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知道一點》——文博尋寶季中,秦代的“喜”先生帶大家在湖北雲夢睡虎地了解了秦漢簡牘,今天,喜先生要帶我們繼續前往湖北十堰的房縣博物館。
房縣博物館(來源:千里房縣微信公眾號)
我叫“喜”,來自秦代,是一位基層法律工作者,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已沉睡2000多年。說到這歷來有“秦陝咽喉,荊湘屏障”之稱的房縣,不得不說智慧的房陵先民們,創造了逾越千年的房陵文化,留下了大量文化遺址和文物,而青銅器就是房縣文物出土的主體,房縣博物館有珍貴文物57件/套,其中的鎮館之寶,那必須是東漢青銅搖錢樹。
植物:搖錢樹(來源:百度百科)
漲知識
【搖錢樹是什麼?】
搖錢樹是一種草本植物,因其葉子像一串串銅錢而得名。它原產於非洲, 1997年才由荷蘭引入我國,
在我國東漢時期,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西南地區流行一種特殊的陪葬用品,因該器物上裝飾大量方孔圓錢,而被學術界命名為“搖錢樹”。
【古人很財迷嗎?為什麼要用搖錢樹陪葬呢?】
搖錢樹這個名字是現代人起的。在古代,青銅器“搖錢樹”被稱為“柱銖”,而“銖”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它是專門的陪葬用器皿,傳說可以引導死者靈魂進入死後仙界,祈求財富是現代人賦予它的含義。
房縣東漢青銅搖錢樹於1975年出土於房縣紅塔鎮的一座東漢墓葬。除底座外,搖錢樹通體由青銅打造,通高84厘米,分為頂飾、樹榦和樹枝三個部分。
房縣博物館裡的青銅器“搖錢樹”(來源:房縣人民政府官網)
房縣博物館裡的這尊青銅搖錢樹的頂端,有一人形站立在圓形錢幣上,四周有小龍紋飾。中部為圓柱體樹榦,共分為五段,有5組人像浮雕紋飾,目視前方,神態安詳。接節處有長方形孔隙,可以將樹枝插入,使樹榦與樹枝連為一體。樹枝扁平而薄,圖案為剪紙鏤空效果,整體呈鳳凰樣式。最下面的一組樹枝上還有猿猴站立,做出正在搖錢的樣子,造型生動簡約。
文物見證着歷史,也展陳着現實。青銅搖錢樹不僅體現了房縣先民們豐富的想象力,也成為巴蜀文化與鄂西北地區文化相結合的有力證據。精湛的冶金鑄造技術和美輪美奐的藝術造型,無不體現着先民們的智慧與創造。
編輯:何山
審核:杜雅婷、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