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寒冬,遼瀋戰役結束後,解放軍舉辦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宴會,宴請了一批被俘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席間,戰俘廖耀湘的表現卻令人深思。

宴會由劉亞樓將軍主持,當劉亞樓向廖耀湘敬酒時,廖耀湘竟拍桌子不服,劉亞樓見狀,馬上轉身請出一人,不料,他見了此人後,竟連敬劉亞樓三杯酒。
劉亞樓請出的是何人?原本囂張的廖耀湘為何突然改變了態度?這還得從廖耀湘的軍旅生涯說起。
廖耀湘出生於湖南邵陽一個小康之家,年少時,在祖父的指導下讀書,後進入長沙私立岳雲中學深造。1925年,懷揣着報效國家的理想,他毅然投筆從戎。
他開始是在湖南陸軍第三師從一名普通列兵做起,不久,才能很快得到賞識,被推薦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
在黃埔期間,廖耀湘成績優異,1930年被選派赴法國聖西爾軍校深造;他在聖西爾軍校潛心研究現代化軍事理論和作戰技術,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回國後,廖耀湘得到國民政府的賞識和重用,隨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廖耀湘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在戰鬥中,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意志,隨後,被任命為新編二十二師的指揮官。

在崑崙關戰役中,廖耀湘指揮若定,成功擊退日軍,殲滅敵軍第21旅團5000餘人,創造了中國軍隊抗戰以來的重要勝利之一。
1942年,廖耀湘率部參加遠征印緬,多次打敗日軍精銳,戰爭結束後,他統領的新六軍成為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
然而,在國共內戰期間,新六軍逐漸陷入困境,在遼瀋戰役中難逃覆滅的命運,廖耀湘本人也成了解放軍的俘虜;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宴會現場,解放軍劉亞樓將軍展現出勝利者的氣度,面帶微笑,依次向在座的被俘將領敬酒,當劉亞樓走到廖耀湘面前時,情況卻突然發生了轉變。
廖耀湘不但拒絕起身,還怒氣沖沖地把酒杯砸在桌面上,咄咄逼人地說:“解放軍不過是依靠人數優勢獲勝,這樣的勝利算不得光彩!”
這番話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宴會的氣氛一時變得十分緊張,面對這樣的挑釁,劉亞樓卻表現出非凡的智慧和沉着。
他沒有動怒,轉身對警衛員輕聲吩咐幾句;片刻之後,一位身穿灰色軍服的中年軍官走入宴會大廳,這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局面。

當廖耀湘看清來人面容時,彷彿被雷擊中般呆立,他是廖耀湘昔日的長官鄭洞國,根據國民黨高層的通報,應該已經在戰場上犧牲。
但此時此刻,這位“已故”將軍卻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什麼戰死?蔣介石欺騙了你”鄭洞國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這番話徹底擊碎了廖耀湘內心的堅持。
他原本篤信失敗源於運氣欠佳和高層決策失當,但鄭洞國的現身,讓他看透了蔣介石把他們這些將士視為棋子的殘酷事實。
經過片刻沉思,廖耀湘站起身來,重新拿起酒杯,轉向劉亞樓連敬三杯,誠懇地說:“請原諒我剛才的無禮之舉。”
此後,廖耀湘積極接受思想改造,開始了嶄新的人生,並於1961年特赦獲釋後,他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四屆委員。

在新的崗位上,廖耀湘以自己的經歷為鑒,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1968年,廖耀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