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2025年04月08日18:34:08 財經 1820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作者 商迪安



對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來說,上一次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這樣坦誠地談心,還是在2022年的盛夏。那時,山谷幽靜、星空深邃,兩人聊事業前路、聊公司轉型,聊抓得住的眼下;也聊人生感悟、心理困境,聊存在不確定性的未來。


兩年之後,當他們再次坐到彼此對面,言語之間,除了對商業軌跡、過往得失的回望,更增添了更多立足時代、縱深聯結的人文思考。俞敏洪也發現,現在的張朝陽“跟原來完全不是同一個人了”。


曾經的激流奔騰變成了靜水深流。反差背後,價值觀樹立和情緒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前者決定了一個人究竟可以走多遠,後者預示着一路上將會遇見怎樣的風景。對此,張朝陽給出了兩個關鍵詞——grace under pressure(壓力下的優雅)與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心理柔韌度)。他認為,只有不斷豐富知識和閱歷、培養多線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而這同樣是俞敏洪所認同的“管理自身心理健康的關鍵路徑”,或者說,是大眾一直所追尋的、應對焦慮的密碼。


畢竟,被壓力的陰雲籠罩似乎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常態。某種程度上來看,張朝陽和俞敏洪的經歷,是一個時代的註腳;而他們從中收穫的經驗,則可以為當下的我們提供無限的啟發——作為“初代企業家”,兩人於行業崛起與繁花着錦的背景下一路進擊;也中途遭遇波折、快速調整姿態和方向,重新出發。酸甜苦辣各有不同,但不變的是他們對“折騰”的堅持、對穿越周期的堅守。“前浪”並未知足地留在沙灘,而是選擇努力地成為“後浪”,並與“後浪”一道,奔流入海、靜水深流。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穿越周期,“前浪”不懼“折騰”


在一次談論企業家特質的直播中,俞敏洪將中國的企業家按照代際分成四批,他在第二批,即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下海”的“92派”,張朝陽屬於第三批,“是最早跟互聯網相關的那批人”。


雖然一前一後,但兩人年齡相仿,同為90年代創業。張朝陽最先看到了互聯網的發展機遇,毅然決然地回國,成立了中國首家引入風險投資的公司,就此鋪開一條互聯網之路。俞敏洪則從北京大學辭職,帶領新東方從一間民房裡的培訓班起步,進而成長為民辦教育機構的引領者。


功成名就時,事了拂衣去。當業務進入成熟階段後,不再事必躬親、轉身歸隱田園,往往是許多企業家的共同選擇。不過,卻不是張朝陽和俞敏洪的。當年,他們“折騰”出了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現在,他們依然“折騰”在一線,似乎不覺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張朝陽的新身份是“物理網紅”。2021年11月,第一堂《張朝陽的物理課》開播,這是“張總”變成“張老師”的起點。三年時間,他在搜狐視頻累計完成240餘場推導直播課,還出版了三本科普著作,以切實行動讓物理學走近大眾、走進生活。一個細節是,張朝陽的生活里再也離不開餐巾紙——那是手稿,也是教案。上面寫滿了各種公式和推導過程,越寫越多、越寫越厚,堆在辦公桌上蔚為壯觀,令踏入他辦公室的俞敏洪驚嘆不已:“真的是了不起,你把自己徹底變為了學者型企業家。”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英語課比物理課開得更早,至今已有八年時間。周一到周四,張朝陽的英語課搜狐視頻直播雷打不動。英語新聞的講解、剖析,與物理公式的推導、應用,共同填滿了他的每一周,也讓搜狐探索出了知識直播這條獨特的業務路徑。《張朝陽的物理課》之外,《星空下的對話》《科學演講局》等爆款IP層出不窮,吸引了大批專業用戶入駐、表達、交流。於是,一個全方位的知識直播體系愈發完善。


關於直播這件事,俞敏洪其實並不陌生。新東方教育業務遭遇瓶頸後,俞敏洪以助農為切入點、推動公司轉型,成功孵化出以直播電商為主要方向的東方甄選。他參與帶貨直播、文旅直播,也主導觀點分享直播、連麥訪談直播。出鏡的同時,少不了與網友隔空互動,頻繁現身於輿論場。正如俞敏洪對張朝陽所感慨的那樣,他們兩人是同一時期創業的企業家之中、為數不多依然活躍於一線的人,“好像嫁接在這兩個時代之間的橋樑”。而張朝陽的回應是四個字:“穿越周期。”


