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偉芬 顧喆翡
外賣的熱度,和高溫一起在延續。“我現在人都是懵的,上線一秒就跳出來了18個訂單。”餓了么小哥華元有點無奈。
7月7日午高峰,華元試着聯繫一些顧客,詢問是否能將外賣放在寫字樓的外賣櫃,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會表示感謝,把取件碼發送給客戶,然後頂着烈日繼續出發。
手機頁面上,還有十幾個外賣待送。
這兩天,不少人說自己明明啥都不缺,但看着各個平台大額優惠券,“手很誠實地繼續下單”。
“周六晚上,我很多外賣配送都預約到凌晨四點多了。”杭州有商家對記者說。
受訪者供圖。
奶茶店:做不完,根本做不完,冰塊都不夠用
“點開外賣軟件彈出來就有免單券,薅了好幾杯0元購了。”杭州白領小周最近嘗到了薅羊毛的甜頭,趁這一波促銷,已經免費喝了好幾杯飲料。
受訪者供圖
“爆單了爆單了,根本做不完。”杭州本土新茶飲品牌牧白手作的工作人員苦笑着說。最近天熱本來冰飲就賣得好,再加上外賣補貼,價格更低了,外賣單子打都打不完。
說著,單子又來了,店員熟練地撕下新出的單票,指尖一翻便釘在包裝袋上,隨即揚聲喊道:“189號好了。”
據牧白手作的工作人員透露,昨天光杭州德信中心一家門店的外賣單量就超過了1000單,平時工作日外賣單量大約300餘杯,增長了3倍多。
牧白手作的訂單排滿 受訪者供圖
“上個周末晚上的單子太誇張了。”邱老闆在杭州開了好幾家奶茶店,他翻開自己的手機點着到手價顯示0元的奶茶價格說,“看看這個價格,難怪大晚上的還有200多單,好幾家門店的冰塊都用完了。”
除了街邊的奶茶店,商場里的飲品和小甜品也爆單了。
“檸季、牧白、淡馬、迦南……我們商場的飲品銷量一直很火爆,每天打烊後還能接到第二天的預約訂單。”杭州奧體印象城的工作人員展示着外賣訂單記錄,一杯原價29元的飲品優惠下來實付僅需7元,“這樣的優惠力度,消費者得到了實惠,都很滿意。”
受訪者供圖
外賣“高熱”之下,補貼也跟上了
“這兩天單子確實多了不少。”7日下午兩點半,美團外賣小哥袁齊國決定先回家休息會,等着晚高峰再出來繼續跑,突如其來的高溫讓袁齊國熱得有些受不了,“我老家是雲南的,最高溫沒有超過30℃的。”他說自己比較怕熱,前兩年熱的時候,也是跑早晚班,錯開下午最高溫的時候。
“不過下午奶茶單比較多,要是一直跑,一天能跑上百單。”隨着天氣變熱,袁齊國說最近這段時間外賣單子明顯增多,“周末的時候,有些商家單子多到找不到。”
受訪者供圖
袁齊國還說,天一熱,平台已經開始發放高溫補貼,“每天跑到25單就有15塊補貼,按照現在的單量,每天跑四五十單很容易的。”
除了高溫補貼,平台還對騎手發起“繽紛夏日·高溫關懷活動”,在規定時間裡完成一定單量和簽到,即可獲得現金獎勵,“這個和高溫補貼是同時進行的。”袁齊國說。
潮新聞記者關注到各個平台都開始面向騎手發放高溫補貼。
任明幣本職工作是一名夜班保安,工作時間是晚上7點到早上7點,“晚上能睡一會。”做保安之前,他是餓了么的外賣小哥,看到朋友圈的招聘信息之後,最近他每天上午會利用空閑時間做個兼職。“我每天就跑一個多小時,早上8點跑到9點多,一個多小時就接了十幾單,每單額外有1.5到2元的補貼。”任明幣上午一般跑幾單然後回家睡覺,“夏天超過37℃好像就會有高溫補貼,這段時間做兼職收入還不錯。”
今天上午,達達騎士也受到了平台的短信:全城爆單中,平台已開啟溢價,午高峰多重沖單獎勵等你拿,一份努力多重收穫!今日天氣炎熱,做好防暑降溫,注意安全。
潮新聞記者還從美團了解到,目前美團已經啟動“2025夏季清涼行動”,7月1日開始分批次為全國300多萬騎手送上“防暑險”,同時,美團還將在高溫時段隨訂單給騎手發放高溫關懷金,進一步保障騎手在炎熱天氣下的收入。
“這份保險無需騎手自費投保,我們將為所有在暑期有單的活躍騎手投保。”美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防暑險”覆蓋熱射病等嚴重中暑情形,旨在減輕騎手經濟壓力,提升騎手工作安全感。
此外,美團配送平台已經調整優化配送範圍和取送路線,會根據高溫天氣情況適時啟動應急機制,為騎手提供配送補時服務,剔除因高溫天氣造成的不合理差評,同時,動態調整配送半徑,在站點配置充足的防暑藥品和物資,儘可能減少騎手戶外跑單中暑的風險。
新一輪外賣大戰
能持續多久
對消費者而言,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很多人都是“懵的”。打開各個平台,平台補貼疊加商家紅包等加起來,奶茶“零元購”比比皆是。消費者“根本喝不過來”,商家“根本做不過來”,小哥騎手也忙壞了。甚至有小哥感嘆,“從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面。”
火爆很快反映到數據上。7月5日,美團宣布單日零售訂單突破歷史紀錄——達到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則超過1億單。同樣是7月5日的數據,淘寶閃購的日訂單數超過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2億。競爭越發激烈。
加上京東的參戰,各大平台力度頗大的折扣,導致在全國範圍內外賣訂單數量激增,不少消費者在網上曬出自己在冰箱里囤滿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的照片,感慨“實在是喝不下了”。
淘寶閃購供圖。
補貼、燒錢、場景營銷……電商平台短兵相接的場景,大家早已不陌生,但也有人提出疑慮,這一場“即時零售戰”能打多久,訂單的高增速又能維持多久?
當平台停止燒錢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騎手配送、平台運營、系統建設、用戶服務等上來,而這些硬實力,拼的是長期耕耘,和對遠景目標的把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客座顧問、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多業態協同發展將成為各大電商平台競爭的核心。
而天使投資人郭濤則認為,燒錢過後,電商平台還需深化ai技術驅動,如精準預測需求、動態定價優化庫存;以及挖掘細分場景,比如夜宵、寵物即時需求,推出差異化服務;開放生態賦能中小商家,降低接入門檻。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表示,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外賣平台應當從短期的高額補貼競爭轉為長期的“高質量競爭”,應當以提昇平台服務質量和促進平台服務迭代升級為競爭導向,這才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長期福祉。此外,外賣平台在進行高質量競爭的情形下,還應當制定合理的抽佣比例、運營模式、算法運行機制,切實保障作為新業態勞動者的騎手利益和平台內中小商家的利益,最終既使平台獲得健康、有序發展,又能夠惠及廣大消費者、騎手和中小商家的利益。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