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2021年08月29日21:39:06 歷史 1590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特約記者 王 堅

上杭縣白砂鎮塘豐村的水口宮,位於橫崗頭小溪南岸的一個獨立山頭。這裡三面環水,視野開闊,距離最近的村莊約3華里。周邊深草林密,千年古道穿越其間。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的宗教功用,賦予水口宮一項特殊的神聖使命。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 天天要聞

白砂鎮塘豐村水口宮今景

1928年農曆11月12日,6位來自白砂區各鄉村的革命者在水口宮秘密集會。他們歃血結盟,立志為共產主義同生共死,在故園的山水和神靈面前,發出了蘊蓄已久的錚錚誓言。2019年8月,筆者在廣東梅州收藏家魏金華的客僑博物館中,有幸目睹當時六位白砂籍革命者寫下的盟約書。筆者輾轉梅州、永定、白砂等地,試圖揭開盟約書背後的歷史之謎。

六位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魏金華館長展出的盟約書,書寫在一張傳統的汀州玉扣紙上。品相完整,文字沒有缺失。文中寫道:“具盟約人林健亭、傅垣生等,今欲結為兄弟,禍福同分,生死與共。緣我兄弟等委身革命,希圖完成革命,端在掃除漢奸,抱定共產主義前進,志期統一全邦,能否如願,衷心永持一轍,披肝瀝膽,立誓盟約。

“因恐口與心違,具文表詞共誓,實結始而至終。謹詹是日,躬自前來懇叩:文武聖人暨魁星尊神座前作我盟主,鑒於幽靈,我兄弟等自誓以後盟結同心,親如骨肉,堅猶鐵柱,固若泰山。不信讒而負義,不貪利而背盟,不欽貴而忘前,不因久而失約。福則同享其榮,禍則共肩其難。甘心同死一處,不願獨活異方。如有作姦犯科、變易前盟,望我盟主鑒其不昌咎望不吉。如不背盟,長此一心者,福綏悠歸,事業闊如,殃既不降,災得不臨。具此盟約,秉心表誓。

“文武聖人暨魁星尊神等威靈顯赫,咎處不義,賞給忠誠。鑒照中天,如律如令。”

從字義上看,雖然是一份革命者的盟約書,但明顯帶有封建時代民間人士起誓結盟的痕迹。文中羅列的六位革命者,各人的政治面貌是共產黨員還是共青團員不得而知。他們分別是“林健亭,壬辰年(1892)十二月十三日酉時生。傅垣生,辛丑年(1901)三月十七日戌時生。馬景星,壬寅年(1902)十二月卅日辰時生。傅星侯,癸卯年(1903)十一月初七日生。袁子瓊,己酉年(1909)二月廿三日生。林上仁,丙午年(1906)九月廿日戌時生。”其中36歲的林健亭年齡最大,傅垣生27歲,馬景星26歲,傅星侯25歲,林上仁22歲,19歲的袁子瓊年齡最小。盟約的時間、地點為“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十一月十二日書於橫岡鄉水口宮。”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 天天要聞

六位白砂革命者的盟約書

筆者諮詢白砂鎮原宣傳委員羅長春,“橫岡鄉”即今白砂鎮塘豐村。水口宮近年已由民間熱心人士重修,道觀管理人員介紹,1929年前後,閩西革命先驅張鼎丞曾在水口宮召開會議,但具體情況不詳。得知水口宮的盟約書等一批史料,是前些年該鎮鄉村建設拆遷民房流失出來的,現已散落各地,我們向民間收藏界發出求助,希望能找到更多的散失史料。

縣委書記傅星侯的名片

2019年9月間,筆者在白砂鎮採訪老紅軍後代時,通過白砂傅氏宗親理事會,聯繫到了盟約書中傅星侯的後人傅俊仁。傅俊仁介紹:“傅家世居大華村,祖上曾任清代的登仕郎。傳至22世祖傅步高(字雙興,號鴻昌),長年經商家境殷實。傅步高生有六子,其中二子傅作榮就是傅星侯,傅星侯不同時期先後用名傅炳春、傅星樓、傅偉勲。我的父親傅作賢是傅星侯最小的弟弟,星侯二伯遇難後,父親把我過繼到他的名下延續香火。

