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許世友,都是毛主席非常喜歡、對毛主席也很忠心的人,那麼,兩人有過交集嗎?
當然是有的。

首先,林彪和許世友都出生於湖北黃岡,算是老鄉。
林彪1907年出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湖北黃岡麻城許家窪,但是在1933年,許世友的家鄉被划到了河南省,許世友就成了河南人。
所以,從出生地來說,兩人還是老鄉,在湖北麻城烈士陵園裡,還有許世友的雕像,仍然把他當成是麻城人。
不過,兩人參加革命的經歷卻是截然不同的。
林彪18歲考入了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又跟着朱老總登上了井岡山,歷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成為朱毛紅軍的一位旗幟型將領。
許世友從小在少林寺習武,16歲那年,因為打抱不平,打死了一個惡少,跑去了吳佩孚的部隊當兵,後來又參加黃麻起義,加入了紅軍的隊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員猛將。

這時候的林彪和許世友,一個在中央蘇區,一個在鄂豫皖根據地,遠隔千里,還沒有見過面。
直到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兩大方面軍重新整編成九個軍,林彪是紅一軍軍長,許世友是紅四軍軍長,兩人這時候應該是見過面的。
不過,因為張國燾另立中央,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許世友和林彪也再次分開了。
兩人再次見面,是在1936年底,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後,許世友進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而紅軍大學的校長就是林彪,兩人成了師生關係。
而且,兩人在這段時間還發生了一次激烈的衝突。

因為張國燾事件,紅四方面軍的很多人都受到了牽連,其中,許世友就是重點批判對象,結果,他受不了這個冤枉氣,就聯合了洪學智、王建安等幾個人,想要逃出去,回四川打游擊。
多虧王建安政治覺悟高,及時把這個消息上報給了紅軍大學黨支部書記謝富治,謝富治又報告給了校長林彪,林彪就立即下令,把許世友等人抓回來。
這件事的性質是非常惡劣的,經過研究後,林彪決定要槍斃許世友,以儆效尤。
如果許世友真的被槍斃了,開國將帥中就少了一位傳奇將軍,也少了很多傳奇故事,好在毛主席及時制止了。
經過毛主席的親自勸導,許世友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對毛主席忠心不二。
全面抗戰爆發後,林彪擔任八路軍115師師長,許世友則是129師386旅副旅長,兩人在抗戰時期有過交集嗎?很可惜,沒有。

為什麼要說“可惜”呢?因為兩人本來是有機會合作的。
1940年,許世友被派去山東打仗,而當時八路軍在山東的主力部隊,就是林彪的115師,但可惜的是,林彪因為在1938年意外受傷,去了蘇聯治療,115師是在羅榮桓的帶領下去山東的,因此,許世友就成為了羅榮桓的部下,與林彪失之交臂。
不過,到了抗戰勝利後,許世友與林彪又有了一次可能合作的機會。
當時,山東是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最大的一塊根據地,而且主力部隊就是林彪的老部隊,因此,中央就決定讓林彪去山東主持大局。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因為東北的地位更加重要,再加上蘇聯人的支持,中央就決定讓林彪改去東北,不去山東了。結果,林彪與許世友再次失之交臂。

到這裡就結束了嗎?沒有。
因為我軍在東北的兵力太少,中央就決定從各個根據地抽調兵力支援東北,其中山東就是一個重點抽調地區,共抽調了六萬精銳部隊,而且,這些部隊是從膠東地區出海北上的,而許世友就是膠東軍區司令,負責這次渡海北上行動。
但可惜的是,許世友自己沒有去東北,與林彪再次錯過了。
到了抗美援朝時期,兩人其實還有一次可能合作的機會。
毛主席決定發起抗美援朝時,本來想讓林彪挂帥出征,但林彪因為身體不好,又不看好這場戰爭,毛主席只好改派彭德懷去。
而許世友,和林彪正好相反,一開始就很想去,還親自向朱老總申請過,但中央沒有同意,直到1953年,中央才讓許世友去了朝鮮。可惜,林彪一直都沒有去。

那麼,林彪和許世友後來有沒有合作過呢?還是有的。
1959年的廬山會議後,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許世友也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兩人終於合作了一次。
不過,許世友的主要職務還是南京軍區司令,他的主要工作地點也是在南京,與林彪接觸的機會自然就不多了。
再後來,林彪在1971年9月13日駕機出逃,摔死在異國他鄉,許世友奉周總理之命,逮捕了林彪集團在華東的“三國四方”成員,也給兩人的關係畫上了一個句號。
(參考資料:《林彪的這一生》《許世友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