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2021年04月10日07:06:07 歷史 1688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近代中國湧現出來的眾多政治人物當中,唯一能夠和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爭長短的,恐怕也只有浙江出身的蔣介石了。

比起毛主席,蔣介石身上中國傳統思想作風的烙印要更為深厚,這當然也包括他的家庭生活。

就像中國古代時候的皇權政治,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毫無疑問地將會從兩個兒子,蔣經國和蔣緯國當中挑選一個人來繼承,這就意味着,兩人的關係成了中國現代版的"東宮"與"皇子"。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場競爭是蔣經國笑到了最後,而蔣緯國對這個結果的真正情緒,要到最終關頭,才以一種極其特殊的方式,展現在世人眼前。

自己生的不如別人生的

雖說蔣經國和蔣緯國兩人是名義上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對於蔣氏父子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是正兒八經的蔣家正妻,而蔣緯國的"繼母"姚冶誠,只能算是舊時代大戶人家中的"妾"。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這還不算,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他的生父其實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也就是說,就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言,蔣經國乃是身份高貴的"嫡子",而蔣緯國則是名份上要矮上一節的"庶子"——實際上不過是個毫無血緣關係的養子,他真正的兄弟,是戴季陶後來生下的戴安國。

那麼蔣介石是否因為血濃於水,從而重視蔣經國、輕視蔣緯國呢?恰恰相反,在兩人小時候,蔣緯國受到蔣介石的恩寵,要遠遠多於哥哥蔣經國。

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是蔣介石老家奉化當地的大戶人家,在蔣介石14歲那年被蔣毛兩家做主包辦嫁給蔣介石。毛福梅個性傳統守舊,溫柔內斂,這使得自小頑劣、喜於接受新潮思想的蔣介石很是看不上。

就連蔣經國的出世,也是蔣母王采玉趁着蔣介石從日本留學回到上海,特意把老實巴交的媳婦帶上探望,才有的結果。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在那之前,毛福梅已經因為在一次夫妻爭吵時,當腹挨了蔣介石一腳、失去了第一個孩子,所以蔣經國其實是蔣介石真正的次子。

正是因為生母毛福梅的關係,再加上蔣介石漸漸忙於反清革命事業,回到老家的機會越來越少,連帶着對自己的親生兒子蔣經國也不怎麼關心。

自從蔣經國出生之後的10年間,都由生母毛福梅親自撫養,遠在外地的蔣介石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兒子,就他自己在一次送蔣經國母子回家的日記也坦承:"妻子今日回里,於吾心實有疚,然夫婦之不如意,亦無可如何"。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蔣經國,養成了母親那般溫柔寡言的性格,但又繼承了父親的城府心機,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對生父蔣介石保持着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

與此對應的是,撫養蔣緯國成長的姚冶誠,是當時遠東第一名城大上海的交際花,生得明眸皓齒,面目娟美,皮膚白皙,修長適度,體態豐腴,是蔣介石在十里洋場費盡心思追到的名媛。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宋美齡出現之前,蔣介石一直對姚冶誠傾注了一份真心,姚冶誠也一直追隨蔣介石的革命事業,甚至掏出自己的積蓄為蔣介石助力。

也許是因為身體因素,姚冶誠並沒能生下屬於自己的孩子,1920年,蔣介石把姚冶誠帶回溪口老家的時候,也給她帶來了一個孩子,也就是蔣緯國。

平心而論,姚冶誠雖然曾經交際關係複雜,但是心地十分善良,自從對蔣介石從一而終之後,她便將蔣緯國當作親生兒子看待,這對並無血緣關係的母子之間也相處比較和諧。

比起容貌憨厚的蔣經國,蔣緯國不僅遺傳了生父戴季陶的帥氣外表,也遺傳了他的聰慧天賦,再加上養母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這讓蔣介石看起蔣緯國來,遠比蔣經國順眼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在蔣介石早期的日記中,關心蔣緯國的內容俯拾皆是,僅僅在蔣緯國三歲那年,蔣介石就在日記中留下了"緯兒狡慢,問訓一次,事後心甚不忍,戀愛無已。""緯兒寒熱未退,心甚憂 慮"。"塗染手股,股上起泡,心甚悲憐,而恨其母冶誠看顧不周也。移時稍瘥,心方安"。等等關切思念之語,此時蔣經國已經9歲,正是讀書上學的年紀,在蔣介石的日記中卻沒有多少篇幅記錄對他的感情。

儘管蔣經國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蔣介石在日記中卻從來不提蔣緯國的身世之謎,言談之間沒有一絲把他當外人看待的跡象。

甚至在修族譜時,蔣介石還把蔣緯國作為自己這一脈的繼承人,把蔣經國卻過繼到了夭折的弟弟名下。

權勢之下見真情

幼年時期不同成長經歷造成的隔閡,並沒有在兩人成年之後得到彌補。

蔣經國10歲那年被送到上海蔣介石處,終於能夠跟隨父親生活一段時間,可惜6年之後,還處於青春期的他又被送到蘇聯留學去了,從此在那裡待了12年之久,還找了一個俄羅斯妻子。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彼時的蔣經國,毫無疑問是蘇聯用來要挾蔣介石的人質,誰知陰差陽錯,也被蔣介石利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更加肆無忌憚:蘇聯和共產國際並不認為蔣介石敢於真正和蘇聯決裂,因而對他屠殺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採取妥協的方針。

