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明天就是立夏節氣了。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標誌着夏季的開始。唐朝詩人高駢曾這樣寫道“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立夏時節的景象躍然紙上。
立夏之日除了吃立夏蛋、嘗三鮮、吃立夏飯,還有一個傳統食俗就是喝立夏湯。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這道立夏湯的正確做法,做好的立夏湯暖脾胃,去濕氣,香甜開胃,還能養血補氣,下面就跟我一起來看看製作方法吧。
老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姜棗膏的核心食材就是生薑,而且必須是老薑。市場里的姜種類繁多,有嫩生生的子姜、顏色深的沙姜、用來腌鹹菜的鬼子姜,可咱們只要老薑。
老薑的塊頭大小不一,小的跟拇指差不多粗細,大的比手掌還大呢。它的表皮是淺黃色的,摸起來乾乾爽爽,上面還有凸起的環狀紋路。從它的分叉處掰開,一股濃郁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橫截面能看到比較粗的薑絲,看着毛茸茸的。放嘴裡一嘗,那叫一個辣,但細細回味,又滿是香味。平時咱們做那些需要去腥增香的菜,不管是雞鴨魚肉,還是海鮮河鮮,都少不了它。這次咱們要準備大約兩斤,也就是1千克的老薑,洗凈後放在一旁備用。
除了老薑,還得準備200克紅棗。把紅棗洗凈後,用剪刀把棗肉剪開,去掉棗核,再剪成一條一條的。接着是50克洛神花,用小剪刀把它剪碎。別忘了還有花生衣,就是紅皮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皮,對女孩子補氣血特別好,價格還親民,在中藥房就能買到。
再準備50克枸杞,先倒點麵粉在水裡,把枸杞放進去搓洗,把褶皺里的灰塵和雜質都洗乾淨,然後用清水沖凈,晾乾備用。另外,還需要一塊阿膠,先把阿膠放在袋子里,拿擀麵杖敲碎,再用黃酒泡上一天,泡好後放蒸鍋中蒸半個小時,蒸好後放着備用。最後,準備1千克紅糖,一定要選那種以甘蔗為原料、無添加的紅糖,這才能保證味道純正。
食材都備齊了,接下來就開始動手製作啦!先處理生薑,把生薑切成片。這裡有個小竅門,觀察一下掰開姜後的薑絲生長方向,逆着薑絲的紋路切,後續處理起來會更輕鬆。全部切成片後,往裡面加一點清水,接着放進料理機或破壁機中攪打成漿泥。攪打好後,用紗布把薑汁過濾出來,剩下的漿渣也別扔,放冰箱冷凍起來,以後拌餃子餡兒或者炒菜的時候用,可香了。
把過濾好的薑汁全部倒入砂鍋中,然後將紅棗、洛神花、花生衣一股腦都放進去煮,讓這些食材和薑汁充分混合。熬煮大概10分鐘左右,等鍋中的水分蒸發掉一些後,就可以把1千克紅糖加進去了。加了紅糖之後,要不停地攪拌,把鍋中的湯汁熬到濃稠。當你發現湯汁掛在鏟子上,滴落的速度變慢時,就可以把阿膠和枸杞加進來了。再熬煮一兩分鐘,就可以關火啦。
等溫度慢慢降下來,溫熱的時候,就可以裝進瓶子里了。可以用玻璃密封瓶,也可以用陶瓷罐子,這些容器提前用開水燙一下,晾乾後再裝,能保存得更久。等它冷卻之後,會變得更加濃稠,甚至會像結晶的蜂蜜一樣,成為半固體的狀態。
這姜棗膏做好後,用溫水泡着飲用,沖泡好就是美味又養生的姜棗湯啦。剛入口,是生薑的微辣,姜辣素的刺激下,瞬間就把味蕾都叫醒了,不過這種辣味已經被紅棗和紅糖“中和”了,甜甜的棗香帶着絲絲縷縷的洛神花的香氣,咽下去之後又有一些阿膠的味道留在唇齒間。
不過要注意,姜棗膏雖然好,但最好在早上或者中午飯前喝,晚上就別喝了,畢竟“早吃薑賽參湯,晚吃薑勝砒霜”。而且,有糖尿病的朋友也不太適合喝這個。
大家都只是知道夏天要喝姜棗湯,那麼為啥要喝姜棗湯?又有什麼講究呢?
夏天由於氣溫高大家老是吹空調、吃冰棍,一會兒屋裡冷得裹外套,一會兒外面熱得冒汗,身體里的濕氣可容易“囤”起來了。這姜棗湯就是“去濕氣小能手”!姜自帶的熱性,能把藏在身體里的濕氣都給“趕跑”,就像給肚子里點了個小火爐,特別舒服。而且夏天人的陽氣都跑到體表“抗熱”了,脾胃反而變得虛寒,喝點姜棗湯正好能暖暖脾胃,幫它們“提提神”。
而且夏天一熱,嘩嘩冒汗,汗出多了人容易虛,感覺渾身沒勁兒。紅棗可是補氣血的“大佬”,搭配上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姜,就像給身體“充電”,能讓你從裡到外都支棱起來,告別那種懶洋洋、沒精神的狀態。
還有啊,夏天是不是總覺得沒啥胃口?吃啥都不香?這姜棗湯還能當“開胃神器”!姜裡面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讓胃液多分泌點,腸胃蠕動也更帶勁,消化能力直接拉滿;紅棗又能養脾胃,幫着把吃進去的東西更好地消化吸收,胃口自然就打開啦。
夏天雨水多,濕氣重,身上黏糊糊的,人也容易犯懶。姜棗湯里的姜能把身體里的濕氣“拽”出來,再加上它能促進身體代謝,幫着把廢物毒素都排出去,整個人都清爽不少!
“姜棗湯”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您學會了嗎?在製作姜棗湯的過程中,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給我!您的每一個留言,和每一個點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的話記得收藏、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明天就是立夏了,祝大家平安順遂,立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