,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毛岸青笑道:“對,他也是我們的爸爸!”

嬌嬌大聲反駁:“不可能,你瞎說,我沒有爸爸!”

對她來說,爸爸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語,媽媽和周圍的人也從未提起過這個詞語。

“我沒有瞎說,他真的是我們的爸爸,是他把我們送到蘇聯去學習的!”

看着二哥毛岸青,說得如此嚴肅認真,嬌嬌沉默了。當她再次抬頭,望着牆上毛主席的照片,覺得他離自己好遙遠,好遙遠啊……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和家人合影

後來,她詢問許多熟悉的人,才基本相信自己真的是毛澤東的女兒。

在姨媽賀怡的建議下,她決定寫一封信問問毛主席,因為她覺得只有毛主席是絕對不會騙人的。

嬌嬌不會寫漢字,信是用俄文寫的,字跡也是歪歪扭扭,內容如下:

“毛主席:

大家都說您是我的親生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有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親爸爸,我是不是您的親女兒?請趕快來信告訴我,這樣我才好回到您身邊。”

毛澤東收到信後,讀着女兒充滿童稚的話語,不禁哈哈大笑,隨即揮筆寫下一封回信:

“看到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你去蘇聯十多年,一直未見過面,你一定長大了長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歡你,希望快快回到爸爸身邊來。爸爸已請賀怡同志專程去東北接你了,爸爸歡迎你回來。”

寫好這封信之後,毛澤東怕寄信太慢,便吩咐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用加急電報發出去。

嬌嬌收到信後非常高興,賀子珍也同意女兒前往北京,並默默為她收拾衣物。

1949年夏天,嬌嬌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毛澤東。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和李敏

見面那天,她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緊緊地擁抱着毛澤東,用蹩腳的中文叫了一聲“爸爸”。

與女兒團聚後,毛澤東十分的高興,特意將當時中央幾位領導請過來,還向他們賣起關子:“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洋寶貝!”

當大家猜是什麼“寶貝”時,賀怡將嬌嬌帶了進來,毛澤東笑着說:“喏!這就是我們家的洋寶貝,我的外國女兒!”

嬌嬌用蹩腳的中文向在座的每一位長輩打招呼,長輩們都十分地喜歡她,他們可都是小時候抱過她的人啊。

暑假過完後,臨近上學前,毛澤東決定給嬌嬌(原名毛姣姣)改名為“李敏”。

“敏”字寄託偉人對於兒女最真誠的教誨,“君子訥於言,敏於行”,毛主席希望他的孩子是不說大話空話,腳踏實地,勇於實踐的人。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和女兒一起看影集

那麼為什麼姓“李”呢?

當年,毛澤東曾經化名為“李得勝”撤離陝北。“李得勝”的諧音是“離得勝”,最終毛澤東也確實取得了勝利。

這個名字對毛澤東有着重要意義,它象徵著當年輾轉陝北與蔣介石胡宗南鬥智斗勇的難忘回憶,象徵著共產黨人身處逆境依然破釜沉舟、以退為進的英雄氣概

毛澤東對李敏說,這是爸爸最喜歡的一個名字,因此決定將“李”姓傳承給兩個女兒

除此之外,毛澤東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即希望她們要獨立自主,不以毛澤東子女的身份去享受特殊照顧,這也是毛澤東一向堅持的原則。

李敏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爸爸不許我們搞特殊,更不許我們打着他的旗號去謀私利,爸爸一再對我們講:‘靠我毛澤東不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鬥,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作為毛澤東的子女,要夾着尾巴做人,做一個普通人。”

在李敏上學的那段日子,每天晚飯之後,父親便牽着她的手在香山公園散步,給她講故事,督促她練毛筆字……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女兒李敏在中南海划船

繁忙的工作之餘,毛澤東幾乎做了一位普通父親能做的一切。他關心女兒的生活飲食,還有她的理想和心情。他也一再對李敏說要艱苦樸素,要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生活。

和父親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是李敏生命中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光。

1959年,李敏在北師範讀書時認識了北京航空學院的高材生孔令華,兩人彼此情投意合,毛澤東對此表示支持。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女兒女婿

1959年8月28日,是毛澤東大女兒李敏結婚的日子,賓客30多人,飯菜只有3桌。

回憶起那天的情景,李敏說:

“爸爸那天特別高興,他舉着酒杯,向我和令華祝福,他說,你們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還風趣地對令華說:不用憂來不用愁,二人心意兩相投。”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夫婦與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合影

婚禮沒有大操大辦,就連李敏自己也說:

“這婚禮,比普通人家孩子的婚禮,還要簡單、樸素,但它卻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因為這婚禮是我的父親毛澤東親自為我主持的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


