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問:為什麼騎自行車學會就忘不掉,可彈琴卻要天天練?

2025年03月08日22:10:23 搞笑 7008

一旦學會騎自行車,即使很多年不碰,再踩上腳踏板仍然能平穩前進。有人說這叫“肌肉記憶”,是肌肉記住了騎車的動作。


可彈過很多次的鋼琴曲,只要一段時間沒練習就會變得生疏,為什麼肌肉記不住怎麼彈琴? 


真的想問:為什麼騎自行車學會就忘不掉,可彈琴卻要天天練?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記住動作的不是肌肉

          是神經


無論學騎車還是彈琴,都是在學習動作,這既是我們吃飯穿衣、生活得以自理的基礎,也是通過展示動作技能折服全世界人的必經之路(比如世界盃決賽時,超過十億人在看 22 個人如何追逐和控制一個球形物體)。


掌握一個動作後,關於如何調動肌肉的記憶會被儲存下來(比如哪塊肌肉在什麼時間用多大力),以備之後重複相似的動作,因此有人稱之為“肌肉記憶”。


其實記住動作的不是肌肉,主要是神經系統。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大腦、小腦等部位神經細胞的形態,以及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功能出現永久變化,神經發出的指令變了,肌肉收縮的方式才跟着改變。


在開始學習一項新的運動或技能時,大腦前額葉皮層高度活躍,隨着動作變得流暢,大腦的主要活動轉移到小腦和基底神經節。相對單一的動作(如踩自行車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身體會形成自動化反應,這種神經系統記憶通常非常穩定,即使長時間不練習也不容易忘記。動作複雜的技能的涉及更多的腦區,記憶需要不斷強化才能保持。


學習動作的過程不同於學習知識點,比如自行車前進原理這個知識,聽別人說一遍就明白了,還可以接着講給下一個人。而學騎自行車時只聽講解不可能學會,必須親自坐上車練習幾次後才能掌握,並且很難告訴別人是怎樣學會的。


真的想問:為什麼騎自行車學會就忘不掉,可彈琴卻要天天練?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靈光一現,還是逐漸進步


“學會”新動作的過程分為兩種類型,儘管每個人進步速度不同,但過程相似。


比如學騎自行車時,無論是練一次就會了還是苦練了一個月,最終學會保持平衡往往就在一瞬間,前一分鐘還穩不住,後一分鐘突然“發現”了竅門。而學會彈一首鋼琴曲的過程,往往是從斷續生疏逐漸變得熟練動聽,進步累積連續而緩慢。


進步過程是突然還是連續,主要取決於動作的需求。


騎車主要需要全身協調,根據當時車和人的位置調整身體重心、雙手配合調整方向、雙腿控制速度,最終讓車前行且不會倒向一邊。需要協調的動作重點在於身體多個部位的配合,動作比較粗大,允許稍有偏差(比如手腳換個姿勢,依然能保持平衡),能看到水平的突然飛躍


另一類需求重點在於速度和準確程度,如彈鋼琴時要精確控制按下哪個琴鍵、按的時機和力度。這樣的動作通常比較精細,水平逐漸提高的過程肉眼可見,看似可以無止境地精進。


真的想問:為什麼騎自行車學會就忘不掉,可彈琴卻要天天練? - 天天要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這兩類需求並不是非此即彼,有時一個動作有兩種需求。比如騎車不摔倒主要依靠協調,但在計時比賽或雜技中,騎車額外需要準確控制速度和方向。還有很多日常活動和運動也是這樣,如上樓梯、跳繩、跳舞和打球等。


而且無論突然還是漸漸學會,實際上所有動作的進步都是逐漸發生的。雖然最初幾次學騎車時看起來是一樣的東倒西歪,好像沒什麼進展,其實神經細胞正在默默規划動作,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學會,只是目前還沒法預知這個“突然”何時出現。


有的動作永生難忘

  也有的撂爪就沒


學習動作的速度有快有慢,掌握後記憶保持的時間也從幾十分鐘到幾十年不等。


一旦學會騎車這類需要協調的動作,即使數十年沒有碰過車,再次踩上踏板還是可以保持平衡。而且,動作越是一致並連續重複,記憶保持越是完好,比如游泳就是一直在循環同樣的划水動作。


彈鋼琴這樣需要速度及準確性的動作,記憶在停止練習後很快開始消失,而且隨着時間延長遺忘的越來越多。其中,差異越大、越斷續且需要精細微調的動作遺忘得越快,就像打籃球時很少連續投籃,每次角度和距離也有差別,一段時間不練習就容易投出“三不沾”。


如果動作包含兩種需求,兩者的遺忘速度可能不一致。就像多年沒騎車,再上車還能不摔倒,但可能速度變慢、拐彎時騎出鋸齒形。曾有研究測試了一種類似滑雪的動作,發現受試者中斷練習 10 年後仍能做出類似動作,但動作幅度降低 32%,頻率也降低 20.4%。


雖然很多動作放置一段時間後感覺像沒學過,但不用急,再次學習時的進步速度會明顯快於最初學習階段,可以很快重獲之前的水平。 


真的想問:為什麼騎自行車學會就忘不掉,可彈琴卻要天天練? - 天天要聞

左圖初學時進步緩慢,右圖重新學習進步快,中斷時間越短遺忘越少、恢復原有水平越快 | 參考文獻[4]


除了動作本身的特點,加速遺忘的情況還有最初學習時練習量小、動作掌握不熟練、停止練習時間長,以及受到其他動作干擾(比如本來羽毛球打得很好,改打網球一個月,再回到羽毛球場水平就會下降)。


總之,學習動作時無論能不能立即看到進展,神經系統都會在練習中默默進步並把記憶儲存起來,即使很久沒有練習,重拾時也能找回之前的動作記憶,或快或慢。 


參考文獻

[1] krakauer jw, hadjiosif am, xu j, wong al, haith am. motor learning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ompr physiol. 2019 jun 12;9(3):1279]. compr physiol. 2019;9(2):613-663.

[2] park sw, dijkstra tm, sternad d. learning to never forget-time scales and specificity of long-term memory of a motor skill. front comput neurosci. 2013;7:111.

[3] kantak ss, winstein cj. learning-performance distinction and memory processes for motor skills: a focused review and perspective. behav brain res. 2012;228(1):219-231.

[4] richard a. schmidt, timothy d. lee, carolee j. winstein, gabriele wulf, howard n. zelaznik. 2019.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 a behavioral emphasis. sixth edition. usa. human kinetics.

[5] 胡明霞. 2017. 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6] papale ae, hooks bm. circuit changes in motor cortex during motor skill learning. neuroscience. 2018;368:283-297.

[7] nourrit-lucas d, zelic g, deschamps t, hilpron m, delignières d. persistent coordination patterns in a complex task after 10 years delay: subtitle: how validate the old saying "once you have learned how to ride a bicycle, you never forget!". hum mov sci. 2013;32(6):1365-1378.

[8] teulier c, delignières d. the nature of the transition between novice and skilled coordination during learning to swing. hum mov sci. 2007;26(3):376-392.


策劃製作

審核丨趙偉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責編丨鍾艷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着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