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不下來”!關鍵時刻,人民日報重磅發聲

2025年04月07日10:45:15 財經 1680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出台所謂的“對等關稅”,我國第一時間採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當前應客觀分析美濫施關稅對我影響,理性看待我國經濟發展良好態勢,堅定應對美這一輪遏壓的信心。

(一)美濫施關稅將對我造成衝擊,但“天塌不下來”。此次美國政府對我加征34%的關稅,加上此前加征的關稅,將嚴重抑制雙邊貿易,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我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但要看到,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衝擊,我們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對美市場依賴已在下降。我對美出口佔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美國內不少產品對我依存度較高。當前美國不僅在很多消費品上離不開中國,很多投資品和中間產品也需要從中國進口,有若干品類依存度超過50%,短期內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找到替代來源。在全球產供鏈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美貿易不可能完全中斷。新興市場經貿合作潛力巨大,日益成為我穩外貿的重要基礎。我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18年以來,我對東盟出口佔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佔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國內市場緩衝空間廣闊,是重要的大後方。據統計,2024年我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內銷業務,內銷金額占銷售總額的近75%。國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擴內需各項政策也在加力擴圍,內需市場的容納效應將日益顯現。

(二)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向好,應對美關稅衝擊有底氣、有信心。2017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以來,無論美國怎麼打、怎麼壓,我們始終保持發展和進步,展現了“越壓越強”的韌性,這成為我們應對外部衝擊的最大底氣。經濟循環不斷改善。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供給、改善需求,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後,隨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實,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今年前兩個月,投資、消費等國內需求增長好於預期,出口初步經受住了考驗,製造業和服務業PMI持續回升,一季度有望實現5%以上的增長。科技賦能持續發力。我們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最重要的供給,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多點突破,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巨大活力。“卡脖子”、打壓遏制只會倒逼中國加快實現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突破。風險緩釋成效明顯。近年來,我們頂住內外壓力,堅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持續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目前,三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處於收斂狀態。房地產市場交易和社會信心出現積極變化,一線城市回暖態勢比較明顯。各方預期不斷改善。我國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咬定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政策連續性,為企業提供了長期穩定預期。今年以來,海內外對我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明顯改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很多華爾街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並將中國的“確定性”視為對沖美方“不確定性”的避風港。

(三)面對美濫施關稅的亂拳,我們心中有數、手上有招。我們已與美國打了8年貿易戰,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雖然國際市場普遍認為美濫施關稅超預期,但黨中央對美方對我實施新一輪經貿遏壓已有預判,對其可能造成的衝擊有充分估計,應對預案的提前量和富餘量也打得較足。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就如何應對美新一輪對華遏制打壓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影響程度動態調整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今年全國兩會上,我們出台的很多政策,如將今年財政赤字率確定為4%左右,運用國債資金擴大對“兩新”“兩重”的支持等都是超常規政策的具體體現。

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准、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以出台;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並適時出台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台;各級政府將“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支持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指導幫助企業在儘可能維持對美貿易的同時,開拓國內市場和非美市場。同時,我們將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國和世界各國磋商,妥善解決貿易分歧。

(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應對外部環境調整。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美國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全球政經格局走勢的不確定性。作為負責任的全球大國,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將應對美方衝擊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面對高關稅持續壓縮對美貿易空間,我們更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努力把消費打造成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壓艙石,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一方面,從需求側入手,通過扎紮實實地推動居民增收減負,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意願;另一方面,從供給側發力,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改善營商環境,支持國內企業更多圍繞老百姓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倖,而是做好了應對衝擊的各種準備。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片大海經受得起狂風驟雨的洗禮,抵禦得住貿易寒流的侵襲,終將讓世人見證“海納百川”的從容與堅定。

本期資深編輯 周玉華

“天塌不下來”!關鍵時刻,人民日報重磅發聲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旭日集團回應真維斯澳大利亞業務調整:有序關停實體店,向電商渠道發展 - 天天要聞

