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按】美國總統特朗普貿然向全世界掀起關稅大戰,攪亂世界經濟棋局。關稅風暴將如何打破國際貿易規則?特朗普的關稅大戰能堅持多久?直新聞團隊推出專欄《關稅風雲》,本期對話全球知名華人經濟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胡永泰。
胡永泰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馬來亞大學客座教授,現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亞洲區副主席,同時在中國遼寧大學任教。作為全球知名華人經濟學家,他曾為多個國家政府部門和國際機構在宏觀經濟、外匯管理和國企改革等方面提供決策建議。上世紀90年代,作為中國財政部顧問小組成員,他曾參與設計中國稅收和匯率改革,並親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
胡永泰認為,特朗普很可能正在重蹈百年前的覆轍,讓世界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中方的反制措施精準打痛了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盤,但長期來看,中國仍需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調整產業發展方向、推動深層次改革、穩步擴大內需、應對外部衝擊。
當地時間10日,美國再次遭遇股、債、匯“三殺”。投資機構高盛本周發布的最新美股研報顯示,鑒於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衰退風險不斷上升,美股或演變成周期性熊市。美國前財長耶倫10日也表示,“面對如此大的不確定性,哪家公司會進行長期投資呢?”
如此糟糕的後果難道還不足以給特朗普敲響警鐘嗎?
面對記者的這一提問,胡永泰答道:“你看看特朗普到目前為止的做法,他會宣布一些事情,然後撤回,然後又改變主意,這真的讓他犯了很多錯誤。像這樣的全面貿易戰是兩敗俱傷的。這清楚地表明,(特朗普)對美國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毫無準備。”
美國政府此次瘋狂的關稅措施,讓世界回想起近一個世紀前的 “前車之鑒”。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後,為了所謂保護美國農業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美國國會1930年出台“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將所有輸美商品關稅提升至美國歷史最高水平。儘管當時有一千多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上書,請求時任美國總統胡佛否決這項“愚蠢的經濟政策”,但胡佛為了迎合選民訴求,仍將其簽署成法。結果就是,世界各國立即實施報復性措施、紛紛調高對美關稅。該法案出台後的五年內,美國進出口額均下降超過一半,世界貿易規模整體萎縮了大約66%。
美國經濟學界普遍認為,“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甚至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之一。胡永泰認為,美國當前正在重蹈覆轍。外部世界面對這一“愚蠢”的霸凌行為,退縮妥協絕不是正確選項。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一個惡霸呢?他第一次提出要求並得到了滿足,你怎麼能確保他能約束自己不再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別忘了,希特勒最開始也只是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有限’的領土要求而已。我們都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
胡永泰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視頻採訪
當地時間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不採取報復行動的國家暫緩關稅90天,卻將對華關稅提升至125%。到了10日,白宮發布的一項行政命令稱,包括自3月初以來已經實施的20%所謂芬太尼問題施加的關稅,美國對華累計關稅已達145%。
“他暫緩了其他國家的關稅,唯獨‘單挑’中國,這一事實清楚地告訴我們,(特朗普)這場關稅戰的首要目標之一是什麼,那就是對付他所認為的美國‘頭號威脅’——中國。”
胡永泰認為,特朗普政府視中國為頭號對手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日漸擴大。二是在經貿領域,中國仍對美存在巨大順差,且沒有如美方所願,將自身金融部門向美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開放。第三則是中國在產業技術競爭中展現出的驚人上升勢頭,讓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受到了威脅。
針對美方的瘋狂舉動,連日來,中國政府不僅堅定表態將“奉陪到底”,並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反制舉措。在胡永泰看來,相關舉措精準擊中美方痛點,特別是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盤。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美反制)關稅中的一部分正在精準打擊特朗普的政治基礎,即農村地區和農產品。當你能從巴西買到大豆時,為什麼要從美國購買大豆?中國(的反制)當然不足以徹底擊垮美國,但能夠損害到(特朗普)的基本盤,並傷害共和黨。所有的聰明人現在都在開始反抗特朗普。如果他再不作出改變,中期選舉對他來說會非常糟糕。”
胡永泰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視頻採訪
胡永泰向直新聞分析稱,需要警惕的是,由於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遏制中國、讓中國服軟,那麼也就意味着,只要中國不對美國屈服,高關稅等經貿遏制手段或許就將一直持續下去。這樣一來,很可能出現一種危險的局面,即中國原本的輸美商品將被出售到世界其他國家,導致各國被迫也提高對中國的關稅。胡永泰認為,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做的就是忍住“短痛”,重新調整定位,將一部分材料和資本投入到如“一帶一路“夥伴國家的建設合作中,建立良性循環。
“從短期來看,這很痛苦,可能不得不忍受。但從長遠來看,應重新定位其生產能力,以幫助建設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使它們成為未來中國商品的市場。”
另一方面,胡永泰也指出,中國14億人口形成的龐大市場帶來的消費內需不容小覷。中國政府近來已推出一系列促消費舉措,釋放出積極信號。
針對連日來有分析稱,當前的關稅衝擊對中國來說恰是一次深化改革的歷史性機遇,胡永泰認為,中國真正需要的深層改革重點應該一方面放在金融部門,推動人民幣成為更加可靠的世界儲備貨幣;同時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改善收入分配製度,讓民眾擁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才能提高消費意願,這也是前文提到的擴大內需應對外部衝擊的前提條件。
“如果中國決定,它可以忍受痛苦,並作出必要的改變,那麼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將看到,中國經濟將繼續增長,儘管未來一兩年內可能會放緩,但中國的技術發展將保持強勁勢頭。未來將是一個大市場,很多人願意與中國合作,保持與中國的貿易開放。這才是最重要的。”胡永泰說。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狄競
日前,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國會發表講話時公開表達了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失望、並重申對多邊主義的支持。連日來,許多東盟國家的領導人也強調,需加強區域內部紐帶以應對關稅震蕩。11日,中國外交部宣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下周出訪三個東南亞國家。胡永泰認為,這正是中國與區域合作夥伴加強溝通應對衝擊的良好契機。
“正如新加坡總理所說,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我們應該保持自由貿易。中國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經濟,而重新定位將是一個幫助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機會,我們將能夠回到一個更接近聯合國成立時的體系,繼續促進世界貿易,繼續進行全球治理。”
作為長期研究全球化和亞洲經濟的資深學者,胡永泰表示,沒有國家願意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世界各國不會同意以加入反對中國聯盟的形式參與“新冷戰”。就連歐洲也意識到,美國是一個不能依賴的盟友。因此,理想狀態是能夠由世界中間國家打造一個“緩衝區”。
“我們希望有這樣一個體系,在那裡我們是朋友,而不必選邊站。我認為,東盟與韓國和日本可以承諾與所有國家進行自由貿易,並呼籲為聯合國提供更大的支持。然後它們邀請美國和中國加入……如果是東南亞提議,我認為(中美)兩國都會接受成為其中的一員。歐洲人也會覺得這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們也不想錯過中國市場。”胡永泰說。
作者丨狄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