“何必一定要走呢,我想常常看到你和令華。”

1962年10月,李敏誕下一子,毛澤東非常高興,親自給小外孫兒起名叫“孔繼寧”,有空時便抱着小外孫又親又笑,“隔輩親”在他身上顯現得淋漓盡致。

李敏雖然和父親毛澤東相處得十分融洽,但和江青之間卻存在着比較深的芥蒂。終其一生,李敏都未曾叫過後媽江青一聲“媽媽”,這讓江青對她十分不滿。

因此,當看到毛澤東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畫面後,江青便常常故意找李敏夫婦的茬冷嘲熱諷地說些“他們什麼都不會做”之類的話。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和孔令華的結婚照

江青的傲慢和輕視,使得李敏夫妻二人,尤其是丈夫孔令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

1963年7月,因為無法忍受和江青一起生活,李敏強忍着對父親的不舍,最終決定搬出中南海,離開自己的父親,離開這個她生活了14年的家。

收到女兒搬出去住的請求後,毛澤東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默默地和女兒說:“何必一定要走呢,我想能常常見到你和令華。”

毛澤東知道女兒要搬離的原因,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他無法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的話,盡顯毛主席當時心中的無奈。

隨着女兒、女婿和小外孫的離開,毛澤東的日常生活也少了許多歡樂。

可以說直到晚年,毛澤東依然對李敏當初的搬離無法釋懷,內心仍是非常不舍的。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與女兒孔冬梅參加紀念毛主席的活動

毛主席病危的最後那幾天,他躺在病床上,意識雖然比較模糊,卻仍在一遍遍地念叨着:“嬌嬌怎麼不來看我呢?”

毛主席又哪裡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女兒李敏,對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探望,都因江青的從中作梗,而常常被拒之門外。

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後六年,只有在父親毛澤東病重時,李敏才被允許探望了三次。

這是父親的痛,更是女兒的無奈。


“嬌嬌,你怎麼不來看我啊?”

1963年,李敏搬離中南海後,出入中南海的證件被收回。

此後,李敏想要見爸爸,必須在門口先聯繫,經過通報之後才能進去。很多時候,李敏在門口等了大半天,最後等到的不過是一句“回去吧”。

毛澤東晚年的時候,因為重病纏身,身邊的人大多數被江青所掌控,許多人都輕易見不到毛主席。自毛澤東生病後,李敏也一共只見過父親三次。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在女兒的陪同下參加紀念活動

第一次是1972年1月份陳毅元帥去世之後,毛澤東出席了追悼會。

在追悼會上,毛澤東見到女兒,他趕緊走了過去,緊緊拉住李敏的手說:“嬌嬌啊,你為什麼不常常來看我呢?你要常來看我啊!”

聽到爸爸這樣說,李敏心中滿是委屈,但怎麼也說不出來,只能含着眼淚不停地點頭。

第二次,中央辦公廳突然打來電話,說毛主席已經病重,讓她趕緊去看看看。

李敏聽到後,立刻前往中南海,她站在爸爸的病床前,看着還在沉睡的爸爸,心疼得眼淚直流。

在回憶錄中,她寫道:

“我去的時候,爸爸剛剛做完鼻飼,他顯得特別疲勞,體力格外衰弱。爸爸不再說話,他無力地閉上了眼睛。爸爸的手也漸漸鬆弛下來。我知道,此時爸爸已經很累很累了,爸爸需要休息了。也就是說,我該走了。我望着爸爸靜靜地躺在床上,再沒有和爸爸說一句話,就輕輕地、悄悄地,退了出來。”

江青只讓她停留了一會兒,就對她說:“主席已經搶救過來了,好多了,你走吧!”

李敏始終不肯走,堅持要留在父親身邊。

江青態度很強硬:“你待在這裡,主席出了什麼問題,你負得起責任嗎?”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李敏合影

江青的話說得這般重,李敏心中哪怕有百般不舍,也只能黯然離去。從此之後,李敏就真的再也聽不到父親毛澤東的任何消息了。

李敏第三次見到父親,是在毛澤東逝世的前幾天。

那天,她無意間在中央的一封文件中,看到了毛澤東病危的情況後,不顧一切跑到中南海,哭着請求見爸爸一面。

此時,毛主席的身體狀態極差,意識基本已經迷迷糊糊的。

聽到李敏的聲音,主席努力睜開眼睛,看着自己的女兒,他的嘴張了張,發出很小的聲音。

李敏不知父親說的是什麼,在場的工作人員對李敏說:

“主席可能是在問你,今年多大歲數了?”

