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許多美食博主為了“博得關注”,往往會選擇嘗試一些獵奇的食物,比如活章魚、鯡魚罐頭、油魚等等。
正準備吃鯡魚罐頭的美食博主
這之中油魚算是比較特殊的,因為這傢伙表面上看起來不像活章魚那麼恐怖,又不像鯡魚罐頭一樣非常臭,所以似乎沒什麼“殺傷力”。
但這其實也是我們的誤解,因為它才是深藏不露的“殺手”。那麼,油魚到底有多可怕?人吃後屁股會漏油三天是真的嗎?為什麼遭多國禁止後仍有人食用它呢?
滿身“油膩”的油魚
油魚是什麼?
油魚一般指的是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需要注意是“蛇鯖”不是“蛇精”。這種魚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目,是一種海魚,它有着不少別稱比如白玉豚、牛油魚等等。
從油魚的外表來看,這傢伙的身形比較扁平並且比較長,看起來和帶魚有些相似。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雖然同屬於油魚,但是對比起來差距還是挺大的,比如二者的大小。棘磷蛇鯖要比異鱗蛇鯖更大,有時甚至能長到兩米長。
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的對比示意圖
作為一種深海魚,油魚需要用密度較小的蠟酯來減輕自己的體重,以此實現在海中任意地浮沉。所以別看這傢伙“肥的流油”,但是它的游泳能力還是很強的,並且性情也十分兇猛。
當然,許多深海魚都會進化出這種油脂,所以這按理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的特點。可是油魚在“武裝自己”的道路上走過了頭,竟然讓體內富含的油脂量超過了40%。在這種情況下,吃一口它的肉就等於吃了一般的油,這種形容絲毫沒有誇張的成分。
油魚最大可長到1.5米
說到這兒,許多人可能會覺得,按照油魚體內的油脂含量來說,它應該是不可多得的寶貝才對。人類甚至可以將這種魚捕撈起來用於榨油,這樣我們的食用油品種就又多了一個。
但事實上,油魚的“油脂”是非常可怕的,它會讓食用它的人變身“噴射戰士”,即使沒有上廁所的衝動,屁股里的油也會不自覺地流出來。
帶有明顯油性的油魚肉
人吃了油魚之後會怎樣?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吃了一小口,那麼是沒有太大影響的。但是如果食用了一大塊甚至更多,油魚就會為人們帶來難以忘記的噩夢體驗。
首先,許多人在吃完油魚的半小時左右,人就會感到腸胃不適,據不少人形容這時的胃裡就像是翻江倒海,給人們發出了準備“一瀉千里”的信號。
油魚是便秘患者的“福音”?
這時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腹瀉嗎,感覺很常見並沒有傳說中的這麼恐怖。但是要知道腹瀉一般只會持續幾次,並且及時吃藥以後癥狀就會有所緩解。可油魚引發的腹瀉卻不是這樣,這種不適感不僅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也就是說哪怕在人沒有“便意”的時候,油也會源源不斷的漏出來,所以食用後屁股會漏油三天真的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的體驗。由此可見,咱們的括約肌在面對油魚的時候明顯是“失效”了,它也控制不止油脂的排出。
吃完油魚後可能再也離不開廁所
當然,不同的人對油魚的副作用體驗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有的人食用很快就會出現癥狀,並且痊癒的時間也比較快。但有的人反應時間較慢,受影響的持續時間也更長,如果是這樣,最好還是及時去醫院就醫,雖然有些尷尬,但是生命健康更重要。
為了大家的健康,還是盡量遠離油魚吧!
此外,食用後的不良癥狀和“漏油”程度,也要看食用的分量。由於這種魚吃起來口感相當不錯,所以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就吃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被“漏油”折磨更長的時間了。
那麼,為什麼油魚會對人體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呢?那些油脂就不能被我們順利吸收嗎?
油魚肉吃起來是十分的細膩滑嫩
為什麼人食用油魚屁股會“漏油”?
原來,別看油魚富含豐富的油脂,但是它的這些油脂卻都是蠟酯。這種由倡廉的高級脂肪酸和高級脂肪醇合併所形成的酯外表酷似石蠟,潤滑性非常的好,但是它無法被人體所吸收,因此常常被用於機械、化工和化妝品等領域。
甘油三酯與蠟酯的結構對比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原來油魚雖然油脂多,但是這些油脂確實不能被用來加工成食用油。畢竟它們無法被人體吸收,所以怎樣進去的,就會怎樣出來。換句話說,人類食用油魚的行為其實就類似於“喝機油”,在這種情況下,屁股漏油也無可厚非。
在知道了油魚的蠟酯難以被消化的情況下,不少國家都將其列為了禁止食用的食物。畢竟從它的副作用來說,即使味道鮮美,又有一些營養價值,也不值得人們冒着腹痛、腹瀉甚至胃痙攣的風險去吃它,這種享用美食所帶來的代價確實是太大了。
油魚曾遭到香港市民的抵制
可是哪怕是這樣,依舊有人選擇食用遭到多國禁止的油魚,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不怕遭遇“漏油”的尷尬情況嗎?
為何禁止仍有人食用?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食用油魚的人群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知道它可怕之處,但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依舊去嘗試的,比如咱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麼美食博主就屬於這一類。
對於油魚帶來的副作用,他們很清楚,甚至在食用之前都去查詢過相關資料。但是哪怕是這樣,為了博人眼球或者獵奇,他們還是選擇食用了。不過食用的量往往是在可控範圍內的,因此遭受的折磨也不會持續太久。
讓人“心甘情願”食用的油魚
另一種食用人群就是“不知情”的,因為油魚雖被多國禁止食用或者入口,但是這畢竟不是全球性的。所以有些黑心的商人就會將廉價的油魚切開,混在鱈魚的貨架上,“真假混賣”。甚至有時候他們會直接仗着人們難以分別這兩種魚,直接將油魚包裝成鱈魚出售。
要知道,這兩種魚雖同為深海魚,並且切成魚塊之後確實很像,但是每斤的單價差了近10倍。因此,在將油魚偽裝成鱈魚之後,商家便可以獲得“暴利”。
“傻傻分不清楚”
可是,這就苦了消費者,本來是以超高的價格買鱈魚的卻買到了無法被消化的油魚。並且很多人在不知道鱈魚和油魚存在混賣的情況下,都難以找到腹瀉的原因,前去要個說法。
為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的邱永松主任這樣提示:“油魚的皮色深,為灰黑色,有網格狀,而鱈魚皮色淡,發白或灰白;兩者的肉色都是白色,但油魚肉質較硬且粗糙,而鱈魚肉質較軟,香味濃。”
鱈魚與油魚的辨認方式示意圖
此外,大家在知曉油魚與鱈魚混賣的情況之後,對市場上打出“跳樓價”出售的鱈魚也要提高警惕。畢竟這天下可沒有白吃的午餐,再便宜的鱈魚每斤的價格也在100元左右,那些十幾塊一斤的鱈魚十有八九不是真貨,即使不是油魚,也可能是其他的海魚。
“千萬別吃錯魚拉!”
總之,油魚這種魚類在我國內陸雖然沒有被明確禁止食用,但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大家還是要長個心眼。更不要在明知是油魚的情況下,好奇心爆表非要去嘗試,不然到最後受苦的還是自己。相信,屁股漏油這種經歷,沒有人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