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公里時速!滬乍杭鐵路貨線開工更進一步!

滬乍杭鐵路貨線作為滬乍杭鐵路項目的組成部分,貨運線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2025年3月19日,浙江段可研及初設階段招標結果出爐,標誌着該項目前期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有點意外的是,截止目前,貨運專線的推進效率明顯快於同期規劃的高鐵線路,按照當前進度,貨線預計2025年具備開工條件。


該項目為沿海通道的組成部分,同時還首創"高鐵+貨線"三線並行模式。不同於普通貨運專線,其最大亮點在於同步建設:刷新滬杭高鐵速度紀錄,即進一步縮短滬杭之間的時空距離,同時填補杭州灣北岸高鐵空白;破解上海南北運力失衡,推動上海從“北重南輕”轉向均衡發展;上海段主要採用高架敷設,即奉賢站高架設計等。


這種組合式布局的背後,是破解上海港"最後一公里"難題的戰略考量。數據顯示,上海港每年有超40%集裝箱依賴公路運輸,而乍浦港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補給港,現有鐵路運力已飽和。

項目將新建線路長約89公里,起始站點為漕涇站,其中浙江段佔新建線路的80%。看似不長的距離,卻精準切中了兩大痛點:產業帶需求:平湖獨山港、嘉興港區等臨港工業區亟需高效物流通道;區域協同:通過乍浦港實現浙北-上海洋山港的江海聯運閉環。

首次採用"政府主導+港航企業參股"模式,即鐵路貨運成本比公路低30%,時效提升40%,這對製造業企業極具吸引力。


從更大的戰略視角看,滬乍杭鐵路填補了三大空白:國家鐵路網:繼滬杭、滬蘇湖後第三條滬杭快速通道;海鐵聯運體系:形成上海港-乍浦港-內陸腹地的黃金走廊;城市群聯動:加速嘉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動環杭州灣產業協作。

當滬乍杭鐵路的鋼軌開始鋪設,一場關於物流效率的革命正在醞釀。這條看似普通的貨運專線,實則是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港口群的"關鍵棋子"。對於沿線企業而言,機遇窗口已經打開——誰能率先布局多式聯運,誰就能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