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本周,傳統上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國債卻被投資者大量拋售,導致收益率上升。9日,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過去三天內飆升近60個基點,一度突破5%大關。
全球分析師和投資者指出,本周美國國債的拋售表明,人們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信心已經動搖,“市場對美國資產失去了信心。”“此次拋售可能預示着美國國債的格局轉變,美國國債不再是全球固定收益的避風港。”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 (ray dalio) 也發出了嚴厲警告,目前美國的國債總額已超過36.2萬億美元,政府債務激增可能引發美國金融體系的“心臟病”。
一位經濟學者甚至稱,“在外匯和全球政府債券市場,隨着美元和美國國債的拋售,我們看到十國集團貨幣和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券大幅上漲。我們或許正經歷着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經濟體系面臨的最大衝擊。”
*歡迎掃碼加入家辦新智點·知識星球。限時贈閱17萬字“家辦手冊”,全面了解本土家辦行業圖譜和方法論。

強遭“拋售”
美國國債遭遇拋售,10年期國債收益率隔夜飆升至4.49%。荷蘭國際集團(ing)表示,這可能預示着投資者將更廣泛地撤離美國資產。
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石,投資者、銀行和其他機構大量持有美國債券,將其視為安全的投資,並在需要時可以輕鬆出售以籌集資金。
通常情況下,當美國股市崩盤時,美國投資者會拋售公司股票,轉而購買美國國債。但這一次(由於各國拋售美國債券的傳言不斷),投資者反而購買了德國國債。美國不再被視為穩定、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套利基金 aravali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穆克什·戴夫 (mukesh dave) 表示:“當主經紀商開始收緊政策,要求更多保證金或說我不能借給你更多錢時,這些人顯然將不得不拋售。”
警告信號已經閃爍了幾天,因為在債券拋售的壓力下,銀行間市場上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和掉期利率(一種利率衍生品)之間的差距急劇縮小。
隨着本周美國國債被拋售,債券收益率飆升,與掉期收益率失衡。目前各國政府正在拋售國債,隨着投資者轉向現金和避險貨幣,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債券也迅速遭到拋售。
另一個跡象是:對沖基金在基差交易中使用的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12個基點,至4.835%。該收益率一度創下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三日漲幅。
長期債券的拋售也使兩年期和十年期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距(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稱為收益率曲線)升至2022年以來的最大水平。
一位高級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表示:“看看4月9日晚上曲線的變化,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這都是相當極端的——2至10年期利率在幾個小時內上升了30個基點;我肯定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另一個因素正在推動市場情緒:一場長期結構性轉變正在發生。
一位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表示:“人們現在質疑,那些投資於美國的資金,無論是債務還是股票,是否會迴流到其本國。”
那麼,有多少國債在除美國以外的人手中?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份,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8.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另外,由於許多投資者通過倫敦或開曼群島等離岸金融中心購買美國國債,因此美國國債的所有權難以追蹤。

債券價格下跌
本周,由於美國國債拍賣出現需求疲軟的跡象,債券價格暴跌。一些市場分析師指出的那樣,這種情況極不尋常:在2008年、2001年、1997年或1987年股市崩盤期間,債券價格都上漲了。
如果債券價格繼續跟隨股票價格下跌,至少會引發三個問題:市場能否承受這種痛苦?美聯儲會像2020年那樣進行干預嗎?債券市場拋售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前兩個問題目前無法回答,但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卻顯而易見。
第一,可能性是宏觀經濟因素。由於關稅,投資者擔心通脹上升。另一種可能性是,一些投資基金可能正在拋售其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以滿足追加保證金的要求。
第二,波動性爆發的原因是,對沖基金被迫平倉所謂的“基差交易”。
幾位市場參與者表示,拋售壓力的一個來源是一些對沖基金,它們在美國國債市場上進行了一些債務押注,但由於經紀商要求它們提供保證金或額外抵押品來支持交易,這些對沖基金不得不平倉。結果,它們拋售美國國債來籌集資金。
通常,“基差交易”是宏觀對沖基金的一種“神秘策略”,正如阿波羅私人資本集團稱,它涉及“槓桿押注,有時高達100倍,目的是從期貨價格與債券價格的趨同中獲利”。它們依靠出售期貨合約或支付掉期交易,並用借來的錢購買現貨美國國債,以期從微小的價格差異中獲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估計,這些交易價值1萬億美元,而彭博社的分析則表明,對沖基金持有所有美國國債的7%,似乎超過了交易商銀行,而且增長幅度巨大。斯洛克則表示,這些交易總額“高達8000億美元,是2萬億美元大宗經紀業務未償還餘額的重要組成部分”。

