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2021年02月16日23:42:02 歷史 1704

清宮戲在電視劇上熱播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許多人也都習慣了清朝的服飾,看久了感覺還挺好看的。比如陳道明演的康熙,還有那一堆鶯鶯燕燕的清朝後宮女主角。甚至許多人還會學着裡面的台詞自稱“奴才”,叫一聲“渣”。那麼,清朝的服飾真的是這樣的嗎?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劇中還要丑?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如果我們有“上帝視角”的話,那麼一定會發現先秦的中國人和漢朝的中國人有不小的區別;漢朝的中國人與晉到宋的中國人又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明朝以及明朝之前的中國人基本服飾是差不多的;而清朝以後的中國人的服飾則與之前的中國人完全不一樣;現代的中國人服飾更是不同於歷朝歷代。

而這個變化的根本就在於清朝的“剃髮易服”制度。我們現在看到的清宮劇裡面的清朝“髮型”其實是清朝後期的髮型,清朝前期誰要是敢替電視劇里那樣的“陰陽頭”出門,絕對會被直接拉去砍頭的。因為當時的“法定”髮型乃是“金錢鼠尾”,所謂“金錢鼠尾”,就是頭頂留下的髮辮面積不能超過一枚銅錢。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這並不是中原漢族的習俗,而是清朝皇族強加給漢族的習俗。因為草原民族大多數時候都在放牧、打獵,所以他們並不喜歡蓄髮;但是滿族人當時信仰的薩滿教又認為人的頭髮里保存着人的靈魂。所以他們就選了個這種的辦法,留一條“金錢鼠尾”來裝自己的“靈魂”,那他們為什麼要漢族人也保持這樣的髮型呢?

這就要涉及到清朝的“文化自信”了。當時清朝剛剛吸收了明朝的軍事、科技、技術,才從蒙昧當中走了出來,當然沒有中原王朝那麼燦爛的文化了。但是當時有許多中原人投靠了八旗集團,他們為清朝統治者總結了一下以前游牧民族不能統治中原的根本——文化上被中原同化。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為了避免自己被同化,清朝一方面對內製定了許多保存滿族文化的策略:比如滿文說得好的人破例提拔,騎馬射箭比較厲害的也破例提拔;另一方面則制定了許多對外打擊中原文化的策略。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剃髮易服制度。中國,在古代被稱為華夏,而華夏的意思是什麼呢?《左傳》解釋的很清楚: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所以清朝就着手從瓦解中原的禮儀和服章下手來打擊中原文化。在禮儀方面,清朝採取了游牧民族的禮儀風俗,下令臣子見皇帝必須要磕頭——之前除了比較正式的場合併沒有這個要求,同時還有一系列其他的接近游牧民族的風俗禮儀。而效果也不錯,現在很多清朝的禮儀被繼承了下來。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在服章方面清朝則要求漢族人剃髮易服。從此漢族人不能再穿衣冠飄飄的漢服,而要穿有清朝文化特色的衣服。清朝的皇帝也不穿中原王朝皇帝的衣冠,他們帶着草原上的帽子,穿着草原上的衣服,並且帶領全國人都穿這樣的服飾,以此來凸顯清朝的文化優越性和審美優越性。

這當然引起了當時中原地區的許多人的反對,但是清朝法律嚴苛,對待抗令不尊者,直接依法查辦就可以了。有的則會和謀反的案子聯繫起來,然後誅九族。經過一番得力的整治,基本上後來大家都穿上了清朝特色的衣服,留下了清朝特色的辮子。不過,這些辮子並沒有清朝所宣揚的那麼美好。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首先它暴露了腦袋上的許多頭皮,夏天文字都可以咬腦袋了。不過這對於達官貴人也不是啥問題,反正有奴婢照看他們的生活。另外就是衛生問題了。這些辮子雖然小,但是卻很長,而且編的很緊。這樣的髮型非常的不好洗頭髮,而普通老百姓也沒有時間叫上幾個人幫忙洗這麼複雜的髮型,因此清朝人的辮子非常臟。

後來大約也是清朝皇帝自己也覺得“金錢鼠尾”實在是太丑了點兒,所以“金錢鼠尾”漸漸變成了“陰陽頭”,腦袋上的頭髮面積多了起來,腦袋後面拖的辮子也變得粗壯起來。但是這樣的髮型在外國人看起來仍然是很醜的,日本人甚至羞辱當時的清朝人說:“你們不是“衣冠之國”嗎?你們的衣冠呢?羞得清朝官員無地自容。

清朝人的辮子是啥樣的?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比熒屏上還要丑 - 天天要聞


所以辛亥革命後,革命軍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街給大家“剪辮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