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肖行情來得有點快。蛇年才過去一半,“馬年行情”似乎就已經來了。記者注意到,7月10日,雲中馬、四川雙馬這兩批“快馬”雙雙漲停。
“馬”股快跑,有個股半個月翻倍
事實上,自六月中旬開始,市場圍繞證券簡稱中包含“馬”字的股票開啟了一波炒作。
據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20日至今,a股28隻名稱中含“馬”的股票中就有24隻實現上漲,漲幅超過10%的有16只,漲幅超20%的有9只,其中,萬里馬一騎絕塵,漲幅超過了100%,股價幾乎呈現“垂直起飛”的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馬年行情”不僅來得早,而且更為分散化。
從這些“馬字輩”股所處行業來看,涵蓋紡織服飾、機械設備、環保、電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計算機硬件等多個板塊,個股之間基本沒有實質性業務關聯,炒作邏輯也並不清晰,主要是藉助名稱中的“馬”字形成聯想,借題發揮。
“此次生肖炒作較往年大幅提前(馬年為2026年2月)”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表示,而這種現象,本質上是遊資利用生肖文化符號製造的短期投機行為。“例如萬里馬漲幅超100%,但今年一季度雲中馬凈利潤卻大幅下滑,炒作行情與業績明顯脫節。”
“這種炒作,幾乎不需要基本面驗證,只要故事夠巧合、夠熱梗,資金就能找到一個突破口。這也是為什麼‘馬’能成為題材,不是因為它真能帶來現金流,而是它能帶來話題流。”知名商業顧問,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在接受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聯想越離譜,資金越上頭
回顧過去幾年,a股市場上“玄學炒股”早已屢見不鮮,甚至逐漸演化出一套完整的“炒作模板”:蹭名字、碰諧音、找聯想、帶節奏,一旦有風吹草動,題材立刻起飛。
去年底,a股就迎來了一波離譜又誇張的“蛇字輩”行情。例如,川發龍蟒因名稱包含“蟒蛇”,股價一度飆漲近200%;
a股上市公司葫蘆娃因動畫片《葫蘆兄弟》中存在葫蘆娃大戰蛇妖的情節,也被冠以蛇年概念股。當時有股民開玩笑預測稱:“葫蘆娃有七兄弟,所以葫蘆娃股票可能會有七個漲停板。”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一預判居然變成了現實,葫蘆娃果真在後來的交易日里,上演了一波七連板的魔幻走勢。
類似的聯想炒作還延伸到諧音、英文等各種維度。
比如斯萊克(snake)因英文諧音被歸類為“蛇年股”,博士眼鏡則因諧音“眼鏡蛇”受到關注。甚至像寶塔實業,也因“雷峰塔鎮白蛇”的傳說被市場附上炒作預期。
此外,投資者的腦洞還進一步延伸至董事長屬蛇的上市公司。去年12月2日,在450家董事長屬蛇的上市公司中,就有超過八成實現上漲,平均漲幅超過2%,其中還有20家公司漲停……
不得不說,上一波的蛇年行情聯想之廣、炒作之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不過,這類題材多數曇花一現,往往在數日內完成暴漲、見頂、下跌的“閉環”,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極具風險。
“理性投資的關鍵,不是看概念多熱,而是看企業多強。”霍虹屹強調,面對這類題材,投資不該被炒作節奏牽着鼻子走,而要有自己的邏輯判斷和耐心等待。炒題材可以熱鬧一時,但只有價值才能穿越時間。
霍虹屹認為,一旦這種炒作過度、監管出手、資金撤離,股價就可能迅速跳水,甚至連續跌停。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最大的風險並不是沒賺到,而是追在高點、賣在谷底,成為“擊鼓傳花遊戲中的最後一棒”。
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郝詠琪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