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2021年09月09日20:20:14 歷史 1997

家庭是個好東西。

——鄧小平

鄧小平是一代偉人,經歷“三落三起”,嘗遍世間冷暖,其子女也隨他經受許多磨難。

好在鄧小平和夫人卓琳有極強的家庭觀念,既不對孩子做過高的期望,又對孩子的品、學嚴格要求,孩子們都早早獨立。

他們的5個孩子,4個考上北大有的官至副國級、正部級,也有成名的美術家、科學家,可謂一門棟樑。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一、長女鄧林:經抗戰洗禮,受疾病折磨,終成人民藝術家

大女兒鄧林生於1941年9月,當時正值抗戰,日寇瘋狂掃蕩,卓琳在行軍中誕下了一個女兒。

那時鄧小平已經37歲了,老來得女,不可謂不興奮,鄧小平取了夫婦兩人的名字,為女兒取名鄧琳(後改為鄧林)。

可是前線戰情吃緊,卓琳的身體狀況也很差,連奶水也沒有。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帶着10斤小米,把鄧林寄養在當地的老鄉家中。

2年後,當鄧小平夫婦再次找到那位老鄉,鄧林幾乎奄奄一息:極度地營養不良,還得上許多不知名的疾病,連驅趕蒼蠅的力氣都沒有。

做母親的卓琳,怎麼能看着骨肉淪落至此。一向顧大局的她流着淚對鄧小平說:“老兄(鄧小平的昵稱),砍了腦袋也得帶着孩子走。”

4歲時,鄧林口腔長了瘤子,連續開刀很多次;年齡大一些,又得了十二指腸潰瘍,內分泌障礙嚴重。

解放後,鄧林跟着父母輾轉上海、四川和北京,鄧小平千方百計為她治病,才讓鄧林身上的病好得七七八八。

鄧小平和卓琳還經常給鄧林鼓勁,用許多革命時的故事啟發她克服困難,像父母一樣,成長為頂天立地的人。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鄧林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了樸實敦厚的性格,在學習上一直名列前茅,後面考入中央美院的國畫系,後來成為國家一級畫師,在藝術領域為革命做貢獻。

她的經典作品《遠古的迴音》還參加了著名的“亞細亞現代美術展”,獲得金獎;她還經常為井岡山、延安等地作畫,為革命精神做宣傳。

鄧林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一句話:“許多人一輩子都得不上的病,我可能得了好多種,爸爸媽媽給了我新生活,我要更多回報社會。”

身為鄧小平的長女,她身患疾病不曾氣餒,而是把興趣變為事業,成為了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二、長子鄧朴方:身殘志堅,成為殘聯的創始人

1944年4月,鄧朴方出生於太行山中,他降生於抗日戰爭最慘烈的時候,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

因此鄧小平想給孩子取名“鄧太行”,紀念這個地方的鬥爭。誰知劉伯承已經生了一個“劉太行”,鄧小平只得為長子取名“朴方”,有“樸實方正”的意思。

有了鄧林的“教訓”,鄧朴方跟隨父母南征北戰,中間只在農戶家寄養了1年多。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卓琳和鄧林(左)鄧朴方(中)鄧楠(右)

在四處奔波的環境下,鄧朴方堅強、有韌性,性格免不了有點“野”。當時卓琳開了一個學校,專門招收軍人子女,鄧朴方成了“孩子王”。

每當學生們淘氣,卓琳必定先拿鄧朴方“開刀”,不聽話便揪耳朵、捂嘴巴,一點不留情面。

大家見“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都這麼狠,也都不敢頑皮。

但另一方面,卓琳也非常注意孩子的培養,她自己就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平常沒事便給他們講授物理知識,什麼是核聚變、連鎖反應等等。

有父母的幫助,鄧朴方學習進步很快。鄧小平一家人搬到北京後,鄧朴方也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

那時候,他想繼承卓琳在北大時的夢想,成為一個科技人才,以科技事業回報祖國。

可時局沒有給鄧朴方這個機會。

1968年,他從北大物理系教學大樓3樓摔下,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只是做了一個“保命”的手術,落下雙腿殘疾,只能躺在床上。

還是1年以後,在江西下放的鄧小平夫婦才得知鄧朴方的情況,給毛主席寫信將鄧朴方接到身邊。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看著兒子從北大高材生變成殘疾人,學業也無法完成,60多歲的鄧小平深感痛心。但他也知道:越是這個時候,就越不能輕言放棄。

鄧朴方的態度也很積極,對鄧小平表示:不僅要爭取康復,還要“做出貢獻”!

從此鄧小平還承擔起照顧長子的工作,他每天固定地為鄧朴方翻身、擦身、打痱子粉。

為了鄧朴方,極少求人的鄧小平向許多老朋友,包括時任中辦主任的汪東興寫過許多“求助信”。

他終於找到加拿大的著名脊椎外科專家,通過加拿大總理特批,來到中國幫鄧朴方治療。但他們想盡了辦法,也就只能幫鄧朴方順利坐上輪椅,不可能重新走路。

對劫後餘生的鄧朴方來說,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他選擇從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發,致力於中國的殘疾人事業,創辦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幫無數殘疾人獲得正常生活。

退休前,鄧朴方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這是副國級的職務,也是他多年奮鬥於幫助殘疾人事業的結果。

鄧朴方繼承了鄧小平的精氣神,即使身體被輪椅“困住”,依然要作出一番事業,對其他人有幫助。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三、次女鄧楠:繼承母親和兄長志向,為科學做貢獻

