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跟您嘮嘮2024年10月這個養老金計算的分水嶺,我們提到了養老金的兩種計算方式就是以2024年10月為時間節點的,2024年9月前退休的“中人“按新老辦法對比計算養老金,補發比例最高100%,而2024年10月後退休的”中人“則完全按新公式核算養老金,取消老辦法保底。
說到這裡有很多網友覺得對這個調整方案很陌生,咱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所講的是退休時第一次核算養老金的方法,不是我們每天在盼望的每年漲養老金的方案。
那麼又有網友會有疑問了,這兩種調整方案怎麼跟之前講到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不一樣了。因為今天所提到的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
很多網友好奇,究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其實早在十年前的2014年10月就是養老金並軌制度的起點。所謂並軌就說明之前是“雙軌制“,我們首先要強調養老金”並軌“是指將原本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分割的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為全國一致的制度體系。核心目標是為了消除待遇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2012年社科院數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資)達到80%-90%,而企業職工僅有40%-50%。加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財政供養退休負擔持續加重。社會矛盾激化。
並軌前的雙軌制是如何計算退休金的?
機關事業單位無需繳納養老保險,養老金=退休前工資*工齡比例,由財政全額承擔費用。
企業職工需繳納養老保險,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那個時候同樣工齡退休的公務員養老金可能會是企業職工的一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10月啟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改革前即老辦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退休前工資*工齡比例,與個人繳費無關。
改革後即新辦法:與企業職工並軌,採用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強調多繳多得。
那麼這就面臨一個過渡的問題,如果直接切換,則會導致部分“中人“養老金驟降,所以設置了十年過渡期,即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通過新老辦法對比取高值+差額補發來保障平穩銜接。
好了說到這裡,兩種調整方案出現了。
1.2024年10月前退休的“中人“,即2024年9月及之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採用”新老辦法對比“取高值並補發差額的方案。
舉個例子,新辦法算得養老金為6000元,老辦法算得養老金為4000元,那麼差額的2000元按比例分年度進行補發。
2.2024年10月後退休的“新人“及企業退休職工包括靈活就業人員,採用新公式核算,取消老辦法保底,與當地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和賬戶餘額直接掛鈎,強調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這裡需要重點提醒大家的是:2024年10月起,過渡期結束,新退休人員一律按新辦法計算,取消老辦法保底。2025年退休的“中人“是最後一年享受70%差額補發的人群。同時我們再次強調企業退休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始終按照新辦法計算養老金。
最後小編有一個疑問,今天咱們能盼來養老金調整的正式通知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