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那個時代的經歷者,我來說一下小時候下館子的記憶。小時候下館子不像現在這樣的,以前去館子吃飯都是很面子的事,那要是去一次館子可以和小夥伴們炫耀好久。特別是對於70年代下館子真的是很奢侈的事。
70年代在國營飯店大吃一頓需要多少錢
豬肉全國統一價0.72元,排骨豬肝豬腳都是0.36元,骨頭0.18元,魚蝦8分至1毛多,青菜蘿蔔2分,饅頭的確是2分一個,稀飯豆漿都是2分錢一碗,大米飯2分錢一兩(要糧票)。單位食堂素菜5分錢一份,葷菜1毛。婚宴每桌有12元,14元,16元,18元,21元五個級別,都是10菜一湯(上菜順序:紅燒肉,紅燒魚塊,清燉一隻雞,八寶飯,扣肉,豬肝湯,米粉肉,青椒炒肉片,紅燒鯽魚,木耳炒雞蛋,木耳炒肉絲。前6菜一湯喝酒時菜,後4種為吃飯時的菜,餐前免費菜水和4碟點心)。
70年代,素菜講分,葷菜講角,兩葷一素,一元左右!收糧票的時候按照米面乾的量做成主食的量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飯店用餐,副食不要糧票,主食要糧票,也就那個價,在我們吉林,那個時候,花捲五分錢,二兩糧票,大米飯,四兩糧票,一毛二,尖椒干豆腐,六毛錢,紅燒肉,一塊八,哈哈,但那麼便宜,一年也去不上一兩回呀那時候下飯店吃菜是不要糧票的,吃主食沒糧票不行,那時候的飯店菜品沒那麼豐富,也就是幾樣菜就不錯了,一個溜肉片3兩肉,賣0.42元,飯店檔次不同,飯館那會兒餾肉片,請炒肉片大都是四五角錢,有名的飯店還是很貴的,
後來上高中,生活費每周1元,經常光顧國營飯店光而二兩半糧票不要錢,肉絲麵加3分錢,大肉包一兩糧票1分錢。周六中午幾個同學把一周沒花完的錢湊起來到飯店搓一頓番茄炒蛋1毛,炒肉絲1毛3,紅燒鯽魚1毛3,炒青菜3分,汽水3分,米飯只要糧票不要錢,吃了回家。懷念啊!七十年代,在飯店吃,一元錢可以炒三隻葷菜,一隻帶有葷腥的湯,二個人足夠喝酒吃飯了,酒和飯也就幾毛錢,但飯要加飯票,吃半斤加半斤糧票
大家都說說起來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相信。50年前我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農場勞動。剛去時正趕上秋收,也顧不上休禮拜天。等到9月下旬秋收完成後,農場給放了三天假。我們10個同學向農場職工借了自行車,到離農場十來里地的一個小鎮上去玩。吃中午飯時,我們就在鎮上唯一的一家國營飯店就業。當時我們只拿每月46元的實習工資。10個人點了14個菜。記得當時大部分菜都是1毛多錢,有兩個錢上兩角的。當時汾酒是1.7元一瓶,西鳳是1.65元。我們要了一瓶汾酒,另要了0.3一瓶的葡萄酒。菜和酒加用飯共花了4元多。由於當時都不會喝酒,有幾個同學還喝醉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笑話。
60元可以吃海參席了,灰 刺參那種: 涼菜:7單碟 熱菜:干燒刺參、樟茶鴨子、雞蒙葵菜、清蒸江團、家常元蹄、攢絲雜燴、鐵扒鵪鶉、水煮牛肉、什錦上素、汽鍋仔雞 小吃:西米倫教糕、芝麻煎包 甜湯:銀耳果羹 水果拼盤 供十人用
70年代的60元相當於今天的6千元。為什麼這樣講?我69年參加工作,重工業企業一級工每月33元,住單身宿舍,每月生活費20多元,省下10元匯給父母,我不吸煙、不喝酒,生活儉樸。按這個標準,當時的10萬元錢也就相當於今天的1千元。我是過來人,這個估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七十年代吃一頓飯有多便宜,可七十年代有幾個人會捨得在飯店打牙祭?收入太低了,在家吃飯都要節儉打算,在飯店吃一頓飯,就算只需一、二塊錢,那也是可買二斤豬肉的,買回家一家老小要吃幾頓飯呢。那個時候,一個工匠,一天二元工資,現在300元左右,要說還是現在場便宜,那時結婚人情,二到三元,現在二百三百,我說的是普客人情,當然一千二千是知己親戚,
當時來說進廠第一年(學徒工)是21元/月。第二年(學徒工)23元/月。第三年(學徒工)27元/月。第四年(轉正一級工)32元/月。第五年(二級工)38.29元/月。!七十年代農村人根本就上不起館子。
當年的國營飯店,真是貨真價實,老百姓吃的實惠,吃的放心開心。懷念當年的國營飯店,懷念當年敬業的廚師及各類主廚人員!70年代飯店的飯菜,拿現在的話說不僅實惠,還是真正的綠色無污染的飯菜,特別的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