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它源於唐朝時期的故事。
1、程咬金何許人也?
程咬金(589年-665年),原名咬金,改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西南)人。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驍勇善戰,善用馬槊。隋朝末年,加入瓦崗軍,擔任內軍驃騎,兵敗投順王世充。武德初年,歸降大唐,跟隨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屢立戰功,冊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唐太宗繼位,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原州都督、蔣王府長史、幽州都督、左屯衛大將軍,檢校鎮軍大將軍,世襲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圖形於凌煙閣。唐太宗駕崩,護衛皇太子李治回朝繼位,遷輔國大將軍、左衛大將軍。出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阿史那賀魯,兵敗免官。起為岐州刺史,年老致仕。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獲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謚號為“襄”,陪葬昭陵。
2、典故背景
在小說《說唐演義全傳》中,程咬金頭一次當強盜,就做了筆大買賣。一日,程咬金、尤俊達聽說靠山王楊林派“大太保”羅方、“二太保”薛亮路經此地,於六月二十四日將48萬兩銀子送到京城長安,便議謀劫王杠。為此,他們做了精心的準備。轉眼間六月二十四日來到了,探子來報,王杠的隊伍來了。程咬金吩咐手下隱蔽起來,等隊伍來到大山隘口時,程咬金手拖一把大斧子,如同天神下界一般,立在道中間,說道:“我本是一霸天,專門劫財不要磚,你想要從此路過,快快留下買路錢!”那聲音好似晴天霹靂,震得地動山搖。羅方、薛亮急忙應戰,他們根本不是程咬金的對手,三斧下去,紛紛敗下陣來。這次劫王杠,不僅獲銀子48萬兩,還有珊瑚、翡翠、珍珠、瑪瑙等奇珍異寶。這就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典故的由來。

當然, 還有一個版本。

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將軍,他率領大軍征戰四方,屢立戰功。但是在一次戰鬥中,他的部隊被敵軍包圍,陷入了危機之中。這時,一位名叫程咬金的將領出現了,他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為李靖解圍。從此以後,程咬金成為了李靖的得力助手,兩人一起征戰沙場,建立了不朽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