只是苦了遠在異鄉的蔣經國,只能忍受蘇聯低劣的物質條件和精神壓力,着實吃了不少苦頭。

受到社會主義教育影響,同時也是在當時形勢所逼之下的尼古拉(蔣經國的俄文名字)曾經兩度和蔣介石"決裂"。

若不如此,他很可能不是死於斯大林無情地肅反之下,就是倒在被流放到阿爾泰金礦做工的寒冬。

可惜俄國人的把戲做過了頭,由於脅迫蔣經國寫下侮辱蔣介石的信件當中,捏造蔣介石毆打母親的情節,鼓吹蘇聯是中國獨立的唯一指靠。

因此蔣經國內心卻對蘇聯產生了極大的厭惡——無論是蔣經國還是其他中國人,都知道蔣介石事母至孝,決不敢做出任何侮辱母親的行為。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蔣介石也沒有把蔣經國的決裂信當一回事,只是為了兒子平安欣慰不已

1937年,被蘇聯扣押12年的蔣經國終於回到南京,一見到父親之面,他就跪下連磕三個響頭,父子之間一切芥蒂,在一場抱頭痛哭之後煙消雲散。蔣介石對這個親兒子的感情迅速升溫,着力開始培養他作為繼承人。

蔣經國在蘇聯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時候,蔣緯國卻去了發達的德國留學,不僅衣食無憂,還養成了歐洲上流社會的"優雅"作風,接受最正統的普魯士軍事教育。

在這樣的教育成長後回國的蔣緯國,是個不折不扣的頂層貴族公子,他食不厭細,衣不厭精,日常習慣十分歐化,着力享受最高品質的生活。

蔣經國則不重穿着、吃喝,他外出時,常常是夾克配西褲;飲食方面,外出經常是路邊攤,在家則是幾樣百吃不厭的家常菜,如果有剩下的,下頓再吃。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雖然蔣介石在家庭感情上,對兩個兒子漸漸等量齊觀,誰也不偏袒,但是到了繼承自己政權、特別是在大陸統治行將崩潰的多事之秋,也不得不多加考慮。

偏偏早在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之時,蔣緯國就帶頭接受下屬贈送的上海別墅,讓蔣介石提出"根除貪污"的行動立刻就失去了根基,儘管他深愛蔣緯國,也只好在大會上當眾批評,要求他在當月必須將房產退回敵產處。

後來又在多次軍事政治事件中,蔣緯國展現的能力都比蔣經國落於下風,蔣介石正式決定了蔣經國的繼承人身份,而蔣緯國則只能當一個被視為"御林軍"的裝甲兵司令。

真正的"兄弟"

1975年,蔣介石去世,蔣經國正式將台灣地區的大權全部接手。此時也到了檢驗他和蔣緯國之間"兄弟"情分的時刻。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1964年1月21日,就發生過台灣國民黨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乘湖口基地主持例行戰備檢查時突然發表了演說、聲稱為了台灣的進步、挽救國民黨外交形勢,裝甲兵部隊應該挺身而出,前往台北"清君側"的"湖口事件"。

不過不想沒等他話說完,趙志華就已經被自己的手下抓了起來

當時蔣緯國已經當了10年的裝甲兵總司令,裝甲兵成了他勢力範圍,他人不敢染指,連蔣經國也從未到過裝甲兵營區一步。裝甲兵內部的人事關係、軍官晉陞,都是以蔣緯國為中心,趙志華本人則是蔣緯國的親信。

蔣經國立即抓住這一天賜良機大做文章,親自指導針對全面清理裝甲兵中、蔣緯國勢力的整頓工作,削去這個"弟弟"手裡的所有軍權,連蔣介石都沒有給蔣緯國撐腰。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長期擱置蔣緯國的上將軍銜晉陞事務,就是想要讓蔣緯國以中將的軍銜到期被強制退役,後來經過宋美齡的斡旋才將蔣緯國勉強晉陞,從而得以保留軍職待遇退休。

失去了蔣介石這個大靠山,蔣緯國對蔣經國強力壓制束手無策,只能忍氣吞聲,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遠離權力中心自保。

1988年,蔣經國去世,受了這個哥哥10多年氣的蔣緯國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1994年,年老體弱的蔣緯國因病住院,面對前來探訪的老友台灣中興大學教授范光陵,他留下了八盤關於蔣家內幕的錄音帶。

蔣緯國年老時期親口承認:生父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密友戴季陶 - 天天要聞

1997年9月23日,蔣緯國剛剛去世,台灣的《商業周刊》便刊發范光陵的獨家消息:"蔣介石四五歲時曾經因為誤坐火爐、燙傷下陰而失去生育能力""在蔣經國母親受孕的時候,蔣介石正在日本讀書"等等言論。

意思非常明顯:我蔣緯國固然不是第一家庭血統,你蔣經國也是個來歷不明的"野種"!

當然經過史學家考證,毛福梅當時確實有和蔣介石見面懷孕的場合和時機,蔣緯國的"臨終揭秘",看來不過是對於蔣經國長期欺壓的發泄罷了,畢竟此時蔣經國早已先他而去,再也不會對這樣大逆不道的言論做出什麼反應。

他的這番言論,不過是為世人徒添一段口舌之爭,讓人感慨權力對於親情的侵蝕。

文/文史旺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其破壞性與複雜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價背後,它對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自6月21日以來,位於日本西南部的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動頻繁,截至7月3日已累計監測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島惡石島的部分島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島外避難。 據日本廣播協會4....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布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着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布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