鄧楠出生於1945年,也是抗戰勝利的一年。可接下來的解放戰爭,劉鄧大軍作為戰略反攻的核心,千里躍進大別山

鄧小平前線戰情緊急,平時全靠卓琳一個人照顧和引導孩子,而鄧楠在幾個孩子中,是比較像卓琳的,即使身處戰亂,也從小熱情可愛,喜歡學習。

解放後,鄧小平帶着全家老小到北京,鄧楠很高興地問父親:“爸爸,平常時候,人家叫你首長,那到了北京以後你是什麼呀?”鄧小平笑着回答:“腳掌。”

在鄧小平這種低調務實的作風下,鄧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知道父親的地位,也不知道他的官位有多大。

上學的時候,鄧楠都跟着哥哥姐姐們,乘坐公共汽車到學校寄宿,沉浸在學習中,在家裡呆的時間都不長。

鄧小平對孩子實行“啟發式”教育,他從不說教,而是把每個孩子的情況了解好,性格、特長、優缺點都瞭然於胸。

他經常看着孩子們的記分冊,根據分數和老師的評語,跟孩子們分析問題,怎麼改進學習。

鄧小平負責“指方向”,卓琳負責“教學”。1969年,鄧楠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考上北大物理系。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可惜她也被時局所影響,下放到陝西插隊。一個未來的科學家,無奈到黃土高坡成為一個農民。

她知道這與父親有關係,但從未抱怨過,反倒更加努力。旁人孤立她,她就利用農閑時間學習,找任何能找到的書來讀。

她還給遠在江西的鄧小平寫信:“我一切都好,只盼望有時間去探望!”因為她深深知道,父親此刻的困難遠比自己要大,比自己更需要支持。

後來回到北京,鄧楠一直在科技領域工作,擔任中科院、科技部的多個職務,為祖國的科技事業作出貢獻。

可以說,她是繼承了母親卓琳,和兄長鄧朴方的志向,認真在科技領域做貢獻。

四、小女兒鄧榕: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長,繼承鄧小平遺願

鄧榕出生在1950年,鄧小平的5個子女中,鄧榕最得鄧小平的疼愛。

那個時候國家已經解放,生活也漸趨穩定,鄧榕從小活潑機靈,為人踏實,可以說是和平、安定與發展的見證者。

鄧小平在忙碌工作之餘,最喜歡逗逗這個小女兒,有時候將她高高抱起,玩鬧一番,給心靈放鬆,然後回到緊張的工作中。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鄧榕(右一)和父母

在鄧榕心中,鄧小平更多以一個“慈父”的形象出現,她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也最久,感觸也很深。

1975年,鄧榕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先後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人大辦公廳工作。

尤其在卓琳身體不好之後,就是鄧榕經常陪伴在鄧小平左右,擔任保姆和秘書,一邊負責老爺子的健康,一邊支持他工作。

1992年,鄧小平南巡,就是鄧榕在路上照顧他的起居,記錄鄧小平的言行,這些內容後來都成為重要的指示精神。

晚年鄧小平身體不好,也是鄧榕始終陪伴在父親左右,保證他的身體健康。

細膩的鄧榕將跟隨父親的經歷寫成了書籍,即著名的《我的父親鄧小平》,這本書情感真摯,廣受好評。

在書里,鄧榕引出了鄧小平的經典語錄: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

儘管她的仕途前景很好,但她最終沒有從政。她曾說:“我家出了“2個主席2個部長”,我就不湊熱鬧了,我做實在事罷!”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2個主席”指父親鄧小平和哥哥鄧朴方,“2個部長”指姐姐鄧楠和姑姑鄧先群。

因此鄧榕也被稱為鄧小平的“史官”,為我們緬懷、學習、紀念偉人提供了很大幫助。

五、小兒子鄧質方:低調卻頗有爭議的孩子,第一代“下海”人

鄧質方生於1952年,受母親影響,他也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並且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留學潮”,攜妻子劉小元到美國紐約的羅徹斯特大學,攻讀量子物理學博士。

1985年,鄧質方與妻子在美國生下兒子鄧卓棣。按照美國的法律:鄧卓棣也應該是美國公民。

這件事在國內引起一些議論:鄧小平作為一代偉人,開創了諸多偉大事業,唯一的孫子卻是美國國籍,似乎有些不妥。

鄧小平聽到這些議論,明確表示:“誰說我孫子是美國公民,他回中國就是中國公民。”

後來事實證明,鄧卓棣的確在美國出生,但並沒有拿美國護照,而是在第一時間,通過中國大使館申請中國護照。在他出生後,鄧質方和劉小元很快將他帶回了國內。

對鄧家人來說,為國家貢獻是最基本的。

鄧質方回國後,加入了中信集團擔任工程師,後來又成了分公司的董事長,是改革開放後的“弄潮兒”。

鄧小平的5個子女:4個考北大,大兒子官至副國級,小女繼承遺志 - 天天要聞

而鄧小平的孫子鄧卓棣學習也很努力,後來考上北大法學院,畢業後到美國進修。

回國之後,鄧卓棣到了廣西基層工作。這裡是鄧小平當年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地方,鄧卓棣還擔任過平果縣縣長,沿着先輩的足跡給老百姓干實事。

總得來說,鄧小平的5個子女在他和卓琳的引導下,個個都成長成才。他們不僅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而且都儘力維持鄧家的傳統,為國家做貢獻。

鄧小平雖然身居高位,但從未用權力為孩子們謀私利,反而對他們嚴格要求,善加引導。

孩子們受到他的牽連,人生軌跡被改變,他們也從不抱怨,相互之間更加有愛。

晚年鄧小平時常感慨:“是我連累了這個家,連累了孩子們,以後一定要對他們更好一點!”

子女們都深知鄧小平的苦心,就像他自己說的:首先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再是孩子們的父親。

而這些孩子們在鄧小平和卓琳的言傳身教下,自然而然實現自己的事業家庭,人生各有精彩。

他們會將鄧小平的精神延續下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