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尷尬酒”,因廉價被當成差酒,實則100%純糧釀,可惜了

我國三大“尷尬酒”,因廉價被當成差酒,實則100%純糧釀,可惜了

一壺濁酒,藏着閑趣,透着寧靜,藏着雅樂,飲一杯養心、養意,養精神。

飲酒品的不僅僅是酒,更是心情,正因為白酒能夠凈化心靈,因此才會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我國白酒歷史悠久,酒文化源遠流長,一壺白酒見證了多少英雄豪傑,陪伴了多少失意的人兒,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多了。

隨着時代的進步,白酒市場越來越壯大,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不少白酒也走向沒落,亦或是淹沒在茫茫酒海之中,下面這3款酒就很“尷尬”,明明是100%的純糧釀,但是卻因為太廉價被當成差酒。

三花酒

三花酒的現狀十分“尷尬”,曾經是赫赫有名的“米酒之王”,現在卻少有人喝,甚至還淪為廚房料酒,它曾是“桂林三寶”之一,是米香型白酒的代表,南宋時期被稱為“瑞露”,清朝後期才取名為“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廠成立於1952年,以大米為原料,取象鼻山下的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釀出的酒酒花細密飽滿,據說該酒入壇堆花、入瓶堆花,入杯也堆花,因此成為“三花酒”。

該酒度數低,口感淡雅綿柔,酒質純凈優雅,甘爽暢快,一些老酒友還當作飲料來喝,六七十年代,它憑實力多次拿到國家優質酒的名號,成了一款家喻戶曉的米香型白酒。

正所謂“花無千日紅”,三花酒也“無百日好”,它在酒罈上的風光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酒廠管理人思想守舊,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廣告酒肆虐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傳統的銷售模式,最終導致被其他白酒超越,淪為廚房料酒的“尷尬”境地。

②緣得仿台酒

該酒同樣面臨著一種“尷尬”的處境,它在貴州本地倒是很受酒友歡迎,但是一走出貴州卻成了小透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它來自貴州茅台鎮,是一款純正的大麴坤沙醬酒,採用“12987”坤沙工藝釀製而成,口感風格都接近飛天茅台,價格更是很接地氣,但就是這樣的好酒卻因為酒廠經營不善,忽視宣傳,導致名氣一直上不來,你說“尷尬”不“尷尬”?

說實話,它是貴州以及周邊省份酒友的口糧酒之一,酒質純凈無雜,泛着淡淡的黃色,倒酒酒花細密,均勻飽滿,入口舒適,醬味突出,伴着幽雅的陳香,下咽順暢,香氣回返,帶着焦香、花果香、糧曲香的複合香味,飲完回味無窮。

③竹葉青

該酒最尷尬的就是“酒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明明是優質的純糧酒,建國初期就獲得老百姓的認可,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各種網紅酒來襲,其中就有一款竹筒酒

“竹筒酒”剛爆紅的時候,很多人都紛紛爭搶,但是後來被爆出來是香精勾兌出來的劣質酒,竹葉青因為名字中帶有一個“竹”字,經常被誤解是“竹筒酒”,竹葉青就也是夠冤枉的

實際上該酒以汾酒為基酒精心勾兌而成,該酒在古代就很受歡迎,當時是以黃酒加上新鮮竹葉合釀而成,該酒保留了汾酒的特點,又有竹葉的清香味,酒體溫和不刺激,入口綿甜,中後段微苦,飲後餘味無窮。

說實話,茫茫酒海之中,像這樣的“尷尬酒”還有很多,現在很多人喝酒都是看品牌,看名氣,這些“尷尬酒”就經常被忽略,說來也是比較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