李敏說:“我三十九了。”

毛澤東艱難地說:“不,你三十八。”

爸爸已經病成這樣,還清楚地記着她出生的年月。李敏鼻子一陣發酸,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毛澤東顫抖着伸出手,握住女兒的手,閉上眼睛休息。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女兒李敏看影集

李敏以為爸爸已經睡着,想要將手慢慢抽出來,但毛主席卻緊緊抓着不放。

他再次睜開眼睛,眼中已經滿是淚水,直直地望着女兒,含含糊糊地說了一句話。

這次李敏聽清楚了,爸爸是在問她:“嬌嬌,你怎麼不來看我啊?”

這已經是毛澤東第二次問李敏這樣的話了。

李敏聽完後,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病床前大哭起來。此刻的她,心中又悔又恨又委屈。

此時,毛主席已經不能說話,他緩緩抬起手,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在女兒面前畫了個“圓圈”。

李敏不解其意,身旁的工作人員也搖了搖頭,表示也不明白。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一個神秘的符號嗎?還是代表一個暗語?

毛澤東直直望着女兒,見李敏一直沒有回答,無力地閉上了眼睛……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女兒在中南海

幾天之後,李敏再次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電話,讓她趕緊去看看毛澤東。當李敏來到中南海後,看到的卻是已經離開人世的爸爸,他的氧氣面罩已經被摘下……


結語

臨終前,毛主席對女兒做的那個手勢,亦成了他逝世後的一個未解之謎。

生前,毛澤東曾對斯諾說:我就像一個手執雨傘,雲遊四方的孤僧

毛澤東逝世後,女兒李敏忽然明白過來,父親逝世前做的那個“圓圈”動作,指的是她的母親賀子珍。賀子珍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出生,小名叫“桂圓”。

賀子珍曾經告訴李敏,爸爸的內心,是很孤獨,很寂寞的。李敏以前沒有理解,在明白父親手勢的含義後,她才徹徹底底地明白過來。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李敏向晚輩講述父親毛主席的故事

父親毛主席畢生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計,很多時候只能將個人對家庭、對親人的深情偷偷藏在心底。

毛岸英去世後,毛主席將兒子的遺物偷偷珍藏在箱底整整26年,亦是將對兒子的感情珍藏在主席心底的最深處。“嬌嬌,你怎麼不來看我啊”是主席對女兒李敏最深的思念以及最真切的愛的流露。彌留之際,那個久久不願放下的“圓圈”手勢,則藏着主席一生對賀子珍深深的牽掛和感激之情。

1994年,“世紀革命老人”雷潔瓊在瞻仰毛主席的家鄉韶山後題詞: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毛主席女兒李敏:13歲前不知爸爸存在,父親病重只被允許探望3次 - 天天要聞

無論世界怎樣變化,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在毛主席的墓碑前,在毛主席的著作前,在了解毛主席的事迹後,總會有千千萬萬高尚的人、有良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眼含熱淚,懷念他,歡呼他,歌頌他!



—— THE END ——


如果喜歡別忘點個【關注】

或者也可【點贊】【評論】

歡迎【收藏】【轉載】

謝謝支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 天天要聞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您輕輕翻開泛黃的歷史扉頁,時光指針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傳來的嬰兒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生於動蕩年代的女孩,將用畢生心血在中華大地書寫不朽傳奇。十五歲的渡輪載着青澀少女駛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霧沾濕了她的教科書。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梁鄉死了,清廷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這是已經預知的結局,無法改變。刺殺梁鄉這個任務原本是交給顧買臣的,但是被顧買臣拒絕了,他雖然跟梁鄉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也不想以怨報德。或許我沒辦法救他,但也不會親手殺了他。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 天天要聞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暴繼業被羈押在無極縣看守所。(受訪者|供圖)恢復自由近三年後,暴繼業再次被公安機關拘留。暴繼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南塔影村人,2022年7月20日,他的二兒子暴欽瑞因被控涉黑(案件被稱為“5·25”專案),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死亡。當時,被“指居”的除了暴繼業父子,還有暴繼業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及...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 天天要聞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數百年的神秘“龍骸”,近期被科學家揭開了真實面目。這具曾被誤認為神話生物的遺骸,如今證實是11世紀意外死亡的雌性日本貂。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學界數百年的謎團,更展現了歷史傳說與科學考證的奇妙碰撞。據日本正倉院資料記載,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於1429年參觀東大寺時,在修繕中的寺廟發...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 天天要聞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北京時間5月28日,陳夢衝上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談我的時代爭議,她說奧運奪冠後仍遭質疑很煎熬。陳夢直言那段時間非常煎熬,如果還有人問自己是不是我的時代到來了,陳夢說自己不敢說了。但巴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