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跳過加息之後,本月美聯儲是否會加息?
如今已經臨近7月25日-26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加息的話題也再度引發大家的關注。從美國當下的情況來看,我認為七月份加息的概率比較大,但與此同時,美國也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前幾日美元指數跌破100,很多人據此來預測美聯儲七月份不會再加息。從美國這輪金融攻勢來看,不再推高美元指數,似乎就意味着要停止進攻了。而且與此同時,美聯儲內部最大的鷹派官員布拉德宣布辭職,所以信號看似也是比較明確了。
但是大家想一想,從去年開啟加息周期以來,美國一直都未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他們會就此善罷甘休嗎?從美國的一貫作風來看,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從近期的輿論導向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其一,美國勞工部公布了最新的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漲幅從5月的4%繼續回落到3%,低於預期的3.1%,已經12個月連降,看似也是對下半年加息預期的大幅降溫。但是這次的數據如果刨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來看的話,其通脹率還在4.8%左右,這與美國之前設立的2%的目標相差甚遠。
當然這是美國自己要捍衛的金融理論,我以前文章多次說過這個理論本身就漏洞百出,何況美國通脹問題的核心在於供應鏈紊亂,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造成的嚴重影響,快速加息就是企圖用金融霸權來收割全球的手段,結果因為中國因素導致計劃基本落空了。
其二,“新美聯儲通訊社”Nick Timiraos又開始作出暗示。他發文點評美國6月DPI數據,表示諸多美聯儲官員支持繼續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6月份的相關數據顯示通脹降溫,但是因為5月份以來的招聘和經濟活動強於預期,所以7月份仍有動力加息。一直以來,這位“美聯儲喉舌”的話還是比較準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重點分析過,大家可以回顧查看。而且在之前美聯儲公布的6月份議息會議紀要中,顯示的內容與Nick Timiraos的表述也基本一致。
所以綜合來看,美元指數的暫時性走弱,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也不足以表明是美國在金融層面做出了妥協和讓步。最多是在他們的官員陸續訪華之後,雙方再次明確了當初在巴厘島會晤的共識,即將利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拉全球一起陷入煎熬之中。
話雖如此,但就美國而言,在金融方面一直都擁有極大優勢,而這次加息一年多依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相信他們也有很大的挫敗感。我們知道,金融手段講究的是速戰速決,持久戰就會形成反噬,自身的風險也會急劇上升。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未償債務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76%,已經是2012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一年前的1.8%。而且現在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經超過32萬億美元,如果結合其金融市場和經濟體系的金融成本,肯定是遠遠高於這個水平的。不僅如此,如今美國的銀行業更是一地雞毛、問題重重,如果後面繼續加息,後果肯定將不堪設想。
所以對美國來說,不加息,這一年多的努力就白費了;加息,則會加重自身的負擔,如同雪上加霜。現在美國就等於把自己逼進了一條死胡同,很難收場了。
當然之前我們也分析過,在金融方面他們還有一個最後的兜底方案,但執行起來對其自身的傷害非常大。如果美國真的走到最後一步,以犧牲上千家中小銀行為代價來進行金融行業的兼并和重組,那勢必會有無數人的利益受到損失,對其國家安定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威脅。
所以是選擇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選擇跌入萬丈深淵,就看美聯儲接下來會如何抉擇了。當然事情發展到今天,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時代已經變了,過去依仗霸權收割全球利益的遊戲已經玩不轉了,如果美國賊心不死,依然想不顧一切背水一戰的話,那就等着迎接更嚴重的後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