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484家中華老字號,哪家更景氣?指數首發:金銀中藥黃酒乳品名列三甲

在我國分前後3批評定的1400多家“中華老字號”中,出自長三角的中華老字號最多,全國佔比達1/3。那麼,這些創立品牌50年以上、最長可溯源千百年的老字號,如今哪家更為景氣呢?

5月8日,面向長三角地區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在上海交大百年校園首發,按三大維度為三省一市484家品牌“打分”。結果,滬蘇浙共4家進入三甲之列,依次是老鳳祥、雷允上(蘇州)、古越龍山和光明乳業(並列第三),分別為金銀、中藥、黃酒、乳品品牌。

作為指數研究項目負責人,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良燕表示,長三角地區老字號品牌數量多、類型豐富、根基深厚,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文化符號,也是日益成為推動地方消費升級、品牌轉型與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動能。目前,上海共擁有197家中華老字號,為全國中華老字號總數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但與此同時,上海也有17家中華老字號未通過複核,亦為動態調整、移出名錄的全國數量之最。

王良燕團隊研製產品研創力、市場開拓力以及可持續發展力這3個一級指標,及其6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對覆蓋29個行業大類的中華老字號的景氣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測算出各個品牌的景氣指數得分,其中最高的超過80分(百分滿分制)。研究表明,指數得分大體呈正態分布態勢,品牌多數集中在中間區間,頭部與尾部品牌差距顯著,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待振”的分化趨勢。

產品研創力指標得分排名前列老字號。

其中,綜合表現最為突出的前10個品牌依次為:老鳳祥、雷允上(蘇州)、古越龍山、光明乳業、恆順、古井貢酒、壽仙谷、五芳齋、西泠印社(杭州)、迎駕貢酒。此後,排名第11-20位的品牌,分別為洋河、衛崗、金楓、張小泉(杭州)、美加凈maxam、高溝、口子窖、李良濟、敦煌、蜂花。而排名第21-30位的品牌分別有龍虎、光明冷飲、紅星宣紙、三槍、女兒紅、大白兔、白貓、南京雲錦、稻香村(蘇州)、恆源祥。

從地域分布看,上海市有12家老字號品牌名列前30榜單,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則分別有8家、6家及4家上榜。王良燕教授認為,長三角地區中華老字號品牌面臨的一大問題是挖掘不平衡、不充分。在中華老字號總數以及發展態勢良好的中華老字號數量上,上海、蘇南及浙北等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前50強中的七成以上來自這3個地區。而其餘地區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個別地級市至今沒有中華老字號品牌。

市場開拓力指標得分排名前列老字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針對各一級指標分別進行比較,產品研創力指標排名前列的老字號包括:老鳳祥、恆順、雷允上(蘇州)、古井貢酒以及古越龍山;市場開拓力指標排名前列的有光明乳業、稻香村(蘇州)、五芳齋、方回春堂以及雷允上(蘇州);可持續發展力指標排名前列的,則是光明乳業、西泠印社(杭州)、淮鹽、金楓以及朵雲軒。

值得注意的是,老字號的品牌區分度仍面臨挑戰。比如,滬蘇浙皆有中華老字號“采芝齋”,但商標logo各有不同;又如,上海和江蘇共有3家深耕醫藥製造且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都出自“雷允上”這一老字號。由於發展歷程等原因,中華老字號的同一名稱被多個品牌多處使用,使得品牌的區分能力受此威脅,消費者難以形成對老字號清晰的品牌形象認知。

可持續發展力指標得分排名前列老字號。

《長三角地區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老字號品牌提供借鑒與啟示,也揭示出老字號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定上仍存在總數不足和覆蓋面不均的問題,並呼籲對老字號的非遺保護刻不容緩。據調查,近40%長三角中華老字號,接近200家品牌,至今未擁有一項市級以上的非遺項目。而與此同時社會上所謂“非遺”被濫用、歪曲,以及“泛非遺化”等情況,進一步造成了真正非遺項目、老字號非遺保護單位的形象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