從近期搜狐公布的2024年營收得以窺見,去年總收入5.98億美元,與上一年相比保持持平態勢。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線遊戲收入實現了增長,集團凈虧損狀況也大幅優於預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韌性。


穿越周期的真諦或許不是靜止,而是“折騰”。他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堅持跑步、熱愛爬山、鑽研物理、衝浪網絡……既出於個人興趣使然,也藉此帶動公司業務開拓。對話現場,張朝陽直接拿出手機、邀請俞敏洪入駐搜狐視頻的社交平台“關注流”,實現以視頻會友。不僅如此,他甚至大方傳授了“漲粉經驗”,建議對方在互聯網找到樂趣,真正地“玩兒起來”。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畢竟,張朝陽本人就是搜狐視頻“關注流”的第一代言人,原創、轉發、互動,內容信手拈來,專註於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在他眼中,“人活到老折騰到老”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不應該受年齡所限,將自己束縛在“前浪”的框架內。對此,俞敏洪深表認同:“人應該是活得越老越精彩才對。”


言語是態度的折射。換句話說,作為“前浪”,他們不僅不畏懼“折騰”,甚至主動“折騰”以擁抱“後浪”,不斷嘗試、勇於挑戰,進而成為“後浪”的一部分——這其實是搜狐和新東方持續向前邁進的基礎。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樹立價值觀,壓力之下也要優雅


時隔兩年之後再次談心,儘管“折騰”的主題不改,但俞敏洪敏銳地意識到,張朝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河流或溪流的跳蕩”變成了“一片平靜的海洋”。


這片“海洋”的形成,離不開張朝陽個人對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原點可以追溯至他的青年時期——象牙塔內,考試成績大概是人生中唯一的追求;大洋彼岸,歸屬感的缺乏又讓他感到無比孤獨。種種問題的積累進一步放大了心理層面的焦慮,雜亂的想法盤踞在他的腦海里,無法驅趕,難以化解。


“後來我就研究行為心理學。”張朝陽說,他從大腦怎樣工作、心理如何形成開始學起,閱讀相關療法的論文,將文中涉及的具體方法應用於自身,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硬從一個泥潭裡爬出來的。”


張朝陽與俞敏洪,“互聯網拓荒者”不懼“折騰” - 天天要聞


他所提到的“ACT”療法正是其中一種。第一條是acceptance,即接納自身所有的焦慮與痛苦;與此同時,committed to value driven action,指的是依據自身價值觀與使命感所明確之事,堅定無畏、勇往直前,將想法付諸行動。


事實上,價值觀和使命感是張朝陽與俞敏洪這一輩企業家一以貫之的堅持。在俞敏洪看來,使命感、方向感、責任感、價值感是推進創新的持續動力,是走向成功的必要元素,更是管理自身心理健康的關鍵路徑。


對大部分人而言,當代社會環境註定了學業負擔、工作壓力、生活煩惱總是如影隨形。無論是事業有成、視野開闊的企業家,還是按部就班、安於現狀的普通人,都無法避免地需要與焦慮情緒纏鬥不休。


應對焦慮,張朝陽將自身心得總結為兩個關鍵詞:grace under pressure(壓力下的優雅)與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心理柔韌度)。他認為,若是希望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需要通過不斷豐富知識和閱歷,培養多線程思考的能力。其核心在於,支點的增加意味着平衡,這樣才能夠在單一方向上出現挫折時保證心態的穩定、及時做出調整,避免因為鑽牛角尖而陷入長久的困惑和迷茫。


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爬山是張朝陽的愛好之一,在他看來,攀登雪山亦有哲學思考蘊藏其中。許多同行之人體能良好,卻始終沒有收穫屬於自己的登頂瞬間,歸根結底,是他們“沒有做好忍受痛苦的準備”。他覺得,當一個人拋開所謂的功利心,真正知曉完成某件事的原因和意義,才可以承受隨之而來的一切痛苦、抵達終點——那不只是空間上的階段性終點,更是心靈上的高層次目標。


