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都要隨身帶!餘杭多位網友曬出“傳家寶”:我們一天都離不開!

潮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餘杭區融媒體中心 賈周晨昀 編輯 潘駿

在餘杭仁和,有一種愛叫“媽媽擔心你吃不到烘青豆茶”。

仁和獐山的網友小騰說,這兩天她安排了去東亞旅遊的行程。臨出發前,小騰的媽媽神秘地告訴她,桌子上的東西,出去玩一定要帶上。小騰滿懷好奇地走進廚房,發現烘乾的豆子和棖枳皮,早已分袋子包裝放在了餐桌上。

小騰說,這是烘青豆茶,它就像仁和一帶的“傳家寶”似的,每家每戶都必備。“我把這個照片分享給了同行的小夥伴,她看了圖片就笑了,說我是真仁和人。”

無獨有偶,前陣子,遠在英國的餘杭網友珊珊,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早晨的第一杯茶。

珊珊告訴小編,前陣子他們去英國旅遊,她的媽媽早就準備好了“家鄉茶”:“我媽媽是仁和人,去哪裡都離不開烘青豆茶。聽說我們準備出國玩,怕嘗不到這個味道,特意打包好帶去了英國。”珊珊笑稱,鹹的茶有些人喝不習慣,嘗到第一口都會皺眉頭,但卻是當地人一天都離不開的飲品。“我媽媽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咸茶,對她而言,在國外,不管是咖啡還是熱牛奶,都不如一碗熱乎乎的烘青豆茶落胃。”

其實,烘青豆不光仁和有,良渚、瓶窯的部分村子裡也非常流行。每當家裡來客人,泡上一碗咸茶,便是這些地方的“最高禮遇”。關於烘青豆咸茶的“身世”,在《錢塘縣誌》中有記載。當時餘杭家家戶戶

“以紫蘇籽,棖枳皮和茶葉飲之”。秋冬之交,青毛豆成熟之際,剝出鮮嫩碧綠的毛豆肉,加少許鹽煮熟,撈起瀝干,鋪攤在竹篩中,下面放置陶缸,燃起物探烘烤,不斷翻動那些毛豆肉,使之香氣四溢,便烘成碧綠的烘青豆,又稱熏青豆。

品烘青豆茶時,仁和、良渚人都喜歡說“吃”而不是“喝”。因為吃烘青豆茶的絕妙之處就是在於喝了茶水之後,把茶葉連同放在一起泡過各種佐料統統咀嚼一番,並且有滋有味地吞咽下去。

如今,烘青豆茶憑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特殊的製作技巧和食用習俗,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這一泡淡淡咸香的茶,無疑也成了當地人世代相傳的家鄉味道。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