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是本經脈氣所出之井穴。本穴具有滋陰降火、清利泄熱、祛風解痙、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等作用。是治療咽喉、口舌疾病之常用穴,並是神志疾病之急救要穴。
本穴最早見於《靈樞•本輸》。本穴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從足底而出,如泉水湧出,故名“湧泉”,別名“地沖”、“蹶心”。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當足底2、3趾蹼緣與
足跟連線前1/3與後2/3的交點處。如下圖
【取穴方法】
(1)屈足時,足底出現一“人”字形溝,約當足底(不含足趾)前1/3與後2/3的交點處第2、3趾骨間取穴,
(2)仰卧,五趾跖屈,再屈足掌,於足跖心前部正中凹陷處取穴。
【主治】
(1)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狂癇等急症及神志病病證。
(2)頭痛、頭暈、目眩、失眠;
(3)咯血、咽喉腫痛、喉痹、失音等肺系病症。
(4)大便難、小便不利等。
(5)足心熱。
(6)奔豚氣(我個人理解,類似於複雜部分性癲癇分類中腹型癲癇的癥狀)。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多施以瀉法。可灸。
【經驗總結】
(1)湧泉穴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臨床用於急救。本穴為與少陰腎經之井穴,“病在臟者取之於井”。井穴具有急救的作用,尤其本穴在急救方面更有獨特的功效,是“回陽九針穴”之一。針刺湧泉穴具有開竅醒神、滋陰潛陽、引火下行的功效,從而使陰陽之氣互相接續,神志恢復正常。常用於昏迷、休克、癲狂等急性病症,常配水溝、內關、十宣運用。
(2)湧泉穴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穴。對於肝陽偏亢、風陽升動所致的高血壓療效最佳,臨床多配百會、太沖、行間、曲池合用。
(3)湧泉穴是治療五官疾病常用穴。“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說明足少陰腎經與舌、喉嚨有密切關係,故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常配少商、合谷)、舌干、失音等病症。
(4)湧泉穴是治療顛頂痛的要穴。本穴位於足底,顛頂為人身最高處,根據“上有病,下取之,頭有病,腳上針”的對應取穴理論而用。又因本穴其性降瀉所以對氣逆上沖所致的顛頂痛則有甚效。《肘後歌》云:“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5)湧泉穴其他治療作用。如小便不利、便秘、不射精、足底熱(常配少府、照海、申脈)、頑固性呃逆、失眠(常配四神聰、神門)等相關病症。
【注意事項】針刺湧泉較痛,針刺時速度宜快。當斜刺時,要防止刺傷足底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