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2019年10月11日01:25:08 歷史 1116

世人皆知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小學一年級課文中,故事是這樣描述的: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兒,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兒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寥寥一百多字,司馬光機智勇敢的形象躍然紙上。受課本啟蒙影響,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我們從不質疑他的真實性。馬光砸缸的故事脫胎於蒙古學者蔑里乞·脫脫主編的《宋史》,原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通過這點史料,對比課本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砸缸的疑點。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首先,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我國文字向來以嚴謹精準著稱,缸就是缸,瓮就是瓮,兩者是嚴格區別的。一般認為,兩者都是盛放物體的容器,但敞口為缸,收口為瓮。一方面,人掉進缸內,容易爬出來,而瓮則比較困難,我們說的“瓮中捉鱉” “瓮天之見”以及“瓮城”就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宋史》用“瓮”是比較貼合實際的。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上看,如收藏家馬未都所言,宋代並沒有鍛造敞口深腹大缸的技術;相反,古人製作收口大陶瓮的技術比較發達,早在新石器時代時期,人們就曾用瓮一類的陶器埋葬幼兒和少年,是為瓮棺葬。可見,瓮的體積之大。筆者揣測,為了便於理解的原因,後人將瓮改成了缸,因為明代時深水大缸已出現了,說成缸也就符合常理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次,司馬光砸缸時只是一個稚童,他的事迹為何能流傳千古呢?司馬光砸缸時只有7歲。司馬光出生1019年,砸缸時應是1025年。而《宋史》寫於300多年後,時間跨度比較大。這就給人們很多的想象空間。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一,普通小孩子砸缸,大家誇讚一番了事,司馬光一砸則震動京洛,甚至人們還作畫《小兒擊瓮圖》。這應該和司馬光的家世有關。司馬光的父親是光山縣令,據說司馬光的名字也是由光山縣而來的,後來又做了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他的祖父司馬炫曾做過耀州富平縣令,名氣也很大。他的遠祖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可見,司馬家族是累世名家,雖算不上大家,但名氣是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的傳播應該和其家世有關。

其二,司馬光生前聲望極高,不僅官居宰相,而且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這也不排除他的支持者對砸缸故事的大肆炒作。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三,司馬光死後,北宋僧人惠洪寫了本《冷齋夜話》的小說,裡面記載了“司馬溫公故事”,就有砸瓮救人的詳細描述。這說明同時代的後人也是認可司馬光的

其四,從《宋史》對司馬光的評價(而世之賢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婦,日夕引領望其為相,至或號呼道路,願其毋去朝廷,是豈以區區材智所能得此於人人哉?德之盛而誠之著也。)來看,脫脫對司馬光也是推崇備至,將流傳於民間的故事載於史料。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綜合來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除了弘揚美德之外,應該少不了當時各種力量的推動。但這其中,也會讓人質疑故事本身。歷史沒有真相,有時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足夠了。“司馬光砸缸”想必就是如此。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聞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13日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李春良(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李春良,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他歷任中組部地方幹部局幹部,中組部...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 天天要聞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聶貴花 近日,來自馬來西亞的廖漢威、英國倫敦的陳潤明及其侄女--來自奧地利的陳萬玲,三位身處不同國度的觀瀾華僑後代,懷揣着對故土的思念與尋親的渴望,踏上了回國尋親之路,其中陳萬玲僅持有一張1962年拍攝的奶奶照片。在觀瀾僑聯的努力下,他們找到了血脈相連的親人,也見證了觀瀾僑聯創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 天天要聞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日前涉及歷史問題相關言論提問。林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給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是日本戰後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邊國家發展關...
史上最牛岳父,3個女婿、2個外孫也是皇帝,曾孫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聞

史上最牛岳父,3個女婿、2個外孫也是皇帝,曾孫是千古一帝

在北魏至隋唐的王朝更迭史上,有位鮮卑貴族用家族血脈編織出一張覆蓋三個朝代的權力網絡。他本人官至西魏八柱國,卻以更特殊的方式在史冊留下印記,三個女兒先後成為皇后,兩個外孫開創盛世王朝,連曾孫都締造了被後世稱頌的治世。他就是被稱為“史上最強岳父
日本廣島大學發現疑似未爆彈 - 天天要聞

日本廣島大學發現疑似未爆彈

據日本廣島縣警方消息,當地時間13日上午,警方接到報警稱,在廣島市南區的廣島大學霞校區一處拆遷工地,地下發現了疑似為未爆彈的物體。警方已在現場確認到疑似為未爆彈的物體,並在現場周邊設置了限制區域。據警方消息,該物體長約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相關方面正在確認該物體是否有發生爆炸的危險。據了解,廣島大學霞...
揭秘: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司馬昭背後的政治考量 - 天天要聞

揭秘: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司馬昭背後的政治考量

司馬師將權力傳給弟弟司馬昭而非養子司馬攸,是多重歷史因素交織的結果,既涉及司馬家族的權力邏輯,也與三國後期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這一選擇不僅深刻影響了西晉的建立,也反映了亂世中權臣家族的生存智慧。
窯洞鐘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 - 天天要聞

窯洞鐘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澤東!

1945年8月,延安楊家嶺窯洞“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毛主席的著名論斷,猶言在耳。中國人民的韌性已經耗得,二進白宮的美大總統特朗普,癲狂焦慮,抓耳撓腮,不惜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2025年4月2日,公然發動世界貿易大戰,一時間,世界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