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風向已變?消費板塊近一月獲南向資金流入逾900億港元 大幅領先科技股

財聯社3月17日訊(編輯 馮軼)今日港股大消費板塊受政策提振集體活躍,多個細分行業齊漲。

截至發稿,餐飲股中小菜園(00999.hk)漲近8%,百勝中國(09987.hk)漲逾3%。受生育補貼政策拉動,澳亞集團(02425.hk)、中國聖牧(01432.hk)兩隻乳品股雙雙漲超5%。泡泡瑪特(09992.hk)、名創優品(09896.hk)等零售股也表現活躍。

消息面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該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包括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品質提升行動、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完善支持政策。

此外,有媒體報道稱,高盛近期在歐洲進行的中國消費必需品行業市場調研顯示,離岸投資者對中國消費復蘇的持續性抱有期待,並密切關注政策刺激。高盛還表示,尤其是部分低配中國市場的新興市場基金開始增持中國消費股。

可以看到,隨着港股市場風格階段性轉向價值驅動,疊加政策提振刺激,消費類個股在場內熱度也呈現加速升溫態勢。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在3月16日的報告中指出,整體而言,相較於去年春節假期後消費需求及價格指標明顯走弱,今年部分消費量價有邊際企穩的積極跡象,或部分受氣溫回暖提振。

另一方面,在科技股估值從底部經歷一輪修復過後,消費股是否能迎來同樣的“重估”行情也是目前市場關注的重點。

據華西證券最新發布的港股估值報告顯示,截至3月14日,恒生必需性消費指數估值為18.39倍,仍明顯低於2010年以來的22.54倍的中位數。

反觀資訊科技業,經過開年以來的上漲行情後,當前估值現值為33.87倍,已經修復至2010年以來的中位數上方。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據wind數據顯示,以恒生指數公司行業分類計,截至3月14日收盤的近一個月內,港股通資金大幅流入非必需性消費行業達929.59億港元,遠超流入資訊科技業的387.85億港元。表明以港股通南向資金為首的內資可能已在近期的調整中重新“押注”消費股行情。

海通國際近日發布香港市場策略報告也稱,綜合來看本輪上漲行情已經進入下半場。藍籌中,大消費在政策支持下表現更優。而大消費內部,低位的傳統消費和生育相關較新消費更優。不過,大消費行情是否有持續性需要關注,考慮包括消費提振政策,經濟數據、降准降息等因素影響。

(財聯社 馮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