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簫緣何祝梅兆榮“新年快樂”?|溫故

2025年01月16日18:30:25 搞笑 4035

身為濟南市吳伯簫研究會副會長,近些年來,我一直十分關注與吳伯簫先生有關的人和事,哪怕是一頁小小的紙片,抑或與吳伯簫有關聯的一個名字,也不肯放過。

年末歲初,文友“硯田清波”收藏的一張與吳伯簫有關的“賀年明信片”,又促發了我的好奇之心。

此紙張約為小32開尺寸,質地比當今流行的明信片稍軟,有點像現今旅遊景點的門票用紙。紙張的正面是一幅風景畫,反面白頁上豎版行文,用毛筆小楷從右至左工整地寫道:“梅兆榮同志:新年快樂   吳伯簫敬賀”字樣。

吳伯簫緣何祝梅兆榮“新年快樂”?|溫故 - 天天要聞

梅兆榮乃何許人也?吳伯簫與他有什麼關係?又緣何以賀卡形式祝其“新年快樂”?一系列問題促使着我去尋找“所以然”。

查資料知,梅兆榮,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人,生於1934年2月,北京外國語學院肄業。1951年1月參加工作,195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民主德國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系學習。1956年後,歷任駐民主德國大使館隨員,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副處長,駐民主德國大使館、聯邦德國大使館二等秘書,外交部西歐司處長、副司長、司長。1988年6月至1997年1月任中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1992年起擢升為副部長級。1997年至2003年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兼黨組書記。2023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9歲。

吳伯簫緣何祝梅兆榮“新年快樂”?|溫故 - 天天要聞

很顯然,梅兆榮一生大部分時間的學習和工作都在國外,尤其是德國。查尋吳伯簫的一生經歷,恰巧也有一段在德國參加學術會議的“過往”。

因此前曾翻譯過英文版的德國詩人海涅的詩集《波羅的海》,並在延安《解放日報》等報紙上發表過其中的一些篇章,多有影響,1956年10月8日,已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擔任副社長、副總編的吳伯簫,應邀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魏瑪參加海涅學術會議,並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與正在該校任教的中國學者趙瑞蕻、楊苡夫婦會面。一系列活動結束後,吳伯簫有感而發,寫下了《記海涅學術會議》一文,刊載於《詩刊》1957年第1期。文中寫道:“海涅學術會議的名稱,直譯應當是學術性的海涅會議。會議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魏瑪舉行。魏瑪是世界文化名城,是詩的城市。那裡有偉大的詩人歌德和偉大的戲劇家席勒的故居。今年(1956年)是詩人海涅逝世100周年,在魏瑪舉行會議討論他的作品和思想是很有意義的。”“會議從1956年10月8日到13日,一共開了5天。”

從這些敘述中不難想象,雖然會議只開了5天,但前前後後,一系列的出國、返程手續,肯定是相對繁瑣的,也是需要我國駐民主德國大使館協助辦理的。而這個時期的梅兆榮,恰好在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緣分應該就因此結成。作為使館工作人員,20多歲的小夥子梅兆榮,在來自國內的已屆知天命之年的人教社領導吳伯簫面前,肯定是跑前跑後忙得不亦樂乎,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而歸國之後,吳伯簫大約也不會忘記在德國期間梅兆榮的迎來送往和周到服務,感情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了,並且有了一定的書信來往。或許,正是因為這次德國之行,才促成了吳伯簫譯著海涅詩集《波羅的海》的快速出版。轉過年來的1957年4月,《波羅的海》由新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不知吳伯簫有沒有將該書籤贈郵寄給遠在德國工作的梅兆榮。

吳伯簫緣何祝梅兆榮“新年快樂”?|溫故 - 天天要聞

吳伯簫在《波羅的海》的《追記》中謙遜地稱:“這是業餘勞動,譯筆粗糙是當然的。”從相關敘述中可以獲知,《波羅的海》的具體翻譯時間是1942年左右,當時吳伯簫尚在延安工作。吳伯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也學過德文,由他根據艾思奇所藏的英譯海涅詩集轉譯、艾思奇又參照德文版校閱過的該譯著,應該是有一定的權威性的。在該譯著的最後,吳伯簫還特意附錄了一篇《談海涅》,簡約敘述了海涅的生平,並重點分析了這本詩集中的作品,對讀者了解和認知海涅,有着很大的幫助。若當時梅兆榮收悉由吳伯簫題籤的此書,一定會非常珍惜的。

此張問候梅兆榮“新年快樂”的“賀年片”上,沒有收件人地址,也沒有蓋郵戳。據收藏者“硯田清波”分析,“這應該是隨信夾寄的。從紙張的質地來看,應該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東西。此物應該是梅兆榮生前所藏,是在其去世後才流向社會流於市場的。至於吳老當時書此賀卡時是什麼狀態,又是從哪裡寄往哪裡的,因當事人皆已過世,賀卡與書信分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硯田清波”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僅據“吳伯簫1982年8月10日病逝於北京”這一條,我們便能推測出吳老寫此賀年卡的大致時段。透過此卡,我們不難看出吳老與梅兆榮之間長久的忘年交情誼,以及老一輩人對友誼的珍視與珍惜。

作者:李皓 編輯:徐征 校對:楊荷放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着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