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就職之後,特朗普履行了之前自己許下的承諾。據觀察者網1月21日報道,他已經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短視頻社交媒體平台tiktok“不賣就禁用”法律在未來75天內暫不執行。
只有大約兩個月時間去行動,tiktok能與美國政府達成一致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仍眾說紛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暫停執行禁令並不是“心善”,而是他想從這件事里謀求更多好處。
因為在談及tiktok今後命運時,特朗普不忘將其與中國政府牽連上關係。他明確表示,如果中方不批准有關tiktok的交易協議,他將視此舉為一種“敵意”,會徵收“25%、30%、40%、50%甚至100%的關稅”。而這裡特朗普所提及的“交易協議”,其內容大致為由美國買家收購tiktok的50%的股份,將其轉變為一家中美所有者的合資企業。
按照tiktok自己的說法,它們已經向超過1億7000萬美國人提供tiktok服務、讓700多萬小企業蓬勃發展,無論哪家美國公司吃下這50%的股份似乎都穩賺不賠。既然如此,潛在的買家是絕對不會少的,可究竟由誰來收購歸根結底還要參考特朗普的意見,這裡面權力尋租的空間可就大了。
只不過,特朗普算盤敲得雖然響,但不代表中方會允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首先,tiktok本質上來講是一家私企,中方不會無限制地為其兜底,而特朗普將tiktok是否出售上升到對華加征關稅的程度,其實是搞錯了對象,這兩件事本身就沒辦法掛鈎。
其次,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亮明了態度。強調tiktok在美國運營多年,深受美國用戶喜愛,為促進美國內就業、拉動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美方能夠認真傾聽理性聲音,為各國市場主體在美國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至於企業運營和收購,應當根據市場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如涉及中國企業,應當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
中方已經為特朗普對tiktok的施壓劃好了底線,那就是在涉及中企的時候,一定得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的要求。無論特朗普要求tiktok關閉在美業務,還是強制tiktok成立合資公司,只要違背了中方法律法規的要求,中方會對此行動到底。
而若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不難發現特朗普剛開啟第二個任期便又犯了老毛病,又開始以“極限施壓”的手腕迫使中方讓步。通俗點來講,“極限施壓”某種程度上算是“二選一”:要麼接受美方開出來的條件,要麼面對美方已經亮出來的可能會使用的手段。具體到tiktok這件事上,特朗普無非是讓中方做一個選擇題,在允許tiktok成立合資企業和接受美國加征關稅里選一個。
這種手段用個一次兩次可能還有點用,但經過了8年的互相博弈,特朗普手裡的底牌中方也算是摸得比較清了。就算特朗普再用一次極限施壓的手段,中方也不會接招。畢竟拜登的經驗教訓就擺在特朗普的面前,對華加征關稅和穩定美國通脹不可能同時存在。
總而言之,特朗普上任第一天沒有對華加征關稅,而是轉頭對墨西哥、加拿大這兩個國家放出加稅的口風,這肯定不是因為他突然認識到了中美關係、中美貿易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如果他再掀起一輪中美貿易戰,屆時中美之間誰受衝擊更大這還不好說。既然如此,那特朗普拿關稅逼中方讓步,又有多大的現實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