“我們家傳的族譜記載,星侯二伯出生於1903年,畢業於福建省立長汀中學。聽長輩們說,二伯從小胸懷大志,勤奮學習,作文和書法都有相當水平。他在長汀讀書期間接受革命思想,畢業回鄉後從事鄉村教育,組織黨的地下活動。1929年農曆4月間,紅四軍進佔白砂。二伯作為白砂的黨組織負責人,在均華學校受到朱德和毛澤東的接見和指導。農曆5月初一,二伯等人成功發起白砂暴動,建立杭武縣白砂區第六鄉黨支部和蘇維埃政府,後來二伯又擔任了上杭縣委書記。我家現在還有一張二伯的名片,上面印有‘傅炳春 星侯閩杭’字樣。當時有個人的名片,二伯應該不是普通人物。我的三伯傅作舟(又名炳洲)先後擔任第六鄉蘇維埃政府文書、鄉赤衛隊隊長等職,1931年4月在肅‘社黨’運動中遇難,1955年被評為烈士。1984年3月上杭縣政府為二伯平反昭雪,證明書上註明二伯是中共黨員,是1931年4月在白砂城下背頭崗遇難的。二伯和三伯被抓走後,祖父傅雙興悲痛欲絕,不久就悲痛離世。祖父的六個兒子中,最後只剩下我父親作賢一人。由於家族的歷史太沉重,長輩們生前不願提及,我們後代所知非常有限,更不知道家裡還藏了那麼多珍貴史料。傅家祖屋原佔地1000多平方米,工藝精美,因為近年修公路拆了,這些史料可能是被家中老人當作舊書報處理了……”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 天天要聞

張鼎臣(丞)贈送給傅星侯的《農民協會之利益》

魏金華還收藏有一篇署名“傅炳春”(即傅星侯)的作文,題為《愛國心與愛鄉心有無區別試申言之說》,文中認為“一國之存亡系乎民,而民之強弱系乎愛國心之厚薄。國亡則鄉亦隨之而亡,鄉亡而民安能生存乎。是故為國民者,應有其愛國之心理也……夫國家者,亦必由多數之鄉壤人民而結合也。有愛鄉之心,即有愛國之意。此唐太宗之治國必先治鄉之明證也。故吾謂有愛鄉之心,即為有愛國之心是也。”這篇被老師點評批註“沙明水凈”的作文寫於何時已無考,但少年傅星侯的家國情懷躍然紙上。另有一本由張鼎臣(即張鼎丞)簽名贈送“星侯同志”的《農民協會之利益》印刷刊物,是由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福建汀漳道辦事處印發的。還有一份閩西蘇維埃政府土地調查表,內有“上杭白砂鄉第四叚土地”等字樣;一份民國十七年(1928)三月“傅星侯訂”的《戊辰年開辦平民學校用數簿》。這些文獻資料,是考據傅星侯不同人生時期經歷的重要物證,是難得的紅色史料。

盟約成員林健亭的書信

2021年6月初,筆者聞聽永定區紅色收藏專家江志中也有部分傅星侯的書信,隨即趕往採訪。在此,盟約書六位革命者中最年長的林健亭有了一點線索。江志中出示的一個民國信封,上面寫着“敬轉廣和昌林健亭先生啟”,落款為“子貞自滬國大寄”,左上方附記有“通訊處:上海戈登路本校轉”。應為“子貞”從上海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地址寄到白砂廣和昌商號轉給林健亭收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只剩下一頁,大意是講述二人自家鄉別後,子貞盼望林健亭能如約來上海與之相聚,末尾請林健亭代向傅星侯等人問好。此信沒有具體的書寫年月,只落款“子貞寫於燈下清明後五日”。由於缺頁,無從了解更多有關林健亭的信息。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 天天要聞

友人從上海寄給林健亭的信封(圖左)

江志中收藏了署名“傅星樓”(即傅星侯)閱讀的一本政治讀物。傅星侯在這本石印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封面上寫道:“解決社會問題有激烈和平兩派,民生主義的辦法國民黨定了兩個:一是平均地權,二是節制資本。照馬克思主義辦法主張,解決社會問題要平民和生產家專制,用革命手段來解決一切XX經濟問題,這是激烈派。還有一派,社會黨主張和平辦法用XX運動和妥協的手段去解決。用這種手段去解決不XXXX做得到的,所以這派人都主張緩進。”這些文字直接寫在國民黨的建國大綱封面上,顯見林健亭、傅星侯等白砂的革命先驅們,心憂天下,利用各種時機,很早就開始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無愧是閩西革命的先行者。另有一本民國14年(1925)11月14日傅星侯手書的《上杭北二區保衛團第十分局支局出入總草冊》,其中記載,當年11月初八、十四日,地方民眾兩次公舉傅星侯為副局長、正局長。該局還有詳細的《簡章》,規定了民間武裝機構的名稱、宗旨、目的、責任、經費、編製、槍械、賞罰、撫恤等條款。說明當年22歲的傅星侯已經開始指揮地方武裝力量進行軍事活動。