達利歐發出嚴重警告
達利歐已對美國發出了嚴厲警告,目前美國的國債總額已超過36.2萬億美元,政府債務激增可能引發美國金融體系的“心臟病”。
他警告說:“‘債務死亡螺旋’是指債務人需要借錢來償還債務,而債務循環卻在加速。然後每個人都看到了這一點,就不想再持有債務了。”
他強調了嚴峻的形勢,並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現在每年要花費近1萬億美元的利息來償還國債。而金融體系中的“債務像斑塊一樣不斷累積”,這會給政府帶來“問題”,因為利息支付會吞噬越來越多的預算。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持續出現赤字,支出超過收入。美國財政部網站顯示,聯邦政府上財年支出約6.75萬億美元,但收入僅為4.92萬億美元,這意味着赤字高達1.8萬億美元。該網站顯示,自2000年以來,美國國債已增長兩倍多,估計已達到36.2萬億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2025年聯邦預算赤字將增至1.9萬億美元。
達利歐表示,如果美國不在未來四年左右將財政赤字從gdp的6%以上削減到3%,那麼政府債券的供應將超過需求,並推高利率,導致國債市場陷入“螺旋式下降”。
當被問及美國債務問題是否會導致一段時期的緊縮政策時,達利歐表示,這一問題可能導致債務重組,美國向其他國家施壓購買債務,甚至切斷對一些債權國的支付。
雖然達利歐認為,美國不太可能違約,但可能出現更大的威脅:貨幣貶值。“不會出現違約——央行會出手,我們會印錢買錢,”他說。“這就是貨幣貶值的地方。”
2022年6月,通貨膨脹率飆升至40年來的最高水平,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飆升9.1%。食品和住房等必需品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為使投資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達利歐強調了多元化的力量和一種經過時間考驗的資產的作用,“人們的投資組合中通常沒有足夠的黃金。當經濟不景氣時,黃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分散投資工具。”
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它不像法定貨幣那樣憑空印製,而且由於它不與任何單一貨幣或經濟體掛鈎,因此在經濟動蕩或地緣政治不確定時期,投資者會蜂擁而至,推高其價值。
那麼,投資者應該持有多少貴金屬呢?達利歐建議,投資者投資組合中黃金的比例應為10%至15%。
德國:“另一個避險天堂”
在9日全球債券市場出現波動後,投資者紛紛在包括德國債券在內的新領域尋找安全。
在歐洲,歐洲長期政府債券的借款成本也上漲。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了2個基點;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政府債券(即金邊債券)上漲了12個基點,30年期金邊債券收益率一度飆升至30個基點,創下27年來新高,最新上漲25個基點。
一位高級市場經濟學家分析稱,英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正受到美國國債波動的溢出效應的影響,但與其他高等級債券市場相比,英國政府債券市場通常對引發收益率上升的催化劑較為敏感,因為對沖基金的追加保證金要求較高。
她補充道:“在全球風險偏好負面且高度不確定的背景下,英國政府債券的波動性高於其他發達市場政府債券,這並不太令人意外。除此之外,英國緊張的財政狀況無疑已經在考驗投資者的承受能力。”
貝萊德投資和投資組合解決方案全球主管表示,最近幾個月的情況提醒投資者“我們處在一個新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廣義股票指數、廣義債券指數、即存即棄的投資組合併不理想。從美國債券市場的基本面來看,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技術面的變化,我們已經看到掉期市場出現壓力的早期跡象,值得密切關注。”
德國柏林貝爾維尤宮飄揚着美國和德國國旗
不過,德國卻逆勢上漲,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被視為歐元區基準的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7個基點,2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12個基點。
一位信用評級分析機構主權債券高級主管稱,9日,德國債券與長期市場表現不同步,因為投資者仍對特朗普的行動規模感到震驚,仍在等待更明確的消息,因此德國債券被視為另一種避險資產。
他還指出,期限較短的歐洲債券價值正在上漲,因為它們對政策更加敏感,而且隨着全球更多降息的預期被反映出來,交易員希望現在鎖定回報。
“傳統上,你可能會在動蕩時期投資美國,但這是一個美國故事。德國正受益於更廣泛地尋求優質資產。德國已經向市場表明了它的行動方向,其發展路徑也十分清晰,”他補充道,他指的是柏林最近通過的一項涵蓋基礎設施、氣候和國防領域的巨額財政刺激計劃。
(《家辦新智點》提醒: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我們希望基於知識星球平台,構築一個家辦行業hub,通過向星球成員輸出家辦深度insight、分享一線家辦從業者的經驗與教訓、提供陪伴式的職業成長支持等方式,實現長期陪跑中國家辦行業的目標與願景。
為助力知識星球星友成為家族財富管理和傳承領域真正的專家,我們將推出「家辦新智點·家辦通識課」,歡迎您加入知識星球,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