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製作干豆腐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獨特的低鈉偏硅酸型優質地下水邂逅富硒黃豆,碰撞出濃郁潔白的頭道原漿,經過過濾、煮漿、點鹵、揭包等過程,一張張薄如紙張的干豆腐就做好了。經過繼承和完善,亮中橋干豆腐製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製作工藝,成品口味純正,深受顧客喜愛。
如今亮中橋干豆腐不僅成為鐵嶺市非遺項目,這一產業還帶動當地的就業和經濟發展。目前,亮中橋鎮輻射周邊,集聚了400餘家工廠和加工點,從業人員達到1200餘人,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紅瑞食品釀造有限公司車間豆漿鍋內一邊點滷水,一邊進行攪拌。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紅瑞食品釀造有限公司車間內監控生產過程。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2日,呂計磨坊創始人呂宏宇在自家的磨坊內製作手工干豆腐,將大豆放入榨漿機。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2日,呂計磨坊創始人呂宏宇在自家的磨坊內製作手工干豆腐。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將做好的干豆腐製品放入熏烤架上。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將做好的干豆腐鋪開。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2日,呂計磨坊創始人呂宏宇(右)和妻子計飛飛在自家製作手工干豆腐。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福源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將做好的干豆腐鋪開。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紅瑞食品釀造有限公司車間內控制潑漿機器的開關。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2日,呂計磨坊創始人計飛飛在自家製作手工干豆腐。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紅瑞食品釀造有限公司車間內撈起製作干豆腐用的豆腐腦。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2日,呂計磨坊創始人呂宏宇在自家的磨坊內製作手工干豆腐。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3月21日,工人在亮中橋鎮的昌圖紅瑞食品釀造有限公司車間內對製作好的干豆腐進行稱重。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