白砂1928:革命者的生死盟約 - 天天要聞

攻杭總指揮部命令第一號

江志中收藏的《攻杭總指揮部命令第一號》草稿原件中記載:“第一路指揮官由張鼎臣同志就地指定。第二路指揮官曾志高,秘書王XX。第三路指揮官傅偉勲(即傅星侯),秘書袁寶軒。第四路指揮官丘玉暉,秘書陳耀榮。第五路指揮官傅幼陶,秘書XXX……”時間沒有註明年份,只寫了“8月2日”。根據上杭縣黨史大事記記載,時為1930年,此時傅星侯擔任攻城部隊的第三路指揮官。據白砂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保存的史料記載,傅星侯為“中共黨員,1929年5月在第六鄉蘇工作,1930年3月任區委書記,1931年1月任上杭縣委書記。1931年4月10日遇難”。

尋找盟約成員的最後下落

在江志中收藏的眾多史料中,有一封1930年農曆9月,傅星侯以“偉勲”之名給閩西革命領導人之一郭滴人的長信。仔細辨讀信中內容,此時的傅星侯已經處於生命的危急時刻。信中寫道:

“適人(即郭滴人)同志轉閩西總行委:

……這次因為縣蘇要執行反富農工作,便聽信私人報告,竟不經過區鄉黨內外調查,就把廈隔村之趙金林拿去了。但這趙金林過去共有田30餘擔,竹麻出息每年二、三十塊錢左右。不過有些放賬可以叫得富農。乃是(七月、八月)暴動時,經區鄉再三向他籌過款子。自後對革命工作非常熱心,毫無富農表現,全鄉同志老早已把他再三調查過來,認為是不能再打了。所以,被縣蘇捉去後,便召集了一個黨團支部大會,又把趙的家庭背景檢閱出來,並將縣蘇捉人手續詳細討論(縣、區行委已派人參加)。結果認為,縣蘇捉人不經當地黨內外調查,又不通知鄉政府是非常不對的……

所以於本九月初二下午,由縣行委書記寫信叫我前去料理。當與縣主席丘伯琴爭執很多。旋經夏威同志當面判決,由縣蘇將趙釋放。並派人到第四鄉開群眾會,解釋一切,乃我當時是應允了這個辦法……歸來後,即於是晚召集支部會,將情報告。開會時,每個同志認為縣蘇是個全縣群眾最高級的領導機關,無論一切什麼事情都要站在群眾利益上來奮鬥。他自這一時期來,無故捉了第五鄉政府主席,已算失去了群眾。茲又敢以富農二字任意捉人。無論如何要受處分才對。所以,決定了三種判決條:1.要將趙金林送回。2.要派人到第四鄉安慰群眾。3.要縣行委敬告縣蘇黨團通告下級。自這一決議到縣行委後,縣委不但不依,益且把第四鄉黨團書面警告,謂開了代表會反對了縣蘇,什麼失掉了縣蘇的威信。聞又要執行開除我的黨籍,說我犯了:1.活動群眾反對了縣蘇。2.推翻了決議案。3.消極怠工等。這三條罪,第一條我以為縣蘇是個群眾的機關,所以公開開代表會向縣蘇交涉;第二條我以為個人不能包辦這一切,便把在縣行委議決的事通告第四鄉支部,因四鄉同志不贊同變更了決議;第三條我自這二個月來,患了病,不能工作,所以在家休養。

同志呀,我已經站在布爾什維克的戰線上,生命自然不能顧的。不過,這次開除我的黨籍,我不滿意。因為我肚子里尚且含着了許多不平之氣沒有打消……但這個事實是否確鑿,請你在特委代為發表意見,派人到來調查。並可以將上杭一年來的工作做總檢閱……”

從信中可知,在閩西根據地“肅清社會民主黨”運動中,各級紅色政權機關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執行問題。身為地方黨委負責人的傅星侯堅持黨性原則,因出面主持正義,維護地方群眾的生命安全,與錯誤路線進行依法依規的辨爭。因此,被錯誤路線的執行者開除黨籍。鬱悶無助之中,他向自己信任的上級領導郭滴人和特委機關寫信傾訴,但在那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特殊時期,傅星侯的辯解不但無濟於事,更可能直接惹來殺身之禍。