旭日集團回應真維斯澳大利亞業務調整:有序關停實體店,向電商渠道發展

4月8日,據旭日集團消息,旭日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日前發布聲明稱,近日澳大利亞真維斯公司基於全球零售業態變革及當地市場環境變化,作出了正常業務調整,重整了線上線下業務,優化運營模式,全力推動澳大利亞公司向電商渠道發展,同時根據澳大利亞當地法規有序關停澳大利亞實體店,以更適時高效的方式服務當地消費者。聲...
央行連續五個月增持黃金,黃金ETF基金連續7天凈流入 - 天天要聞

央行連續五個月增持黃金,黃金ETF基金連續7天凈流入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10,黃金ETF基金(159937)下跌0.23%,最新報價6.85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4月7日,黃金ETF基金近2周累計上漲1.40%。流動性方面,黃金ETF基金盤中換手1.46%,成交3.05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4月7日,黃金ETF基金近1周日均成交7.37億元,排名可比基金前3。份額方面,黃金ETF基金最新份額
清盤提示 | 業績長期低迷,農銀國企優選混合基金資產凈值持續低於5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清盤提示 | 業績長期低迷,農銀國企優選混合基金資產凈值持續低於5000萬元

農銀匯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日發布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稱旗下農銀國企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主代碼:019642)自2024年3月26日基金合同生效以來,截至2025年4月21日,若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將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根據《基金合同》約定,一旦觸發終止條款,基金管理人將成立基金財產清算小組,...
積極看好內循環方向消費醫療復蘇,科創醫藥指數ETF上漲2.63% - 天天要聞

積極看好內循環方向消費醫療復蘇,科創醫藥指數ETF上漲2.63%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01,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強勢上漲1.60%,成分股諾禾致源上漲7.37%,益方生物上漲5.87%,奕瑞科技上漲5.66%,微芯生物、百濟神州等個股跟漲,科創醫藥指數ETF(588700)上漲2.63%。流動性方面,科創醫藥指數ETF盤中換手3.88%,成交1287.46萬元。規模方面,科創醫藥指數ETF近3月規模增長3595
港股創新藥行業在估值層面更具性價比,恒生醫療指數ETF近3月累計上漲17.72% - 天天要聞

港股創新藥行業在估值層面更具性價比,恒生醫療指數ETF近3月累計上漲17.72%

截至2025年4月8日 13:05,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強勢上漲1.09%,成分股一脈陽光上漲16.26%,錦欣生殖上漲9.32%,三生製藥上漲7.51%,方舟健客、健康之路等個股跟漲。恒生醫療指數ETF(159557)回調整固。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4月7日,恒生醫療指數ETF近3月累計上漲17.72%。流動性方面,恒生醫療指數ETF盤中換手8.08%,成
特朗普欲再加關稅50%,孫玉良:把中國逼成獨立自主的超級大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欲再加關稅50%,孫玉良:把中國逼成獨立自主的超級大國

“面對挑戰,只有堅持到底,才能迎來勝利。”中美貿易戰,不僅僅是關稅的爭鬥,它的背後是一場關乎全球經濟格局的博弈。特朗普加稅50%,企圖通過高壓政策逼迫中國屈服,但中國並沒有低頭,而是選擇了反擊。這場戰鬥,背後充滿了複雜的博弈和深遠的戰略思考
超65%的人睡不好覺?蘇寧零售雲助力縣域好睡眠 - 天天要聞

超65%的人睡不好覺?蘇寧零售雲助力縣域好睡眠

在靜謐舒適的夜晚,房間里的空調靜靜地運轉,智能新風系統不斷將新鮮地空氣輸送到全屋,空氣加濕器緩緩噴出水霧,智能手環發出微弱的光亮,默默監測着休憩者的睡眠質量。這些便捷、智慧的家電,正加速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拆解股份行零售業務:利潤普降、不良率升,發力對公“補短” - 天天要聞

拆解股份行零售業務:利潤普降、不良率升,發力對公“補短”

銀行零售業務“躺賺”的時代一去不返。近期,隨着上市銀行紛紛披露2024年報,各家銀行零售“成績單”也陸續出爐。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9家上市股份制銀行(A+H股,華夏銀行尚未公布年報)零售業務數據發現,在已公布數據的銀行中,除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營收實現微增外,其餘營收無一例外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尤以渤海銀行降...