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歷史上極富盛名。
即便是放在現在,漢朝都是備受稱讚的,不僅僅因為它在秦朝的基礎上開創了第一個大盛世,還因為漢朝之後,形成了民族的概念。
時至今日,在華夏大地上多民族的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里,漢族的人數是最多的,而這個漢,就是源自於漢朝。

漢朝,是由劉邦的西漢和劉秀的東漢共同組成,而這兩個朝代之間還不是連貫的,中間還有一個疑似“穿越”過去的王莽建立的新朝,不過由於存在時間較短,並且又在西漢和東漢的夾縫中,被忽視似乎也極為正常。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王莽新朝的存在,導致了西漢和東漢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多密切,劉秀能夠建立東漢,更多的也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如果非要說西漢和東漢的有聯繫的話,那就是它們都姓“劉”,還是有血緣聯繫的那種“劉”。
到了東漢末年,東漢王室已經無力主導中原大地上的秩序,天下再次陷入動蕩之中,合久必分的大勢到來了,而接下來的時代就是我們不少人都極為熟悉的三國時代。

三國是指魏、蜀、吳。
而蜀又被稱為蜀漢,開國皇帝是劉備,既然劉備也是姓劉,那麼他和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有什麼關係,劉備是否是劉邦的後代,從劉邦到劉備中間中間隔了多少年、多少代?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理清西漢、東漢、蜀漢三者之間的關係。
傻傻分不清楚的“漢”政權。
西漢的開國皇帝是劉邦,此人在秦末大起義中崛起,後來憑藉出色的各項指標,不僅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出力很大,後來也把西楚霸王逼迫到自殺,從而搖身一變成為了漢高祖。
那麼劉邦見了政權為何要用“漢”呢,其實也簡單,這是因為他是楚霸王分封的漢王,或許因為他用的這個封號比較順,又或者因為他懶得另外起名字,不管如何,劉邦的政權就被稱為了漢,不過也僅僅只是西漢。

西漢政權傳承了200多年後,外戚王莽開始擅權弄權,此時的西漢已經名存實亡,王莽建立了新朝之後,西漢正式不復存在,不過新朝就像一顆流星一般,一閃即逝,因為劉秀又乘勢崛起了,劉秀經過四處征伐,推翻了王莽的新朝,也建立起了一個新的政權,後人習慣稱之為東漢。
其實在歷史上,劉秀建立起來的政權依然還是漢,不過由於劉秀政權的都城洛陽在劉邦政權的都城長安的東邊,後人就以西漢和東漢作為區分,而又因為西漢在前,東漢在後,這兩個政權又被稱為前漢和後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秀的東漢岌岌可危,經過新一輪的洗牌,中原大地上又出現了三個政權——曹魏、蜀漢、東吳,建立蜀漢政權的是劉備,其實劉備建立的政權也是漢,因為這個政權是以蜀地為根據地,所以又被稱之為蜀漢。
所以,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劉邦、劉秀、劉備建立起的政權其實都是漢政權,只不過為了區分,才有了西漢、東漢、蜀漢的區別。
從劉邦到劉備中間隔了多少年?
當我們理解了上述的三個漢政權,其實這個問題也比較簡單了,總得來說,西漢建立於公元前202年,享國210年,東漢建立於公元25年,享國195年,蜀漢建立於公元221年,享國42年,所以單單以政權的建立的時間來算,從西漢到蜀漢中間歷經了423年。

不過我們既然是說劉邦到劉備中間隔了多少年,自然要在看看劉邦、劉秀、劉備三人的生平年代。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劉秀:公元5年-公元57年。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63年。
所以從這三人的生平來看,劉秀比劉邦晚出生了261年,劉備比劉秀晚出生了156年,也就是說劉備比劉邦晚出生了417年。
劉邦到劉備中間隔了多少代?
這個問題,其實是比較複雜的,既然劉邦到劉備之間還隔了一個劉秀的東漢,所以我們也就有必要把這三人之間輩分搞清楚。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劉秀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也就是劉邦的九世孫,按照劉備的自稱,他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漢中山靖王劉勝,而巧的是中山靖王劉勝也是漢景帝的兒子,所以劉備和劉秀的祖輩都可以追溯至漢景帝。
漢景帝是西漢的第六位皇帝,長沙定王和中山靖王都是他的兒子,而這兩人還有一個名號十分響亮的兄弟,即漢武帝劉徹,由此可見,無論是劉秀也好,劉備也罷,他們其實都不是漢武帝這一脈,而是屬於當時勢力並不強的旁支。
我們接着從中山靖王劉勝往下梳理,劉勝的兒子很多,其中有一個兒子叫劉貞,此人便是劉備自己說的祖宗。

所以我們就能從劉邦往下理個順序出來,即劉邦→劉恆→劉啟→劉勝→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華→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不疑→劉惠→劉雄→劉弘→劉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其實是劉邦的第十九世孫,當然前提是劉備的先祖真是中山靖王。
不過中山靖王的兒子高達120多位,後人更是不可計數,劉備究竟是不是此人的後代,還真說不清楚,而中山靖王之後這一說,是撰寫《三國志》的陳壽肯定的,至於能不能確定,由於年代久遠,其實陳壽又怎麼會說的清呢?
不過劉備究竟是不是劉邦後代這件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備以皇室宗親樹立起的大旗,為自己爭取到了諸多便利,在亂世中,延續了漢室的江山社稷,也算是大功一件,最起碼他沒有辱沒劉邦的臉面。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