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做茄子,直接下油鍋是錯的!大廚教你3招,茄子入味還不吸油
茄子,是一種能夠統一南北方人味蕾的常見蔬菜。作為“百姓菜”,茄子價格不貴,也營養豐富。它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含鉀元素,能夠平衡血壓保護血管。甚至,茄子還是一種“美容菜”,它所富含的生物鹼,能夠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茄子隨時能買到,價格也便宜,卻是入得家庭廚房,上得高級宴會的百搭菜。它可拌可炒、可燉可蒸,可搭配其他蔬菜。搭配肉類,它沾染着肉香,搭配魚類,早有“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的美談。作為家常菜,最常吃的就是燒茄子。燒茄子說來做法不難,但新手往往一做就翻車。
剛開始學着做燒茄子,油放得不少,茄子一下鍋就開始濺油,廚房的瓷磚不可避免遭殃,更有甚者還會被飛濺的油星燙到手。隨着油溫升高,茄子變蔫軟,終於不再濺油了,卻發現鍋里的油都被茄子吸走了。為了菜不糊,少不得要再加點油。等到燒茄子做好,且不說味道如何,單看茄子上飄着一層厚厚的油,就讓人食慾全無。
上述“翻車”情況,你是不是也有過呢?作為廚房小白,有了這次經驗就會發現,茄子簡直是個天然吸油機,放多少油都會被它吸走,出鍋後油卻又都浮了出來。針對這種現象,大廚教你3招,能讓茄子不浸油,更入味。
一、預熟
給茄子預熟,能夠簡單烹炒時間,對於掌握不好炒菜火候的新手來說,這一步簡直太有用了。預熟的過程,一定要把茄子切好,依據所做菜肴去切條或滾刀塊,切好後上鍋蒸5分鐘。若嫌麻煩,微波爐加熱3分鐘也可。預熱後瀝干水分,就可進行下一步烹飪了。
二、腌一下
茄子切好後,撒入一勺鹽,用手均勻攪拌,爭取讓每塊茄子的切口部分都沾上鹽粒,然後這樣腌制10分鐘,這期間剛好可以利用起來準備別的菜。這樣腌制,不是為了讓茄子提前有咸口,因為茄子本身有很好的吸附性,不難入味。
而是為了用鹽殺出茄子的水分,水分流失後,原本蓬鬆的茄子體積變小,茄子里最能吸油的“毛孔”也收縮了,這樣就不會過多的吸附油脂。用鹽腌10分鐘左右,把殺出的水分攥干後,不必再洗掉鹽分,直接下鍋,烹飪過程中減少鹽和生抽的用量即可。
三、裹粉
油炸類的茄子做法,比如東北有名的地三鮮,經典滷菜炸茄盒,都要經過一個預加工步驟——裹粉。依據菜品的不同,有的需要干澱粉均勻包裹,有的需要濕澱粉掛糊。為的就是把茄子那些吸油的“毛孔”糊住。這樣過油時,油溫是通過澱粉層傳遞過去,慢慢把茄子隔層炸熟的,炸好後茄子會很油潤,但不會那麼吸油,不會油膩。且有了澱粉層,下一步烹飪過程中,茄子會更入味。
此外要給大家總結一下,茄子形狀大小有不同,吃法也不同:大圓茄子適合切厚片做茄盒,細長條茄子適合小炒,矮茄子適合燒茄子或清蒸後涼拌。以上給分享了家常做茄子的方法。直接下油鍋是錯的,容易被濺到,茄子也容易吸油過多。
我們不妨試試廚師的3個預處理方法,預熟、腌制和裹粉,有了這3種辦法,烹飪過程中更容易掌握火候,做出的茄子不親浸油,更入味,想要做一道家常茄子,so easy!如果您覺着這篇文章對您以後做茄子有幫助,可以轉發給他人哦~若您有什麼“獨門”茄子美味做法,不妨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愛心傳遞,美味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