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2024年01月23日22:50:41 搞笑 6788

“老闆,我想要一把會下雨的傘。”“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會發光的傘”……

今年38歲的雷鵬琳是一家小傘廠的老闆,在社交媒體上,他每天都能收到各種腦洞大開的“許願”留言,評論區儼然成了一個設計部,“鐳射反光傘”“風扇傘”“釣魚傘”......只要網友敢問,他就敢做,被稱為“人形許願池”“最聽勸的老闆”。

靠着“聽人勸,吃飽飯”的理念,他一年幫90位網友實現願望,收穫大批年輕顧客,解決了傘廠曾面臨的滯銷危機,2023年一年共售出120多萬把傘,力挽狂瀾把廠子從倒閉邊緣救了回來。最近,他還成功打入了“二次元”圈,參加各大漫展,被瘋狂“求傘”。

1月17日,記者聯繫上雷鵬琳,他還真把“會下雨的傘”做出來了,目前正在批量生產。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01

“老闆,想要這種。”

“安排!”

雷鵬琳賣傘從不靠嘴,沒有銷售話術,沒有文案介紹,視頻里,他神情嚴肅,沉默不語,上下使勁抖動雨傘來展示傘的質量,十分魔性。

這些傘每一把都讓人意想不到:會反光的鐳射傘、夏天用的風扇傘、專為情侶設計的雙人傘、垂着帘子的擋雨傘、能方便垂釣者的釣魚傘……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雷鵬琳舉着自家生產的稀奇古怪的傘

比視頻更好看的是他的評論區,網友們把評論區當“設計部”,天馬行空地描述着自己想象中的傘,而雷鵬琳是真“聽勸”,評論讓做什麼,他就真做什麼。

他在社交平台發布了90條根據網友意見做出的創意傘視頻,他告訴記者,自己每天會抽出一兩個小時來看網友評論,回復留言,“盡量做到有求必應,如果一位網友的‘許願’點贊很多,我們就會去做,有10萬人點贊就先做1萬把試試水,有1000人點贊就先做300把。點贊少的話會嘗試去做,可以做預售來避免滯銷問題。多一位網友‘許願’,廠子就多一份希望。”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雷鵬琳直播賣傘

因為“聽勸”而爆火網絡,雷鵬琳笑着回應:“聽人勸吃飽飯,網友要啥,咱就做啥。”最近這段時間是行業淡季,因為突如其來的熱度,傘廠一天賣了幾千單,他的社交賬號也漲了幾萬粉。

02

進廠10年,從工人做到經理

雷鵬琳今年38歲,來自河南洛陽,2004年進入雨傘行業,此後一直在浙江紹興“中國傘城”做雨傘貿易。

“我這個人是比較有上進心的。”雷鵬琳告訴記者,10年時間,他一路從車間普通工人做到車間主管、生產廠長再到金牌銷售、公司經理。“我18歲去傘廠學藝,可以說對傘的製作門兒清。任何一把傘,拿在手上掂量一下,就知道工藝、材質和成本了。”但他感覺自己“已經干到頭了”。

2014年,雷鵬琳離職創業,開過一個傘廠,他開設的賬號是業內第四家入駐網絡平台的企業賬號,但運營不善,未將賬號做起來。雷鵬琳吸取經驗教訓,2019年前往義烏開設供貨倉,同時請人做直播。2020年後他開始嘗試自己出鏡拍視頻、直播。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雷鵬琳生產的雙人傘

轉機來自於有一天他在網上無意間刷到一段推薦餐巾紙的短視頻,主播全程沒有說一句話,但幾個動作就把餐巾紙的優點都展現出來了,視頻點贊量特別高。

他一想,這個方法挺好。於是他不再說話,改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展示傘的性能。

剛開始,雷鵬琳就是打開雨傘,上下使勁抖動,讓網友直觀地看到雨傘的質量。後來,評論區提問的人越來越多:能不能兩個人用?傘面沾水後幹得快嗎?抗風嗎?拉杆順不順?

雷鵬琳乾脆將所有的解答都拍成了直觀的視頻展示。這段視頻很快就“爆”了,點贊量近200萬,有網友評論,“一個多餘的動作都沒有”“就喜歡這樣沒有廢話的商家”。雷鵬琳察覺到,這樣略帶“鬼畜”的視頻風格很受網友歡迎,於是就此固定下來。

2022年5月,他在評論區看到一條留言,“叔,我走夜路怕被車撞,想要一把鐳射反光傘”。“那條留言點贊很多,我一看就知道,這東西不難,能做出來。”於是他立即安排工廠生產,一上架就賣了7萬把。“這屆年輕人更強調個性,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覺得這樣的傘拿出去很酷,這就是商機。”雷鵬琳笑着說。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雷鵬琳生產的吾皇傘

之後,他的評論區就成了“許願池”,憑藉著腦洞大開的創意和有求必應的人設,在短視頻平台收穫了兩百多萬粉絲。

03

打入“二次元”市場

聽“勸”就對了

如今,雷鵬琳的傘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工廠的銷量也大大提升。他坦言,2023年是傘廠銷量最好的一年,共售出120多萬把傘,銷售額翻了10倍。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粉絲大多是18-24歲的學生群體,“這麼年輕,我就琢磨他們會喜歡什麼,就想到了‘二次元’。”2023年8月,雷鵬琳第一次參加漫展就遇到了很多粉絲,有人跟他“約傘”,有人催“我的傘什麼時候能做出來”。此後,他就經常去漫展逛逛,“只有加入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做出讓他們滿意的傘。”

聽勸老闆把“設計部”開在評論區,結果雨傘被賣爆 - 天天要聞

雷鵬琳在漫展介紹傘

為了解決“二次元”傘的版權問題,雷鵬琳花了不少心思,能做的基本都會應粉絲要求做出來。

雷鵬琳感嘆,從一開始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到如今旺季時有200多位工人的企業,他們就這麼一路摸爬滾打走過來了。接下來,他將積極了解年輕粉絲的喜好,多生產國潮風和“二次元”風格的傘。

最近,“聽勸”這個詞十分火熱。聽勸的文旅局長拉來了遊客,聽勸的商家博得了顧客的好感。但“聽勸”可不是一味地討好別人,尊重市場終端客戶的需求,聽取消費者的心聲,才是硬道理。

真正打動人的,永遠是“聽勸”背後透露出的真誠姿態。

綜合:央視網綜合紫牛新聞、九派新聞、極目新聞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