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7日訊(記者高艷雲)節後首個交易日,東海證券的人事變動成為業內矚目的焦點,一場“人事地震”在這家券商悄然發生。
4月29日,東海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於4月26日收到職工監事、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楊明遞交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楊明辭去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所有職務。董事長王文卓代為履行公司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職責,代為履行職務期限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新任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到任之日止,最長不超過6個月。
不僅如此,東海證券董事會於4月28日還收到執行委員會委員高宇的辭職報告,因個人職業規劃調整,高宇辭去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
此外,東海基金髮布公告,因公司董事長楊明離任,東海證券董秘袁忠接任這一職務。
“異常”之處引熱議
此次券商高管的離任之所以備受關注,源於三方面的“異常”情況。其一,東海證券一次性出現多達2名高管離任;其二,在相關公告發布時,券商並未附上感謝詞;其三,這兩名高管任職時間較短,均未到任職期限。
楊明是一位“80後”,今年44歲,任職東海證券總裁的時間有近2年4個月。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楊明任職職工監事、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的起止時間應為2023年1月18日至2026年1月17日。
高宇任職東海證券執行委員的時間並不長,僅任職一年7個月。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高宇任職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起止時間應為2023年10月11日至2026年1月17日。高宇當前離職,距離任職周期結束還有長達8個月時間。
遭遇自營下滑、合規違規困境
對於東海證券兩名高管的離任,市場將其歸咎於業績與合規等原因。
近年來,東海證券多年業績不佳,直至去年業績扭虧。
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14.69億元,同比增125.94%,歸母凈利為0.2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2021年至2023年,東海證券歸母凈利分別為2.3億元、1.34億元、-4.92億元。
2023年,是東海證券巨虧的一年,也是楊明任職東海證券總裁的第一年。僅從業績來看,這或成為楊明任職問題。
楊明主要履歷能力圈是在投資自營業務,東海證券自營業務無論是業績,還是合規,均出現較大不良情形。
2023年、2024年,東海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分別為虧損4.76億元以及盈利2.66億元,兩年合計虧損2.1億元。這也意味着楊明任職2年期間里,自營雖在2024年盈利,確未能覆蓋前期虧說。
2024年4月18日晚間,江蘇證監局發布罰單,東海證券被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楊明以及時任投資經理林顯鋒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東海證券存在違規行為包括,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公司未建立多層次、相互銜接、有效制衡的風險管理運行機制。自營業務風險控制組織架構不合理,風險管理不到位,權益類業務內設風險限額管理未能有效執行;部分固收類業務經營未受到有效制衡和監督等。
十餘家券商高管更迭
近年來,受到齡退休等多因素影響,券商高管調整較多。即便在今年,也有多家券商高管發生變化。
5月6日,招商證券發布公告,總裁吳宗敏到齡退休,離任職務,在總裁空缺期間,暫由董事長霍達代行總裁職務。
招商證券表示,公司董事會對吳宗敏的重大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吳宗敏任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全面貫徹執行董事會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改革創新,堅守風險合規底線,推動公司戰略規劃有效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期因退休離職的還包括國聯民生證券副總裁尹紅衛,4月29日,國聯民生公告稱,鑒於尹紅衛到齡退休,其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職務。尹紅衛的職業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她早年曾是一名學校教師,後投身金融領域。2019 年 4 月,她加入國聯證券(該公司現已更名為國聯民生證券),擔任首席財富官一職。2020 年 2 月,尹紅衛升任副總裁,直至退休離任。在她的帶領下,公司經紀業務條線發展迅猛,並於 2021 年達到發展巔峰。根據相關財報數據,2021 年,國聯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達到 6.09 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 15.75%;“經紀及財富管理” 條線的毛利率更是高達 42.93%。
全行業來看,還包括,長江證券董事會選舉劉正斌為董事長;張秋雲被推薦為中原證券董事長人選;顧仲輝擔任國開證券總裁;徐璐、楊可名被任命為財信證券副總裁;楊陽獲聘任為東莞證券總經理。
此外,還包括王力行、馬剛分別出任華興證券董事長、總經理;劉成被選舉為中信建投董事長;原華金證券副總經理張煜擬任金圓統一證券總經理;張暉被聘任為國都證券總經理;原常務副總經理、財務總監關曉斌出任銀泰證券總經理;唐文峰任國盛證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