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一個國運37年的短命王朝。隋朝的出現更像是為唐朝的華麗登場做一個鋪墊,敘一段引言。
甚至於暴虐無道、沉溺酒色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比他的父親隋文帝“名氣”更大。
然而事實上,隋文帝一生功勛卓著,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遠遠不是隋煬帝能比的。而其登基稱帝的過程,更是堪稱一代傳奇。
可以說,楊堅是最幸運的皇帝,原本無心篡位,卻被皇冠砸中,此後通過頒布的政令措施,造福百姓及後世,稱其為“千古明君”一點都不為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幸運皇帝的登基之旅。
出身名門,少有大志
隋文帝楊堅出身關中名門,弘農楊氏。據傳是漢太尉楊震的玄孫,他的父親楊忠位高權重,北周武帝時被封為隨國公。
楊堅從小性格沉穩剛毅,言語極少。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出生學說話,一輩子學閉嘴。小小年紀的楊堅,就知道出身在官宦之家往往禍從口出的道理。
楊堅進入太學上學以後,刻苦勤奮,日夜不怠。嚴謹穩重、沉默少言是他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即使是他最好的朋友也從來不敢戲弄他。小小年紀,便已胸懷大志。但即便是左親右鄰最親近的人,也休想從他嘴裡套得半句妄語。
一代傳奇,就此啟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楊忠有一個賢能、堪當大器的兒子,早就在京城中傳的滿城風雨、名滿天下。所以楊堅14歲時,京兆尹薛善就聘他擔任功曹一職。這在同齡人裡面是十分了不得的成績。同時也讓小小年紀的楊堅從小就經受政治漩渦的洗禮,為他日後成龍變鳳、脫胎換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堅18歲時,被北周明帝封為右小宮伯,同時封為大興郡公。這是楊堅第一次接觸中央王朝的政治,天下權柄的核心;對他的內心產生了極大地震撼。同樣是18歲,當今的孩子大部分都在上學讀書迎戰高考。楊堅卻已經登臨高位,一覽帝位之磅礴。
本為避難,反受天命
之後楊堅的官場之路一直走得順風順水。楊忠死後,楊堅依靠九品中正制承襲了他的父親
隨國公的爵位。後周武帝親聘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太子妃,楊堅離國丈,只差一步。後來齊王宇文賢、內史王軌都先後毫無理由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告發楊堅謀反,但周武帝明察秋毫,並未治罪。
楊堅聽說之後,愈發恭敬謹慎,守口如瓶;生怕禍從口出,全家誅連。
後來楊堅親率水兵出征,大敗北齊。自此威望日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之大,無人能及。
沒過多久,周武帝駕崩,周宣帝即位。眾所周知,自古改朝換代,帝王更迭,必要掀起一陣血雨腥風——誅殺不忠舊臣,林立新朝黨羽。新皇帝很顯然精於此道。
再加上楊堅是舊朝重臣,位高權重,且威望極高;因此周宣帝極其害怕楊堅反叛,將楊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當即誅殺。
有一次後宮爭寵,宣帝大怒,對皇后楊麗華說:一定要誅滅你的家族!隨後火速召集楊堅進宮,命左右侍衛做好準備,隨時聽命誅殺楊堅。誰知楊堅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面色平淡,恭敬有禮,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宣帝根本找不到誅殺他的理由。若無故誅殺朝廷重臣,則恐人心惶惶,天下大亂。因此楊堅得以全身而退。
楊堅深知自己要是繼續留在京城,遲早都是一死。遂花費重金買通當朝權臣劉昉、鄭譯,主動請纓出任亳州總管。
宣帝巴不得他走,龍顏大悅,當即批准。
誰知周宣帝空有賊心,胸無大志,整日沉溺酒歌,寵愛嬪妃,甚至早早退位,傳給幼帝宇文闡。沒過多久,荒淫無道的周宣帝因身體不濟,駕崩了。
天賜良機,幼帝孱弱,權臣當道,楊堅“上位”的機會終於來了。
當時,劉昉、鄭譯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與地位,火速召集楊堅入宮。準備讓楊堅偽詔輔政,趁機奪取大權。
不料楊堅面對這從天而降的王冠,沒有明確的表示心動,而是借口忠誠,無心篡位。劉昉一聽,便急言:你要是干,就馬上干;你要是不幹,我就幹了……
楊堅借梯下牆,順水推舟,就任輔臣之位,謀宏圖霸業。
後靜帝宣布禪讓帝位給楊堅,楊堅按古制三次謙讓,但最終即帝位。即位之初,楊堅將國號定為“隋”,改元開皇,並大赦天下。政權順利過渡,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實屬篡位史上罕有的和平。因此才說楊堅的帝位得來十分容易。
勵精圖治,開皇之治
楊堅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發展農業與商業,並廢除舊有的繁苛刑法,創立新的寬簡法律。遂天下安定,人心歸附。
隋文帝的作為與秦始皇有部分的相似。“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這些耳熟能詳的高明操作,隋文帝全部都有。甚至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操作,隋文帝也有。
楊堅穩定朝綱之後,便開始針對老對手南陳和西梁。楊堅派出晉王楊廣、楊俊、楊素共50餘萬大軍,兵分三路,勠力伐陳。陳朝邊防告急文書被奸臣扣留,以至於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隋朝打過來了;大軍滯留都城建康,已延誤戰機。後三王在內應的帶領下,攻破南陳都城建康;南陳覆亡。三王載功而歸。
後隋文帝派遣使臣安撫嶺南叛軍,冼夫人率眾歸降。自此,隋文帝正式統一全國,成就霸業。
之後隋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停止風俗禮儀文化的鮮卑化,重新漢化;廢除毫無公平可言的九品中正制,首創五省六部制;編纂《開皇律》,精簡立法,寬簡刑罰;取消盛行已久的鹽酒國家專賣制度,讓利於民;多次減稅,人民生活安穩,天下富足;清算戶口,量定民籍。
一系列的措施執行之後,盛世再至。天下路不拾遺,人民生活富足,人口飛速增長,國家可以動員的力量大幅增加,國富兵強。史稱開皇之治。遂民間傳言,千古明君。
縱觀五千年文明,進退得當,君臣有義,則天下無恐不興。隋文帝正是完美地拿捏住了進退之術,該退時遠離朝堂;該進時輔佐天子,登臨帝位。遂成萬世不滅之功業,人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