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味道是怎樣的?是小橋流水,是杏花春雨,是油紙傘烏衣巷,是春水碧連天,畫船聽雨眠。江南之味,在詩詞歌賦中,更在唇齒舌尖上。南京菜作為江南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深受各路食客的喜愛。正好南京的河西新開了一家南京精菜館,記者前往探訪。
奶香脆蔥烤雞樅菌,嘗獨特風味
雞樅是中國四大名菌之一,因其纖絲結構狀似雞肉,食用時又有雞肉的肥美香味而得名。汪曾祺先生曾在《昆明食菌》中寫道:“雞樅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難比方。可以說這是植物雞,味正似當年的肥母雞。但雞肉粗,有絲,而雞樅則極細膩豐腴,且雞肉無此一種特殊的菌子香氣。”這令南京著名作家汪曾祺念念不忘的雞樅菌,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會被空運至南京達官貴人的餐桌。與其他野生菌一樣,雞樅也有自己的生長時節,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七八月雨水正旺,吃雞樅正當時。
奶香脆蔥烤雞樅菌這道菜品精選黑雞樅,油炸出鍋,裹醬翻炒,裝盤襯底;再將京蔥切片後浸入牛奶,文火慢炸,再放入烤箱低溫烤制1小時以上直至酥脆,再將奶香京蔥灑在雞樅之上。品嘗一口,雞樅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不愧是菌中之冠,搭配京蔥入口,香脆有韌勁,別有一番風味。
雲南攬山珍菌老雞湯,聚一鍋鮮味
“雨水到,菌子笑。”菌子是上天賜予雲南人家的一道舌尖美味,夏季的雨水喚醒了林間山頭的寶物———野生菌,雲南人最愛的野生菌盛宴就此開啟。在精菜館,雨季和菌子相遇,是南京食客的幸運。
雲南攬山珍菌老雞湯用一道菜品,聚集了多種時令菌菇,雞油菌、鮮竹蓀、鮮松茸、羊肚菌、鮮金耳、黃牛肝菌,雲南鮮菌群英匯聚一堂,只需品嘗一道菜品,彷彿置身於彩雲之南。半隻老雞去骨入湯,純水蒸制7小時,蘇北走地老雞的加持,讓湯底更加鮮郁濃厚。雞湯上桌後將鮮菌下鍋煮制,會吃的食客們,已迫不及待下幾片松茸,舀兩口雞湯,這一鍋鮮味,順着熱氣“鑽”進等待品嘗的食客心裡。
蘋果絲瓜燴花膠,享食材本味
來自台灣的蘋果絲瓜,不僅有着傳統的鮮嫩爽滑,還帶着蘋果的果香及清甜。“燴花膠”一詞已經透露出這道菜的不簡單。奶白的湯底,原料其實是油炸的龍蝦,碾碎後和姜米、豬脊骨、豬手、老雞、雞爪等多種材料一齊熬制而成,再輔以被譽為“海洋人蔘”的花膠入菜,“身價”倍增。嘗一嘗蘋果絲瓜和雞蛋花膠的細膩軟滑,品一品多種食材的原汁原味,放縱各類鮮味在口腔里碰撞交融。
江南“味”從不拘泥於江南一處,而是“廣集萬千美味於一處”,在江南,在南京,各類食材會煥發出新的光芒,成就一席江南“味”。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黃益 潘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