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尿酸高的人,談“豆”色變。因為一個固有觀念在他們腦子裡:豆類食品嘌呤高,堅決不能吃。
食用大豆攝入的嘌呤有限。大豆中的嘌呤含量確實不低,每100克干大豆含嘌呤190毫克,與肉類近似。但是這裡說的是“干大豆”,人一天吃100克肉很容易,而且還會不知不覺超量,但是人一天吃100克干大豆是蠻難的一件事。
大豆製品製作時嘌呤大量流失。大部分豆製品在製作過程中,大豆中的嘌呤會大量地減少,因為嘌呤易溶於水。生活中,人們也不可能吃干大豆,干大豆經發泡、燉煮等加工後,大豆中的嘌呤已經減少。
適量、正確食用大豆不會引發痛風。相比於肉類,對於尿酸高的人來說,大豆和其他雜豆類食物,要比肉類食物安全。植物嘌呤比肉類嘌呤造成痛風的風險要低,這一點已有科學研究證實。臨床研究結果也表明,與攝入大豆製品較少的痛風患者相比,攝入大豆製品較多的痛風患者發生急性痛風的概率並沒有明顯增高。當然風險低不代表沒有風險,而是說,對於大豆這種營養價值很高、對健康有諸多益處、膳食指南鼓勵人們多吃的食物,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尿酸高的人與其糾結到底能不能吃大豆,不如關注怎麼吃和吃多少,什麼是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食用量,才是問題的關鍵。
豆類食物互換圖(按蛋白質含量折算)
註:數據引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小貼士:糖尿病腎病患者食用大豆要注意方法和用量
單純的糖尿病患者適量適當食用大豆是有助於控制血糖的,但是合併腎病的糖尿病朋友,對於蛋白質的要求比較特殊,食用豆製品需要特別注意方法和用量。糖尿病腎病輕微的,可以吃豆製品,但要嚴格控制用量,定期檢查腎功能和尿蛋白;糖尿病腎病嚴重者,不能吃大豆及其製品,飲食應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