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賣雞蛋就是修行,盲人張喜平“上電影”

30多年來,西咸新區馬王街道馬王村盲人張喜平,時常到西安回民街周邊賣雞蛋。誠信是他的立身之本。去年入冬後,他卻沒有守住“承諾”,連續幾個月沒做生意。

大家頗為不解——常常拉他回家的公交車司機納悶,買他雞蛋的泡饃館夥計不明白,馬王村鄉黨也好奇……以往,張喜平不願耽誤一刻。

張喜平忙着拍電影哩!

2月18日,在咸陽市旬邑縣湫坡頭鎮,大雪紛紛揚揚。趁着雪天,電影《我心光明》劇組拍攝張喜平為女兒梅梅訂婚的場景。

故事情節是這樣設置的——梅梅訂婚當天,張喜平年輕時的戀人多愛過來送賀禮。多愛離開後,張喜平站在雪中,黯然神傷。這場戲結束後,電影《我心光明》整體拍攝工作完成。

從去年11月到今年2月,電影《我心光明》劇組在西安、咸陽拍攝。這部電影改編自陝西作家許海濤的作品《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講述了盲人張喜平數十年在西安回民街周邊賣雞蛋的故事。

電影《我心光明》由蘆葦擔任監製、編劇,張國棟擔任導演,盧茨·賴特邁爾擔任攝影指導。更為特別的是,影片的主人公由張喜平本人扮演。

對張喜平來說,來到西安回民街周邊不為賣雞蛋,這還是頭一回。去年12月,電影《我心光明》劇組在西安大學習巷拍攝,張喜平跟着“大部隊”又來到這塊熟悉的地方。

2024年12月,在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門前,執行導演陳新強(左)為張喜平解說劇情。

清晨,西安大學習巷,行人絡繹不絕。“賣雞蛋!”男一號張喜平的吆喝聲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鑽”了出來。和往常一樣,他一手握着木棍,一手拉着平板車。

張喜平在西安回民街周邊賣雞蛋已有30多年,對這塊兒很熟悉——知道哪裡是平路,哪家店鋪能買到便宜的餅子……

聽到熟悉的叫賣聲,一路上的商家和住戶探出了頭。他們都知道——“喜平雞蛋”新鮮,打荷包蛋不散。有人叫住張喜平,要買雞蛋。老買主“破壞”了鏡頭,導演不得不重拍。

拍攝時,張喜平不能和熟人搭話,要按劇情自顧自地朝前走。往常,老買主會和他寒暄幾句,問問生意和家裡的光景;做完了買賣,他還會和泡饃館的小夥計開玩笑。

在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門口,有一場張喜平和一位老者的“對手戲”。87歲高齡的著名演員許還山為張喜平“配戲”,扮演一位老者。

電影《我心光明》拍攝現場。

在執行導演陳新強的指導下,張喜平來到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門口歇腳。他坐在平板車上,側耳聽着寺內的誦經聲。平時,過了中午,若雞蛋還沒賣完,張喜平總覺得心焦。

“喜平兄弟,你又來這修行了?”由許還山扮演的老者從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中走出。

“你老人家笑話我呢。我是賣雞蛋來了,咋敢說修行?”張喜平笑答。

“賣雞蛋就是修行。擔籠就是你的經書,雞蛋就是你的經文。”老者的幾句話意味深長,“你要是渴了、累了,就到寺院來喝茶、歇腳。”

辭別了老者,張喜平又緩步前行。在西安回民街周邊賣雞蛋,他有樸素的智慧,人們都願意照顧他的生意。

在拍攝現場,導演為張喜平講解劇情並提示台詞。他記住了情節和台詞,會轉換成正宗的關中方言。

張喜平愛聽鄧麗君的歌,常聽秦腔名家任哲中的《周仁回府》,還能唱幾句。有一段時間,他還聽《白鹿原》音頻故事,上了癮。

馬王村也是電影《我心光明》主要拍攝地之一,當地村民自然成了群眾演員。之前,村民常常見到張喜平賣雞蛋。當外界“聚焦”張喜平時,大家才仔細思索,“這人真不一般”。

“張喜平雖然殘疾,但憑藉賣雞蛋這個小營生,蓋起了二層樓房,養大了女兒,伺候着老母親。他能堅持30多年,幾乎每天來回奔波,真不簡單。”馬王村村民董軍社說。

2024年11月,許海濤(右)前往西咸新區馬王街道馬王村看望張喜平。

2021年,陝西作家許海濤看準了“張喜平”這個選題,在大夏天跟着張喜平賣了十幾天雞蛋,與他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兄弟。2022年,許海濤的作品《光明行——盲人張喜平的一天》出版。

“喜平哥誠信經營、孝老愛親,是我的偶像,我打心眼裡佩服他。期望更多的人知道陝西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盲人。”許海濤坦言。

電影中,“小喜平”由陝西省城市經濟學校學生盧韓龍扮演。他是商洛市丹鳳縣人,從小屬於視力障礙。“張喜平伯伯自強不息的精神感染着我。我要刻苦學習知識和技術,努力改變命運。”盧韓龍說。

執行導演陳新強說:“拍攝中,張喜平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真實地展示自己。在監視器前觀察時,大家禁不住落淚。我們會做好後期的剪輯製作,讓更多人通過電影了解張喜平的故事。”

“賣雞蛋!”2月底,結束了幾個月的電影拍攝後,張喜平又到了西安回民街周邊——兩擔籠雞蛋放在平板車上,一聲聲吆喝招引來顧客……(記者 仵永傑)

來源:陝西日報 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