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接盤萬達廣場,劉強東為什麼願意拉王健林一把?
誰能想到啊,當年在互聯網大會上調侃王健林“一個億是小目標”的劉強東,七年後居然花500億接盤萬達廣場,幫老大哥王健林解圍?
一個是搞線上電商、物流的京東老闆,一個是靠線下商場、影院發家的萬達董事長,倆人原本沒啥交集,現在卻因為萬達的困境走到了一起。最近京東聯合騰訊、陽光保險等五家企業,一口氣拿下萬達48個廣場項目,總金額500億,這可不是小數目!
有人問了:劉強東為啥願意在這時候拉王健林一把?是講兄弟情義,還是藏着商業算盤?這事兒對萬達、京東和整個零售市場又意味着啥?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聊聊。
要說萬達當年那可是風光無限,王健林一句“先定一個小目標”火遍全網,各地都以有個萬達廣場為榮。可這兩年,萬達日子不好過啊——IPO衝刺幾次都沒成,債務壓力大,股權被凍結,輿論也跟着吃瓜。為了活下去,萬達商管這兩年陸續賣了不少廣場,安徽、河南、湖北的項目都轉手了。這次一口氣打包48個優質廣場出手,說是“輕資產轉型”,實則是現金流撐不住了,不得已割肉自救。雖然保留了運營權,但從“房東+管家”變成“只幹活不持股”,心裡滋味估計只有王健林自己清楚。
表面看,劉強東是當“接盤俠”幫老王還債,可往深了看,這老哥可是在下一盤大棋。早在2018年,京東就跟着騰訊投過340億給萬達,當時是看騰訊面子,這次可不一樣——劉強東早就盯上了線下零售這塊肥肉。
從2022年開始,京東之家就入駐萬達廣場賣3C產品;2024年,京東物流和萬達搞了“快閃計劃”“寄送服務台”,說白了就是在商場里搭物流點;今年更猛,劉強東一邊搞外賣,一邊和胖東來合作建供應鏈基地,現在直接拿下48個廣場,等於把一線商圈的入口攥手裡了。
他圖啥?不是單純要地皮和門店,而是要構建一個“線下基礎設施網絡”——物流能落地,消費場景能搭建,人流數據能收集。你想啊,京東物流是“大動脈”,商場就是“毛細血管”,能直接觸達消費者,這對搞即時零售、本地生活太關鍵了。
有人說京東是互聯網公司,咋越干越“重”?其實劉強東心裡清楚:線上流量見頂了,線下才是新戰場。現在年輕人買東西講究“快”和“體驗”,外賣半小時送達,商場能逛街試穿,純線上玩不轉了。所以他必須布局線下,從倉儲、物流到商場、門店,全鏈條自己掌控,這樣才能築起競爭壁壘。
對王健林來說,500億解了燃眉之急,萬達商管能接着運轉,算是“活下去”了,但代價是失去48個優質資產,未來發展得靠運營能力吃飯。
對劉強東來說,這波操作太划算了:聯合其他資本一起投,風險分攤了,但拿到的資源可不少——商場的人流數據、商鋪布局、物流點位,這些都是花錢買不來的“隱形資產”。以後京東外賣、超市、物流都能借萬達廣場落地,線上線下打通,形成閉環。說白了,他不是在救萬達,而是在給自己的“新零售帝國”拼最後一塊拼圖。
表面看是“劉強東拉王健林一把”,實則是“一個需要救命錢,一個需要新場景”的雙向交易。萬達用資產換生存,京東用資金換未來。背後折射的,是中國零售行業從“線上獨大”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
你覺得劉強東這次是講義氣還是做生意?歡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覺得有意思就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