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2019年10月11日01:25:08 歷史 1116

世人皆知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小學一年級課文中,故事是這樣描述的: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兒,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兒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寥寥一百多字,司馬光機智勇敢的形象躍然紙上。受課本啟蒙影響,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我們從不質疑他的真實性。馬光砸缸的故事脫胎於蒙古學者蔑里乞·脫脫主編的《宋史》,原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通過這點史料,對比課本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砸缸的疑點。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首先,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我國文字向來以嚴謹精準著稱,缸就是缸,瓮就是瓮,兩者是嚴格區別的。一般認為,兩者都是盛放物體的容器,但敞口為缸,收口為瓮。一方面,人掉進缸內,容易爬出來,而瓮則比較困難,我們說的“瓮中捉鱉” “瓮天之見”以及“瓮城”就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宋史》用“瓮”是比較貼合實際的。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上看,如收藏家馬未都所言,宋代並沒有鍛造敞口深腹大缸的技術;相反,古人製作收口大陶瓮的技術比較發達,早在新石器時代時期,人們就曾用瓮一類的陶器埋葬幼兒和少年,是為瓮棺葬。可見,瓮的體積之大。筆者揣測,為了便於理解的原因,後人將瓮改成了缸,因為明代時深水大缸已出現了,說成缸也就符合常理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次,司馬光砸缸時只是一個稚童,他的事迹為何能流傳千古呢?司馬光砸缸時只有7歲。司馬光出生1019年,砸缸時應是1025年。而《宋史》寫於300多年後,時間跨度比較大。這就給人們很多的想象空間。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一,普通小孩子砸缸,大家誇讚一番了事,司馬光一砸則震動京洛,甚至人們還作畫《小兒擊瓮圖》。這應該和司馬光的家世有關。司馬光的父親是光山縣令,據說司馬光的名字也是由光山縣而來的,後來又做了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他的祖父司馬炫曾做過耀州富平縣令,名氣也很大。他的遠祖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可見,司馬家族是累世名家,雖算不上大家,但名氣是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的傳播應該和其家世有關。

其二,司馬光生前聲望極高,不僅官居宰相,而且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這也不排除他的支持者對砸缸故事的大肆炒作。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三,司馬光死後,北宋僧人惠洪寫了本《冷齋夜話》的小說,裡面記載了“司馬溫公故事”,就有砸瓮救人的詳細描述。這說明同時代的後人也是認可司馬光的

其四,從《宋史》對司馬光的評價(而世之賢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婦,日夕引領望其為相,至或號呼道路,願其毋去朝廷,是豈以區區材智所能得此於人人哉?德之盛而誠之著也。)來看,脫脫對司馬光也是推崇備至,將流傳於民間的故事載於史料。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綜合來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除了弘揚美德之外,應該少不了當時各種力量的推動。但這其中,也會讓人質疑故事本身。歷史沒有真相,有時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足夠了。“司馬光砸缸”想必就是如此。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着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 天天要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6月30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為主題為“同心攜手創輝煌 由治及興譜新篇”的系列慶祝活動揭幕。 作者:閻月巧、梁嘉駿、黃茜恬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圖片來源:新川創新科技園提供最近,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會搭建全球產業合作平台,促進優質資源在蓉彙集,為產業園區“特色立園、企業滿園”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撐。在眾多園區中,新川創新科技園有些特殊。它是中國內陸省市與新加坡合作的首個大型示範性項目,也是四川國別園區的排頭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