張朝陽的這段話可以視為進一步闡釋:“如果沒有價值觀的話,你就會在得失方面特別在乎,但如果你有價值觀,就是我這輩子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無論如何,我覺得我問心無愧。所以還是要有價值觀以及做人的right and wrong,你就會心安理得。”


俞敏洪深有同感。即使在外界以為的“艱難時刻”,處理公司的大小事務時,他的情緒管理仍舊平穩,波動甚小。“和Charles(指張朝陽)一樣,當你醒悟之後,你總會發現還有那麼一種使命感,你還沒有完成,一切都還沒有結束。”


那麼,人生究竟是什麼?是當下的喜怒哀樂,是每一個抓不住的片段,是無數留存心間的記憶,是一座尚不知高度幾何的山峰,是一條連通昨天、今天、明天的跑道,是一道充滿未知與挑戰的航線……張朝陽與俞敏洪正在踐行他們所秉持的理念,也以親身經驗為或許正在糾結於眼前是非曲折的你我,提供了問題的參考答案——“The best is yet to come”,最好的還在未來。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 天天要聞

OPPO“開卷”,影像旗艦淪為千元機,Reno12 Pro開始收尾了

以前,攝影是一項門檻較高的愛好。那時候,手機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機的拍照質量差得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出門旅遊時,很多人要麼選擇攜帶專業的單反相機,要麼乾脆找當地的攝影師幫忙拍攝。但是現在,隨着智能手機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攝影已不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聞

蘋果給Windows筆記本重力一擊,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筆記本市場,各大品牌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競爭異常激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就連蘋果也在這場競爭中加大了力度。特別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強大的性能和合理的價格,成為了許多用戶的首選。相比於以往的MacBo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 天天要聞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徠卡機皇收尾了

當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價亮相時,不少用戶感嘆"小米旗艦越來越貴了"。例如,今年發布的小米15 Ultra,售價高達6499元。雖然價格有所提高,但仔細分析其配置,我們仍能發現小米在保持高性價比方面的努力。對於熱愛攝影且預算有限的用戶而言,老款高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 天天要聞

小驍龍8至尊芯發布!紅米新機全球首發搭載:價格夠刺激!

進入4月的第二天,高通總算是發布了曝光許久的驍龍8s Gen4,雖然這個名字頗顯低調,沒有延續去年驍龍8s Gen3高通宣傳的"小驍龍8 Gen3"風格,叫做"小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但從架構上來看驍龍8s Gen4無論是CPU還是GPU都和驍龍8至尊版非常相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 天天要聞

人形機器人,少一點“騰空”,多一點“落地”

人形機器人的“跳舞”與“空翻”固然是先進技術不斷突破的象徵,但真正滿足“人民需求”的關鍵在於解決實際痛點。所以,當正解局看到已經有人形機器人走到流水線時,我們是興奮的;當得知一大群人形機器人已經入職搬磚時,我們是震驚的——
vivo性價比第一的高端機,5800mAh+天璣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 天天要聞

vivo性價比第一的高端機,5800mAh+天璣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談起vivo這家手機廠商,我對它的印象這些年出現了大轉變,早期vivo手機沒什麼性價比,主打線下市場,玩得就是一個信息差,憑藉著高顏值的設計在手機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但論配置其實它不如小米。可是現在不同了,互聯網時代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手機如此透明,內部用了
三星機皇跳水2000元,驍龍8Gen3摺疊屏手機,人人買得起 - 天天要聞

三星機皇跳水2000元,驍龍8Gen3摺疊屏手機,人人買得起

庫克說iPhone 16e滿匯聚了iPhone 16系列所有優點,這話聽着讓我不免有些疑惑,iPhone 16e是系列中定位最低的存在,居然能被誇得這麼偉大?除了蘋果,前不久華為推出的華為Pura X手機因為“人人買得起”這五個字也火了。說來說去,我還是覺得只
OPPO續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暢,突降到1359元 - 天天要聞

OPPO續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暢,突降到1359元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盯着手機右上角即將見底的紅色電量條,在地鐵上急得直跺腳。明明早上充到100%出門,才刷了會兒短視頻、回了幾條消息,這會兒就只剩15%了。這種場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的身邊上演?如果你也受夠了隨身攜帶充電寶的累贅,又不想花四五千塊買旗艦機,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