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灼是海蝦最簡單的做法,既能彰顯它的原汁原味,將“鮮嫩”表現得淋漓至盡;同時又可以成為忙碌時的一道快手菜。去海鮮市場買蝦,大明蝦和基圍蝦都是屬於海蝦,長得也頗為相似,常常有人將它們混淆。“長得一樣,味道卻差很遠”,大明蝦和基圍蝦有啥區別?建議了解。
大明蝦和基圍蝦有啥區別?
1、產地不同
大明蝦又叫作中國明對蝦、東方對蝦,因為個大蝦殼薄而透明,透過甲殼甚至連黃白色的臟器都清晰可見,這便是大明蝦名字的來由。大明蝦與墨西哥棕蝦、圭業那白蝦並稱為“世界三大名蝦”。主要分布在我國旅順、河北、山東及天津沿海等地,它們為人工養殖,生長在淺海泥沙層,在春季迴流產卵。
基圍蝦又叫刀額新對蝦、沙蝦、泥蝦,因喜歡隨海潮游到農田周圍修築的堤圍下水流平緩區域產卵而得名基圍蝦。 基圍蝦喜歡潛伏在沙泥底及鹽分較低的淺海中,在半鹽水中也能存活。基圍蝦分布較廣,但飼養難度大。主要分布在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和廣西沿海地區,在日本、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及澳大利亞北部等海區也有廣泛分布。
2、形態特徵有區別
粗看大明蝦和基圍蝦長得一樣,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之間有許多差別。
大明蝦個頭大,雌性成體180~235mm,外殼為青藍色;雄性成體130~170mm,外殼為棕黃色;平均單重70克。蝦殼薄且透明,表面光滑,蝦頭第二對觸鬚很長,眼為複眼,額頭上還有刺。
基圍蝦與大明蝦相比個頭較小,一般體長約100-155mm,單重7.0克左右,外殼較硬,顏色偏黃,接近淺咖色,有少數顏色較深,外殼有明顯的黃紅色或褐色條紋,烹飪熟後蝦肉仍有一道道紋路,體表分布有較多褐色斑點,身體除脊、邊緣部分及腹部兩側前下方以外,有許多短毛,額頭上沒有刺。
3、價格差別
無論是大明蝦還是基圍蝦,其價格波動較大,影響價格的主要原因有季節和產量。大明蝦大量上市時間為每年的4~5月份和9~10月份,通常9~10月份是捕撈旺季,因此價格最便宜。
基圍蝦每年大量上市時間為7~9月份,此時蝦肉最為肥美。由於基圍蝦飼養成本比大明蝦,而產量卻比大明蝦低,再加上基圍蝦口感比大明蝦更加鮮甜Q彈,因而價格更貴。大明蝦一般市場價30~40元一斤,而基圍蝦通常要賣到60~70元一斤。
抽蝦線的小技巧
蝦線是蝦的腸道,屬於消化系統,裡面殘留了未消化的、消化的食物殘渣以及代謝產物泥沙等臟物,因此烹飪前要抽取掉,下面介紹三種抽蝦線的小技巧。
方法一
這是不用藉助任何工具,最快速簡單抽取蝦線的方法。先用兩隻手拿起大蝦,一隻手拿蝦頭,另一隻手拿蝦身,將蝦頭和蝦身子連接處用力向下掰一下,一個黑色的圓球被掰出來,然後捏住這個黑色的圓球,把它給拽出來,原來這個黑色圓球是與蝦線連在一起的,這樣就很輕鬆地把一根完整的蝦線給抽出來了。
方法二
將蝦彎成月牙的形狀捏在手中,觀看蝦線的位置,然後用乾淨的牙籤從大蝦的第二節或者是第三節蝦線下方處插進去,然後向上挑,再將蝦線取出。
方法三
將蝦拿在手中,用吸管的尖頭對準蝦包,再從頭部慢慢伸進去,然後輕輕地轉動吸管,這樣蝦線會全部進入吸管內,然後慢慢地向外拉吸管,最後蝦包和蝦線全部抽取出來,非常乾淨。
白灼大明蝦做法
食材和配料:大明蝦,檸檬,生薑,大蒜,小米辣,香蔥,生抽,老抽,蚝油,白糖,陳醋,黃酒,食鹽
1、白灼一定要選擇鮮活的蝦,先將大明蝦清洗兩遍, 剪掉蝦的須和額頭上的刺,然後按照上述第一種方法將蝦線抽出,再清洗一遍。
2、調醬汁。姜蒜洗凈切末,小米辣洗凈去蒂切圈,香蔥洗凈切碎,將三者混合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白糖、陳醋、食鹽拌勻,再擠入檸檬汁,然後倒入剛燒開的熱油。
3、鍋中倒入清水,放入蔥姜開大火燒沸,在放入大明蝦,然後加入黃酒,煮3~4分鐘,撈出控干水分即可。
寫在最後
大明蝦和基圍蝦均為肉質肥厚,味道鮮美的海產品,二者營養價值並沒有明顯區別,蛋白質和鈣含量非常豐富,尤其是蛋白質是魚肉、蛋類、奶類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分享各種美味以及相關的故事,傳遞一日三餐的溫暖,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