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濤。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李兵 長沙報道
很多人知道顧濤是一位樸實無華的企業家,卻不知他更是一名胸懷大愛的優秀民建會員。
扮靚城市“顏值”,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添磚加瓦;打造“1+4”同心助殘項目,為殘疾人“點上一盞燈,架起一座橋”……
這位智者,憑藉過人的膽識和智慧,白手起家,從工程造價諮詢行業崛起,蛻變成一位事業成功、不忘“家國”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他說,這一切都源於他對社會責任的認知與良知。
助力成長
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和很多企業家一樣的成長經歷,顧濤也曾手捧“鐵飯碗”,入過編,下過海。雖然拿着穩定的工資,但對志向遠大的顧濤來說並不甘心。
世紀之交時,趕上單位體制改革,顧濤順其自然離了職,走上了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顧濤就想得很清楚,從事自己專業對口的老本行。“在單位工作我主要從事建設項目的造價審查工作,久而久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於是他一頭就扎進了工程造價諮詢行業。
那時候全球經濟危機浪潮剛過,裂縫中生出大量機遇,中國房地產逐漸進入了黃金時期。顧濤緊抓發展機遇,於2002年成立了正茂日升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原日升造價),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風浪再大,終歸恢復平靜。
沒資源、沒背景的顧濤深感公司的發展不僅要自身立得住,本事硬,還需將自身發展與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
長沙民建為企業發展搭建互通有無的平台。
這時,同為企業家的長沙民建會員朋友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一起參加組織活動,不時開展學習交流。“遇到急、難、愁、盼問題,大家一起互商有量,資源共享。我們企業的一些資質也是在民建的幫助協調下,順利地辦理下來。”
也是在那時,民建給顧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並積極靠攏。“不論是滄海一粟還是浪花一朵,都必須有它的承載,一個人也一樣,永遠不能單獨存在。”顧濤認為“企業要做大,組織不能少。”
2010年,顧濤正式成為一名民建會員。
“剛開始我加入民建,就是想利用平台,積累人脈和資源,從而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顧濤說,民建確實給了民營企業家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家相互學到了各種寶貴的市場和經營經驗,也整合對接了各種資源,從而幫助會員解決了不少難題。
“疫情期間,我們公司現金流出現短缺,在民建省、市企聯會的幫助下,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金融機構900萬貸款的支持,讓公司順利度過了難關。”每每談起這件事,顧濤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但更可貴的是,久而久之,在潛移默化中我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認識,增進了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理解和認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顧濤認為。
高度決定視野,視野決定境界。
“也許是與優秀的人同行,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好。”顧濤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踏着時代的節拍奮勇向前,從幾個人的公司一步一個腳印,發展成為一個由五家子公司組成的綜合性的諮詢服務集團。現有員工200多人,年產值5000餘萬,年納稅400餘萬元。
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其足跡遍布三湘四水,不僅參與了長沙地鐵二號線、四號線,高鐵西站配套的實施,還為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後湖片區改造,湘府路高架橋等大型項目提供優質服務,為現代化新湖南的建設添磚加瓦,
而今,立足湖南,顧濤又將目光瞄準全國,日升諮詢開啟了從三湘四水走向珠江兩岸、長江南北的全國戰略版圖。
履職為民
打造1+4同心助殘項目
“致富要思源,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我們企業家理應多關注弱勢群體、多做公益慈善,以回報社會、回饋於民”。顧濤這樣理解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2012年,顧濤擔任民建開福區工委主委。
自上任以來,顧濤一直想着多做一些為民的實事。正巧趕上了省、市、區委統戰部開展“四同創建”工作,顧濤帶領民建開福區工委順勢打造出一個“1+4”同心助殘項目。
打造了一個殘疾人培訓就業的實訓平台。
其中“1+4”中的1是指打造了一個殘疾人培訓就業的實訓平台。顧濤認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是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舉措。
2016年,開福區營盤街社區辦公樓一樓開了一家特殊的超市,30餘平方米的門面內除了陳列食雜日用品,還出售殘障人士做的串珠首飾等手工藝品。
這家“同心”超市由民建開福區工委出資5萬元、社區出門面開辦而成。超市沒有老闆,開店不圖賺錢,只為幫殘障人士就業創業“操手藝”、贏尊嚴,巴掌大的門面卻有6個夥計:2名二級肢殘人士作為正式員工,4名殘障人士當小工。
“我們無償出資,賺錢算他們的,虧錢算我們的。通過採取‘線上+線下’的物品銷售形式為幾十名殘疾朋友提供了實訓,就業輔導員手把手訓練理貨、收銀、保潔、營銷等,培訓合格的人員,可直接進駐華潤萬家等愛心企業工作,實現同工同酬。”顧濤介紹,5年來,這家暖心小超市為30名殘疾人提供了實訓,接納9名殘疾人進行內部就業。
不僅如此,顧濤還積極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廣泛宣傳,為“同心超市”先後籌集捐贈物品1000餘件,累計價值10萬餘元,服務300人次。
開展同心助殘系列活動。
其中“1+4”中的4,是以開福區殘疾人服務大樓為陣地,為開福區範圍內的殘疾人及其家庭提供以“醫療服務、法律援助、精準扶貧、文化服務”等四項服務內容。
每年傳統節日,顧濤都會帶領民建開福區工委成員為困難群眾送去溫暖和祝福,從未間斷。已先後開展節假日慰問,社會融合,大型倡導活動60多場,鏈接現金和物資40萬元,殘疾人參與達1000多人次。
此外,在推行同心四大服務工程同時,顧濤還想着為品學兼優的殘疾人子女提供就學支持,着手設立愛心基金,給殘疾人多元的扶持和供給,從根本上緩解殘疾人家庭的困難。
“民建見證了我的成長,我也要為民建做出更多的貢獻。”而今顧濤又走上了人大代表的舞台,感受着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地開花的魅力。他說不僅要聚焦實業、做精主業,要把自身的企業做強做優,更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