現年94歲的白砂鎮塘豐村村民林洪慶回憶:“據我祖父林允六生前講述,我的父親原名林善仁,參加革命後化名‘林上仁’。1906年前後出生,畢業於白砂的崇實中學,畢業成績排名第五,曾在嫩洋小學教書。白砂暴動成功後,擔任鄉蘇維埃政府的宣傳隊副隊長(隊長是同村的林定乾)。1930年被選調到閩西蘇維埃政府擔任宣傳工作,期間在列寧師範學習工作過一段時間。1931年3月在白砂城下被誣為‘社會民主黨’成員遭誤殺。1980年代政府為父親頒發了平反昭雪證書。我3歲失父,母親改嫁,與祖父相依為命。父親三兄弟全部參加革命,二叔德仁參加紅軍,在廣東大埔犧牲,在冊烈士;三叔漢仁是失散老紅軍,享受民政定補。1950年代,祖父作為紅軍烈屬代表,曾多次到上杭縣開會。”

白砂鎮塘豐村梧田自然村退休教師馬震球介紹:“我的祖父馬光漢是民政在冊的烈士,景星是他的字,取其光復中華、光耀星漢之意。祖父按家庭字輩為‘慶’字輩,參加革命後,曾用名‘馬鐵石、馬光漢’等,當時的革命者為了工作方便、避免連累家人,多有用化名。祖父的烈士證記載,他曾任紅四軍第四縱隊第七支隊第二十大隊一中隊中隊長。我祖母林招娣生前說,祖父年輕時有去廣州學習,是本村最早接觸馬列思想的人員之一。至於是去黃埔軍校還是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無從查找。祖母說祖父是1929年秋季在長汀境內的塗坊一帶打仗時犧牲的,後被戰友抬到連城縣芷溪村,當時是奶奶親自去收屍帶回老家安葬的。”

上杭縣中都鎮收藏家丘世忠先生有一本傅星侯於1927年初手寫的記事簿,簿中有軍隊布告、任職命令、教育局公函、友人書信、民間借據等抄錄。從中得知,傅星侯於1927年前後曾擔任福建省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第一游擊司令部第三營的連長等職。當年6月間,傅星侯在給“月帆同志”的一信中,提及“敝友袁貴洲、林健亭領有營部,擬日間開辦所有進行各事,現相招弟與馬光漢與之從旁臂助……”民國17年(1928)農曆1月19日,被福建省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第一游擊司令部司令藍玉田(武平人)委任為第一連連長的鐘冠勛,曾給同學馬光漢寫有一信,內稱“回憶前在校時與我兄共硯研究、暢談國事,其快樂何如也……想我兄在軍校多日,對於軍事一學,弟早已洞悉……”並邀請馬光漢赴上杭寓所見面。由此推測,馬光漢曾在國民黨主辦的某軍校學習過。同年農曆九月後,該部在一份布告中稱“據上杭縣農民協會籌備主任熊宏謨(註:後為彭楊學校秘書長,烈士)呈稱……農民協會之設立,純為最多數民眾謀解放,期得真正之福利為目的……乃竟有土劣勢豪及反動派乘此清黨時期,故意造謠,鼓煽無知,淆亂是非……”在南京任職的家鄉友人書信中,談及“……北伐大進展,已下濟南。但與日兵發生衝突,激戰一仗,雙方死傷不少,現外人正在調停……”簿中還記載,綜覽全簿,傅星侯及其盟友林健亭、馬漢光(馬景星)等人,作為閩西早期的革命先行者,先後經歷了北伐、就讀國民黨的軍校、參加閩西地方民軍、創辦平民學校、組織農民協會等探索實踐,最終選擇了走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

歷時3年的採訪,筆者有幸看到了傅星侯生前使用並有署名的各類讀物和私人用章、名片、手抄簿冊等珍貴實物。這位歷史的“有心人”,“無意”間給我們留下了眾多閱讀和想象的真實時空。至此,盟約書上的六位革命者,除已知傅星侯、林上(善)仁於1931年遇難,馬景星(馬光漢)1929年在長汀作戰犧牲,其他三位成員的最後下落尚無從考證。筆者多次與上杭縣老區辦、白砂鎮分管領導和梧田、塘豐、早康、中洋、朋星等各村姓氏宗親理事會負責人聯繫,希望能找到林健亭、傅垣生、袁子瓊等三位盟約成員的直系或旁系親屬,通過他們的後人採訪到有價值的線索。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時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神州萬里花團錦簇。1928年底在上杭白砂水口宮生死盟約的六位革命者,是閩西革命根據地智慧的先行者,是黑暗世界勇敢的播火人,是中國革命偉大勝利的奠基石。解開盟約書的未解之謎,挖掘不為人知的革命鬥爭細節,對於豐富閩西地方黨史,激勵後世子孫不忘初心、繼續奮鬥,當大有裨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