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權力的舞台上,沒有誰能永遠佔據c位,哪怕是硅谷來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如今,這位特斯拉大亨似乎要捲起袖子,擦乾白宮的桌面,準備打包回自己那堆科技玩具去了。
據politico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在私人圈子裡透了風,說馬斯克這位“特別政府僱員”的日子快到頭了,接下來得為“體面離場”搞一套退出機制。而這個“doge”部門——名義上是用來清理政府浪費支出的“神奇機構”——很快也將迎來它的結尾曲。
特朗普和馬斯克這對“政治與科技聯姻”的組合,終於要走到一地雞毛的結局了。
鎩羽而歸:21億美元換來一記耳光
馬斯克這趟華盛頓之旅並非毫無“貢獻”——他確實給共和黨捐了個大紅包。就在不久前的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選舉中,馬斯克砸下2.1億美元力挺共和黨候選人,想借司法之手左右未來的“美國方向盤”。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對手蘇珊·克勞福德不僅頂住了來自特朗普的輿論炮火,還成功逆轉勝出。
民主黨抓住機會,嘲諷這場選戰是“對馬斯克與特朗普聯盟的一次全民公投”,而結果顯然讓這兩位“自由市場的守護者”顏面掃地。馬斯克不僅沒能成為共和黨的造王者,反倒被封為“金主無效”的代表。
白宮“鏈鋸人”:砍預算砍到斷層
在正式成為特朗普“特別顧問”後,馬斯克沒少在聯邦政府里上演現實版的《鏈鋸驚魂》。他自己都承認,上任以來最大的“政績”,就是大刀闊斧地裁員、封部門,搞得華盛頓人心惶惶,官僚系統如臨大敵。
就拿退伍軍人事務部來說,部長道格·柯林斯就當著總統的面抱怨:因為doge部門的預算砍得太狠,連醫院手術都被迫取消。交通部長肖恩·達菲更是氣得拍桌子,因為馬斯克居然要削減本就嚴重短缺的航空管制人員,還搞得像在搞笑段子一樣理直氣壯。
一邊是高喊“瘦身政府”,一邊卻對治理邏輯一無所知,馬斯克的這套“硅谷效率神話”在體制內遭遇的是一記又一記鐵拳。
白宮內鬥:一場科技巨頭的“宮斗劇”
3月,馬斯克首次被安排坐上了特朗普內閣會議的長桌,本以為是地位提升的信號,誰料迎來的卻是一頓“群嘲”:內閣成員當場指責他是“騙子”、是“門外漢”,讓這位慣於在推特上呼風喚雨的億萬富翁首次嘗到政治老油條的羞辱。
而到了4月,馬斯克連總統“解放日”講話的玫瑰園前排都沒混上,諷刺意味呼之欲出。特朗普的全體內閣成員整整齊齊坐前排聽訓,唯獨不見這位“doge局長”的影子。政壇講究排場,連座位都能預示風向,這一幕也就不奇怪為何外界開始熱炒他即將離任的傳聞了。
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倒是第一時間跳出來“滅火”,稱politico的報道是“垃圾”,並強調“馬斯克和總統都表態過,只有在他完成了doge的偉大使命後,才會離開”。可特朗普自己剛剛在接受採訪時卻說:“他還有公司要管嘛……總有一天得回去的。”轉頭又補一句:“我當然希望他能多留一陣。”
這波“前腳踩剎車、後腳松油門”的發言,不像是替馬斯克站台,更像是給他鋪台階。
馬斯克離場,科技與權力的“短命婚約”
馬斯克的白宮之旅,說到底,是一場精英男與民粹王之間的短命婚約。起初,雙方你情我願,一個要借權力之手“鋤腐敗”,另一個盼着科技圈獻智謀。可惜沒多久,蜜月期就結束了,婚姻走向了“喪偶式合作”。
在硅谷,馬斯克是天縱奇才,扛着火箭上天;在華盛頓,他卻成了脫韁野馬,動不動拿“破產”來威脅機構,搞得內閣成員人仰馬翻。就像一位不懂樂理的鼓手,硬要在交響樂團里打節奏,節奏一塌糊塗,還嫌別人不配合。
而如今,白宮這場科技秀似乎也到了關幕的時刻。“特別政府僱員”的任期法律上最多一年130天,如今眼看就要到限,這場“馬斯克治國實驗”也終於快要畫上句號。
鋼鐵俠也有退場的一天
毫無疑問,馬斯克的離場不會是“消失”,而是從台前退至幕後。他依舊可能擔任特朗普的“非正式顧問”,依舊會出現在福克斯新聞、x平台、財報會上的每一個熱點節點。但他不再是那個“可以一言定政”的doge之王了。
這個曾經說要在130天內幫美國削減一萬億美元赤字的男人,終究還是低估了華盛頓的慣性與官僚的柔韌性。他把火箭送上天,卻沒能把政府效率送上軌道;他炒熱了幣圈,卻點不燃體制內的改革。
而我們呢,也終於可以見證這樣一個時刻:一個自信到可以干預選舉的億萬富翁,被現實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連玫瑰園的前排都坐不上,只能悄無聲息地退場,像一位在劇中搶戲太多、最終被編劇寫死的配角。
白宮的這齣戲,馬斯克演得夠本,也該謝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