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粿
甜粿(也稱年糕)是潮汕以及閩南地區一種用米磨成粉,再加入糖(白砂糖或赤砂糖)後用模具蒸製成的節日美食。在廣東省以汕尾海豐和汕頭的甜粿較為有名。
#2甜粿
據說甜粿最早是用於大年夜祭拜以及歲朝供奉祖先,到後來才成為春節應景食品,寄託着“年年高”的願望。通常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就開始蒸甜粿。甜粿屬於“開年粿”,蒸好的甜粿不能馬上吃,得等到年初二才能開粿。到年初二,家裡的小孩一早就起來,圍着桌子看爸媽開粿。現在這些講究已經少了很多。
潮汕地區流傳着一句"無可奈何舂甜粿"的民諺。以前潮汕地區人多地少,加上自然災害頻繁,許多潮汕人經過樟林港(今汕頭港)漂洋過海謀生。據說,有次一個叫蔡彥的船主到船上清點貨物,他的母親也隨其上船。蔡母看到船客行李中都放着大塊甜粿,感到十分詫異(因為當時潮汕地區比較貧困,除了過年,平時是不會蒸甜粿),於是就問:“現在寬時閑月,怎麼大家都有甜粿?”有一個船客應聲回答:“這是無奈何炊甜粿啊!”大家也隨聲附和。蔡母又說:“有甜粿吃還說無可奈何?”蔡彥這才答道:“每一次過洋如果順風順水,行程一二十日;如果碰上風浪,行程要一個多月的行程,若不帶些乾糧,如何挨過這些日子?而甜粿不易變質,所以作為乾糧攜帶一些。”蔡母聽後方知其中的苦衷。現在逢年過節,潮汕地區仍有做甜粿的習俗,但意義已經大不相同了。
甜粿的製作要經過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等工序,先將糯米原料洗凈後用清水浸漂濾去水分瀝干,然後放進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稱糯米糕)。舂米糕很費工夫,至少要過篩兩三遍,粉末越細微越好,故當地有“甜粿好食糕難舂”俗語。最後,按比例將糖水與糯米粉攪拌成糊狀,再用旺火蒸熟即可。
#3分甜粿
文章來源:《廣東鄉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