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魏蜀吳三國都人才濟濟,其中蜀漢有三傑四相,個個大名鼎鼎,他們都是誰呢?他們的結局如何?

蜀漢三傑:諸葛亮、關羽、張飛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最大的功臣之一,可以這麼說,沒有卧龍先生,就沒有蜀漢。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前,劉備的事業可以說是一事無成,因參與鎮壓黃巾軍起義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卻被朝廷裁撤,當徐州牧時,徐州卻被呂布奪取,衣帶詔事發,劉備被曹操擊敗,不得不再次逃亡,汝南之戰劉備再一次被曹操擊敗。後劉備逃到荊州,曹操揮師南下,繼續追殺劉備。
劉備在請出諸葛亮之前,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人生也沒一個明確的規劃,過一天算一天。然而,劉備在隆中和諸葛亮相會後,一切都變了,對人生的奮鬥方向也有了清晰的認識,並一步步將其變成現實,最終佔據荊州(南郡)、益州、漢中,建立蜀漢,延續漢朝江山社稷。
關羽和張飛,兩人是劉備最得力的幹將和最親密的戰友,早在劉備涿郡起兵時,便跟隨劉備了,是劉備集團最資深的元老。
無論劉備敗得多慘,關羽和張飛都不離不棄,緊緊跟隨劉備,為其鞍前馬後,等待東山再起。赤壁之戰後,劉備把借來的荊州(南郡)交給關羽,劉備佔據益州後,把戰略要地閬中交給張飛鎮守。當時,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二把手,坐鎮荊州,張飛坐鎮閬中,各自獨當一面。
劉備稱漢中王時,分封了五位有功勞的武將為五虎上將,關羽和張飛二人佔據前兩位,地位高於排在他們後面的趙雲、馬超、黃忠三人。關羽和張飛兩人的結局都不太好,其中關羽在丟了荊州後,突圍失敗,被東吳擒殺,張飛急於為關羽報仇,被小人割了首級。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蜀漢四相之首和蜀漢三傑之首的人選一樣,都是諸葛亮。諸葛亮在蜀漢建立後,便是丞相,尤其是在劉備白帝城病逝後,他總攬蜀漢軍政大事,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諸葛亮矢志不渝為復興漢室江山而努力着,接連五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之戰中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命喪五丈原。

蔣琬,是諸葛亮病逝之後的接班人,他早在年輕的時候便得到諸葛亮的誇讚,“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後蔣琬成為諸葛亮的參軍,留在成都,為諸葛亮北伐籌集糧食,補充兵源,乾著諸葛亮很早之前的事情。諸葛亮常逢人便說蔣琬的好話,如果他出了意外,那麼蔣琬可以接替他,擔當起複興漢室的重任。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後,蔣琬被後主劉禪任命為尚書令,益州刺史,不久又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許多人認為蔣琬放棄了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實則不然,蔣琬認為諸葛亮走陸路收效不大,準備如沿漢水、沔水東下走水路北伐,然而由於舊病複發,沒有實行。公元246年,蔣琬因病去世。

費禕,與蔣琬主內不同,他一直跟隨諸葛亮左右北伐,是諸葛亮的左右手,常常調解魏延和楊儀兩人之間的矛盾,深得諸葛亮器重。他在蔣琬病重時,接替其成為尚書令,成為蜀漢第三位丞相。費禕志慮忠純,為蜀漢殫精竭慮,後來擊退魏國曹爽的十萬大軍,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公元253年,費禕在歲首大會上被賊人刺殺身亡,令人惋惜。
董允,是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原本是益州牧劉璋的臣子。劉備奪取益州,建立蜀漢後,任命董允為太子舍人、太子洗馬等官職,輔佐太子劉禪。

劉禪登基後,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因此被任命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帥皇宮中的軍隊,負責處理皇宮之中的一切大小事務,糾正後主劉禪的不當行為。後來,董允接替費禕的尚書令(相當於丞相),輔佐費禕治理蜀漢。然而,董允為蜀漢操勞過度,公元246年去世。
結語
蜀漢三傑和四相之中有一個人重疊,此人是諸葛亮,因此三傑和四相加起來一共有六個人,他們個個大名鼎鼎,為蜀漢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傾注了大量心血,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三傑四相這六人中,其中有三人病逝,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董允,剩下的三人都是被殺,其中關羽是被東吳所害,張飛被范、張兩個小人所害,費禕被刺客刺殺。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